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日本產品“便宜貨、質量差”的形象,通過索尼高質量的產品提升日本的存在感,在紐約市中心掛起日章旗,這些都是盛田的“夢”。同時,這無疑也是為早日實現複興而頑強拚搏的日本及日本人,特別是在海外工作的日本人都想實現的共同“願望”。
第一代隨身聽機型(1979年)
第一次擁有索尼產品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我正在上小學。記不清我是要參加朗讀比賽還是演講比賽了,隻記得我每天都在反複練習朗讀,還總是問母親,我朗讀讀得如何。就在那時,父親說“為了學校的功課”,可以給我買一台錄音機。
一天,我剛放學回家,就看見家裏放著幾台5英寸的開盤磁帶錄音機。他們讓我從中挑一台,我趕緊逐台試聽了一下。其實,有一台我一眼就看上了,它外形簡單,造型時尚,機身呈淺駝色,加之看到英文“SONY”(索尼)的標牌後,我立即下定決心,就是它了!
我用手指了一下那台錄音機,父親的臉上浮現出放心的表情,然後使勁兒地念叨了一句,“索尼產品的音質真好,比其他品牌的產品強多了!”當時,讓我這樣一個尚無法判斷音質好壞的小學生來選擇錄音機,父親的心裏一定會稍有不安吧。借著父親的話,在場的電器店的老板也趁機說道:“買索尼產品,肯定不會錯。它絕對不會讓您後悔!”那種語氣讓人覺得,除了索尼產品外,我們根本不用再考慮其他產品。
當時的我隻覺得“SONY”的標識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讓人忍不住產生一種占有欲,所以我才選擇了它。但這個真實的想法,我並沒好意思說出口。那時,我隻是強烈希望“擁有一台索尼錄音機”。
買錄音機時說是為了“學習”,可一旦到手,其實更多時候是用來做其他事。我迷上了用它錄音,主要是錄電視中的音樂節目和電台播放的歌曲。雖然錄音的效果不太理想,但我終於實現了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時候”聽自己中意的歌曲,這讓我樂不可支。
第一次用自己的錢買索尼產品是在高中三年級時。當時,NHK(日本廣播公司)剛剛開始試播FM(調頻)廣播,都說FM收音機的聲音特別純淨,比盡是雜音的AM(調幅)收音機強多了,所以,我當時特別想擁有一台FM收音機,用來欣賞音樂。帶著我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壓歲錢和親戚們給的零花錢,我和哥哥來到與我家隔著一條街的索尼商店。與身為文科生的我不同,哥哥是學理科的,自己還組裝過收音機,所以我請哥哥來幫我講價。
總體而言,索尼產品比其他品牌的產品價格要高。即便如此,該產品也因其“高性能、多功能、高品質”且造型新穎而暢銷。正因如此,店家變得很強勢,輕易不肯降價。當時,家電產品的價格由生產廠家決定,這個價格叫作“定價”。我的買價到底能比“定價”便宜多少呢?我隻關心這一點。因為同樣是FM收音機,其他公司的產品可以便宜兩三成,可索尼的產品能降一成就相當不錯了。
用哥哥的話說,隻要人家肯降價,你就該謝天謝地了。那次,托哥哥的福,我們最終以8.5折成交。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當時的那種好似撿了個大便宜的感覺。
第二次用自己的錢買索尼產品,是在大三的時候。那一次,我的目標是一台收錄機。NHK和民營電台的FM廣播不僅時常播放好聽的單曲,有時還播放歌手的整張專輯或現場演出(錄音),所以,當時特別流行“FM錄音”。收錄機成了即使沒有成套的音響也能完成FM錄音的最簡易的音響產品。
但用收錄機從FM廣播中錄音,其音質會明顯遜於原音。在這些收錄機中,聲音被錄出來後劣化最小、最接近原音的,就是索尼產品。我想買的那台收錄機,當時售價約4萬日元。那時,在百貨商店打一天工才能掙800~900日元,4萬日元對於我這個窮學生來講,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另一方麵,當時我家的電器,無論是電視、冰箱、洗衣機,還是空調等,都是清一色的鬆下產品。對我來講,索尼產品隻是“聲音的索尼”。
從初三一直到參加工作,我幾乎沒怎麼看過電視,而原因我已經不記得了。所以,當我感歎索尼特麗瓏彩電的畫質是多麼精美時,它已經上市很久了。1997年開始上市且熱銷的平麵電視“WEGA”(貴翔)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特麗瓏彩電。現在,我家的起居室裏還擺放著一台索尼的液晶電視“BRAVIA”(布雷維亞)。
參加工作之前,索尼產品對我來說是一個憧憬,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我並沒有在購買之前去一一驗證其質量。在音響產品上,我隻買索尼的,所以也就根本不會去與其他公司的產品進行比較了。
就職於一家出版經濟雜誌的小型出版社之後,我從編輯部的前輩那裏得到的最初的指點就是,“采訪用的錄音機,先備一台索尼的吧”!我當時並不以為然。我想,如果是為了錄一些高音質的音樂,確實是索尼的錄音機比較好,但如果隻是錄一些講話,隨便買個便宜貨不就行了嘛!
“索尼產品比較貴,A公司的便宜貨應該也能用吧?”我剛一唱反調,斥責聲馬上響起。
“你想什麼呢?用A公司的產品,如果采訪時發生問題了,沒錄上音,怎麼辦?你肯定會後悔還不如買一台索尼產品了。為了不讓你後悔,我才說讓你先備台索尼的!”
我繼續反駁道:“索尼的錄音機也會出故障的呀!既然兩家產品都不能保證不出故障,那麼買誰家的不都一樣嗎?”
“你這個傻瓜!索尼產品出故障的概率很低。如果連質量最好的索尼產品都出故障了,你隻能認命了。可如果是其他公司的產品,你肯定得後悔。”
那次,我重新感受到了人們對索尼產品的至高無上的信賴,以及索尼所擁有的強大的品牌力量。
當時的我,雖然非常喜愛索尼的產品,但對索尼這家公司卻了解得不多。我根本不知道它的創始人是誰,隻知道它是“二戰”後飛速發展起來的一個家電廠家而已。
由於工作關係,也由於對大的知名企業缺乏了解實在有些說不過去,我主動地掌握了一些關於索尼的近乎“常識性”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認識到,索尼公司是一家與“普通的”日本企業極不相同的企業。
迎風飄揚的日章旗
有一次在電視中,我偶然看到一個紀實性節目中的一組畫麵。
1962年,索尼公司開始進軍美國市場,在紐約市中心曼哈頓最顯赫的第五大道上開設了一家展示廳。10月1日,該公司舉辦了典禮,包括紐約總領事在內的名人及相關人員共400餘位蒞臨現場,場麵熱鬧非凡。其後,索尼展示廳裏擠滿了眾多前來參觀的客人,170平方米的展示廳被擠得水泄不通。
然而,我被這組畫麵深深吸引的原因並不是熱鬧的展示廳本身,而是迎風飄揚在正門上方的一麵日章旗。從街道向展示廳正門望去,右邊懸掛著日章旗,左邊懸掛著美國的星條旗。
該電視節目采訪了幾位當時常駐紐約的日本企業的員工,問他們看到日章旗飄揚後的感想。這些人的眼裏竟然含著淚花,一邊感觸頗深地思索著,一邊幾乎異口同聲地講道:“在美國紐約的中心地區,能看到飄揚的日章旗,真是給我們增加了巨大的勇氣!”
看到他們動情的樣子,我反而有些不太理解。確實,在海外看到日章旗難免會讓人感到心裏踏實了幾分,這種感覺我也曾有過。可談什麼“增加了勇氣”之類的話,我覺得實在是誇大其詞。
為什麼這些人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我實在無法理解,於是便為此做了一些調查。
在調查中,當時的一些時代背景漸漸映入我的眼簾。雖說距“二戰”結束已經17年了,但美國國內的反日情緒還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被派駐到美國的日本員工幾乎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論日本,或宣稱自己是日本人。
了解到那樣的時代背景,我才重新認識並理解了那些看到日章旗飄揚在紐約市中心的日本人為什麼如此激動了。也許最為人稱道的是,能夠在美國勇敢地掛起日章旗的,並不是像東芝、日立那樣在“二戰”前就非常顯赫的大企業,而是名不見經傳的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