四十五、忽必烈的帝國功業(1 / 1)

四十五、忽必烈的帝國功業

在忽必烈長達四十餘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完成了許多豐功偉業。其中史學界公認的最主要、最突出的成就有以下三項:第一,他是曆史上第一個能夠在地域上統一南北的少數民族君主,成就了中原的大統一;第二,他創建了內蒙外漢的治理模式,有效的管理了前所未有的廣大疆域;第三,他還是文化上多民族統一的有力推動者。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上,完成南北統一的皇帝著實不少,但這其中還是漢人居多。相對的,少數民族的皇帝能夠實現地域上大統一的就屈指可數了,而忽必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利用自己的智謀和驍勇善戰,平定了南宋政權,結束了中國長達三百年來的分裂和南北對持,最終完成了大統一。其統治的疆域之廣,囊括了以蒙古為中心的東亞、中亞大陸;其統治的疆域空前之大,超過了秦、漢、隋、唐等等出類拔萃的漢族皇帝們所建立的統一王朝。

忽必烈在統一了南北之後,實施了很有成效的中央集權形式的改革,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首先,他以漢法治漢地。在統治初期忽必烈非常明智地向漢人學習,采納儒士們的建議,改年號、遷都、興辦水利等,緩慢地恢複著戰爭之後剛剛穩定下來的王朝。其次,他吸納漢法,彌補蒙古製度的缺陷和不足。他引進了漢王朝的太子儲君製,以穩定蒙古皇族;同時又改進漢地食邑製,以穩定漢族統治區。最後,他還創立了適合元帝國統治的新製度。比如,設置中書省製度,推行統一的中統鈔和至元鈔貨幣製度等等。采用了以上三種有效的治理方式,忽必烈對於大元帝國的治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所以我們既可以把忽必烈看作第一個征服和統一了中國南北的少數民族皇帝,也可以說他是有效治理中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的皇帝。

元帝國的大統一也標誌著我國向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發展的曆程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是一個南北統一,經濟文化共同交流和發展的新時期。在統治政策方麵,中央集權的模式也為後人對於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時提供了參照的模板。另外由於忽必烈對於海外的征伐,海上的貿易頻繁,還間接地推動了海外貿易的發展。

忽必烈之所以能夠對這麼疆域龐大、民族複雜的國家進行有效的統治,也得益於內蒙外漢的治理模式。忽必烈要求六萬北逃的軍士和漠北的部隊保持蒙古的民族風貌和特征,而不要被漢人同化。這樣的好處就是,使得蒙古民族在元帝國滅亡後得以獨立和延續。

忽必烈對於多民族統一國家發展的貢獻可以分為三點。其一,他改變了蒙古貴族麵對漢人傲然的態度,變得更加重視漢地。其二,兼容了多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其三,統一了南北並入主中原,大大增強了少數民族在多民族統一國家中的親和力、凝聚力。

忽必烈作為第一個統一南北並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皇帝,打破了漢族皇帝長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慣例,開辟了少數民族統一中國的先河。這個先例一開,在300年後的滿族也是鼓起了勇氣稱霸,為再一次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好戲也拉開了序幕。而這個最偉大的開辟者和領導者,也會被大家永遠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