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紙上談兵、不知合變——趙括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史記》
關於趙括有一個有名的典故,來表現他隻會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這就是“紙上談兵”。趙括的父親趙奢是趙國的將軍,趙括從年輕的時候就跟著父親一起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趙括認為天下沒有人、沒有戰事能夠抵擋他。但是趙奢卻不這麼認為,據史記記載,趙奢曾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也證明了“知子莫若父”這句話。
公元前260年,秦軍和趙軍在長平開戰,大將廉頗根據敵我形勢,在長平調兵布陣,準備與秦軍打一場持久戰。無論秦兵如何挑釁,作戰經驗豐富的廉頗也隻是堅守陣地,毫無出兵的打算。而秦軍因為後方的補給線長,運輸困難,不能夠支持持久的消耗戰,逐漸感到難以為繼,在堅持了三年之後,終於想出了辦法。秦昭襄王派間諜去趙國放謠言說“廉頗老而怯,屢戰俱敗,為秦兵所逼,不日將降秦矣!”當時趙奢已經去世、藺相如身患重病,趙孝成王聽信謠言、不顧藺相如的勸阻,執意要讓趙括替換廉頗任當時的大將軍。
趙括任職之後,立刻將廉頗在時的法令全部更改,將廉頗任命的能兵巧將悉數換掉,並且下令一旦秦兵來犯,必要迎頭痛擊,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當時秦國的將領白起深知趙括作戰經驗不足,所以故意打了幾次敗仗,引誘趙括到自己已經預先埋伏好的地區,再派出精兵切斷趙軍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將趙括四十萬大軍包圍得嚴嚴實實,趙括帶領著眾多士兵苦苦守了四十多天,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兵士們無心作戰、叫苦連天,最後趙括被秦軍亂箭活活射殺,趙括死後,趙軍兵士也紛紛投降,但是卻被殘酷的秦軍全部活埋,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這次戰役導致趙國損失高達四十五萬人,也使得趙國元氣大傷,在之後將近一年的時間裏,趙國幾近滅國,真是“少年輕銳喜談兵,父學雖傳術未精。一敗誰能逃母料,可憐四十萬蒼生。”
對於趙括,用陸遊的一句詩形容非常貼切,那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我們的確是能學到很多知識,但那也僅僅限於是理論知識,要想真正讓理論在現實中發揮真正的作用,那就一定要親自實踐,從實踐中吸取經驗、總結教訓。一味地狂妄自大隻能造成後悔莫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