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能臣傳一、商初名相、傑出庖人——伊尹 五十、興辦洋務、勵誌維新——張之洞
“今之袞袞諸公,尤能力顧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權達變,講求實濟者,要惟香帥一人。”
——譚嗣同
張之洞,是清朝末年力主革新的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15歲時張之洞就成為鄉試舉人第一名,可以說是一個少年天才。走上仕途之後,張之洞更是大力革新政治。
清朝末年,麵對著西方列強的屢次侵略,張之洞逐漸感覺到國家積弱,需要革新才能夠逐漸強大。於是1889年冬,張之洞來到湖北建立工業生產。張之洞認為要想提高國力,就要振興工業,於是他費盡心思辦起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首先就是漢陽鐵廠,不僅包括煉鋼廠、煉鐵廠等大大小小10個工廠,而且還有幾千名工人。漢陽鋼廠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大規模的鋼鐵工業,可以說在當時的亞洲也是第一個最大的鋼鐵廠。在建完鋼廠之後,張之洞還興建了湖北織布局,當看到棉紗銷路很廣之後,張之洞又開設了兩個紡紗廠。通過建立鋼廠、織布局和紗廠,極大地發展了當時的經濟,為清朝末年沉重的社會現狀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在湖北任職期間,張之洞非常重視湖北、江蘇兩地的教育,張之洞認為要想國家強盛則要讓少年先強起來,而少年強則需要教育為基礎,所以張之洞創辦了許多書院和學堂。湖北的兩湖書院、經心書院、農務學堂、商務學堂,南京的儲才學堂、水師學堂等等都是張之洞在職期間整頓或建立的。除了建設學堂,張之洞還對教育學科做了一些新的調整,他針對當時社會的需要,對適齡學生新增了一些學科,同時注重學生學習實用技能。
甲午戰爭失敗之後,張之洞多次上書希望清廷能夠總結失敗教訓,變法強國。在他所寫的《籲請修備儲才折》中,張之洞力主反抗侵略、舉辦洋務企業,他都慷慨激昂引得一大批有為之士振臂高呼改革,其中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就非常欣賞和尊敬張之洞,並且在《公車上書》中稱張之洞“有天下之望”。隨著維新運動的愈演愈烈,張之洞也感覺到了維新派的革新欲望。當時梁啟超正在上海創辦《時務報》,張之洞知道之後就以總督的名義命令湖北所有官員都購買並閱讀《時務報》,並自己給《時務報》捐款千元,支持他們的運動。在戊戌變法運動中,張之洞非常欣賞維新派的思想和作風,所有經常和維新人士來往,後來維新變法失敗,張之洞多方營救戊戌六君子而不能,對此他感到非常的痛惜。
張之洞在職期間廣開新學,使得湖北人才鼎盛,振興實業、使得湖北經濟發展,在張之洞的影響下,湖北成為了洋務運動的中心地區,他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念可以稱得上是當時一個極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