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暗湧(1 / 2)

小鎮就在山腳下,薄霧氤氳,流光溢彩,時而泛著五彩神光,時而鳴著八音仙樂,此山不凡,卻無仙客。

此山名尺郭大山,尺郭大神周行天下,以猛鬼為食,以清露為飲,後東皇鍾破損,妖邪入世,尺郭因萬鬼掙紮於腹中,崩於地下,此山乃是尺郭的後槽牙所化。

每逢三月初三,尺郭一帶都會舉行盛大的捉鬼節,各家各戶都是三牲大禮,以求平安,不敢褻瀆。

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尺郭半山腰的小寺,同樣準備好了,迎接十方香客。

門麵後的禪房中,傳出窸窸窣窣的聲音。

“知道為什麼罰跪了嗎?”老僧訓斥著小和尚,小和尚光著上身,被戒尺抽的皮開肉綻。

“徒兒不知,佛道本是一家,為何那些練仙之人可以茹毛飲血,我修佛之人卻不能碰半許葷腥!哪有這樣的理!修行修行,莫不是修個自在!”小和尚反駁道,犯了戒律還有理有據,老僧一時氣不過來,悶頭坐在地上。

“自在,自在!我佛慈悲,修的乃是超脫,超脫生死,普度眾生,不在三界內,跳出五行中,自在不過是泛泛之詞,”老僧氣喘籲籲,嗬斥道。

“師父寓意頗深,弟子聽不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又有何不對!”小和尚毫不示弱,繼續說道。

“你吃那些酒肉,乃是糜爛之屍,本該回歸於天地,你這與殺生何異,待你成道之時,業火焚身,心魔作亂,為時已晚啊!”老僧很是痛心,但又舍不得再鞭笞徒兒,隻好罰他麵壁思過。

“草木皆有靈,吃素又何異於殺生,”等到師父離開,小和尚不屑的撇了撇嘴,轉身趴到床上,緩解一部分疼痛。

老僧是外來人,有一身妙手回春的醫術,鎮上的人得了恩惠,便把尺郭廟交由老僧住持,

而小和尚,是在老僧采藥時撿來的,繈褓之下,由地丁草拖起,繈褓之上,有五味藤為其遮風擋雨,以天為母,以地為父,為其取俗名曰“丁五味”,法號“知了”,取其意,便是“知五味雜陳,了紅塵軼事”,希望知了能一心向佛,修成正果。

這知了,可是出了名的鬧騰,整個八尺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守戒規律曆,吃喝玩樂,樣樣精通,渾身上下除了一記禿頭,沒有一點佛陀的樣子,給老和尚惹了一籮筐的麻煩,本想清修的老和尚也苦不堪言。

可這知了也是神奇,先天無靈根仙資,本來與練仙問道無緣,偏偏又能駕馭各種法器,可謂遊刃有餘。

過了捉鬼節,知了已經被關了一天一夜,知了又喊又鬧又賣乖,使出十八般武藝,讓老和尚把他放了出來,師父不給飯吃,知了隻好敲著木魚,又去化緣。

剛進鎮中,知了發現了鎮中的大變化,道路兩旁的乞丐比以往多了兩三倍,跟師父學了十六年,這些乞丐身染惡疾,知了嗅都能嗅出來,知了問了緣由,才知道這些乞丐來自泰山以北,近幾個月北方地區瘟疫橫行,迫於生計,穿過天河,一路乞討至八尺鎮。

尺郭之北,有一處平原,平原之上,有一條不知源頭,又沒有盡頭的大河,浩浩湯湯,波濤洶湧,浪擊青雲,人們稱之為天河,傳說有千丈之寬,百姓不惜穿過天河,逃離至這裏,泰北一隅以無立錐之地。

一股嘈雜聲把知了吸引過去,圍觀的不止知了一人,知了廢了好大力氣才擠到前排,隻見那人噴雲吐霧,彩雲伴與左右,“練仙者”?

“泰北一隅,瘟疫縱橫,現以席卷整個泰山地域,我等乃倚天宗修士,奉命為大家驅災避難,一家一戶取一鬥米即可法成。”帶頭的練仙者說道,身高馬大,濃眉鼠眼,又一副道貌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