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來到急診科的時候,患者已經從監護室轉到了普通病房,病房內鄭思海、劉一航和陳月娥都在.....
患者已經醒了,斜靠在病床上,臉色雖然還有些蒼白,但是眼睛卻已經有了神采......患者家屬陪在邊上,連連向鄭思海三個人道謝。
陳熙走進病房,劉一航就笑著道:“我們的大功臣來了......”說著還對患者家屬道:“你們要謝,就謝謝陳醫生,當時醫院庫存血源不足,倘若不是陳醫生妙手回春,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陳醫生,謝謝您.....”患者的丈夫和婆婆都急忙向陳熙道謝。
陳熙和患者家屬客套了兩句,這才在病床邊上坐下,伸手給患者診了脈:“嗯,已經完全脫離危險了,就是身子還有些虛,等會兒我再開一劑調理的方子,回去之後喝上十劑,再過半年,就可以再次要小孩了......”
“陳醫生謝謝您,謝謝您。”
之前患者在搶救室搶救的時候,急診科的醫生自然已經和患者家屬進行了溝通,患者家屬也知道患者病情有多嚴重,眼下患者不僅轉危為安,聽陳熙的口氣,並不影響以後再懷小孩......
“不用客氣,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陳熙笑著道:“這次回去之後還是要多注意,把身子調理好,到時候臨盆還是來縣醫院的好......”
這幾年全國的醫療政策已經開始逐步完善,對於一些沒有行醫資格的村醫進行了嚴厲的打擊,特別是對於生育......大多數的城鎮都已經有了前往醫院的意識,也就是一些小地方還在家裏生孩子......
同時也因為計劃生育政策,一些人東躲xc,生孩子更是偷偷摸摸,這也無形中給生育造成了很大的危險。
自古至今,在西醫還沒有完全普及之前,生孩子確實是困擾著人類的大難題,特別是在以前,因為難產死亡的嬰兒和孕婦比例非常高......
從客觀上來說,有兩個方麵的原因,一個,在有些方麵,中醫確實比較欠缺,特別是失血、發炎、感染等等這些問題,傳統醫學肯定是不如現代醫學的。
再一個,自古至今,即便是中醫最為巔峰的時期,中醫人的人數也比不過西醫,厲害的中醫人那就更少了。
在清末民國時期,當時全國的中醫人有三十多萬人,登堂入室的中醫人卻不過上萬人,名家國手那就更少了,而到了建國之後,全國的中醫人卻銳減到了三萬人.......
別說三萬人,就算是三十萬人,放在全國偌大的人口基數之中,那也是杯水車薪,再看看現在的西醫,基本上可以做到村村有村醫,每個鎮都有鎮醫院,至於縣城,大多數的縣城,上規模的醫院也不下三家,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的遞增......
陳熙和鄭思海回大內科的時候,一邊走鄭思海一邊對陳熙道:“剛才龔院長通知,市第一醫院這次給了我們醫院五個交流名額,我們大內科分了兩個......我準備把你的名字報上去。”
“五個名額?”陳熙也吃了一驚,雖然林子華當時給他說過回去之後會和陳新文溝通,陳熙卻沒想到陳新文竟然一口氣給了縣醫院五個名額。
陳熙在市第一醫院呆過,自然知道這個交流名額有多麼難得。市第一醫院每年不僅僅要給一些醫學院校分配一些實習名額,同時也要給一些下級醫院分配一些交流名額,如此分攤下來名額是非常少的。
“我就算了吧。”陳熙道:“您也知道,我剛從市第一醫院實習回來,這個名額還是給其他人吧,周林東挺不錯的。”
“你真的不要?”鄭思海早就猜到陳熙可能會這麼說,所以才和陳熙商量,他笑著道:“這一次的交流名額和你之前的實習不同,是會記錄在你的履曆中的,這對你以後升遷很有幫助。”
“真的不需要。”陳熙笑著點頭:“我才來縣醫院還不到兩個月,不著急......”
對別人來說,這個交流名額或許彌足珍貴,但是對陳熙來說,這個名額還真的可有可無,他要是真的需要,完全可以不占名額,一個電話,陳新文估計也給單獨給他一個......
在市第一醫院實習了大半年,陳熙還是知道第一醫院的情況的,確實很鍛煉人,這樣的機會給其他人比給他更有用......
至於說前途,要是真的為了前途,他就不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