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蔡澤遊曆三晉後入秦(1 / 3)

公元前二百三十七年,當齊王田建同剛成君蔡澤從秦國陶郡出發,經魏國、韓國,過秦三川郡,進入秦國東大門函穀關的那一刻,蔡澤忽然想起了二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

第一節,邯鄲結識嬴異人趙姬。

時間:西曆,前二百六十年。秦曆,昭王四十七年。趙曆,孝成王元年。

地點: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秦趙長平大戰期間,燕人蔡澤已在趙國待了將近二十年了,當初他隨燕將樂毅入趙,最後樂毅鬱鬱不得誌死在了趙國。樂毅死後,蔡澤就經蘇秦之弟蘇代的介紹,投奔到平原君趙勝門下做了他的門客。平原君趙勝是趙國的一位公子。在諸多公子中他最為賢德有才,好客養士,賓客投奔到他的門下大約有幾千人。

長平之戰,秦軍前後斬殺趙軍兵卒共計四十五萬,隻留存年少者二百四十人沒殺,放他們回邯鄲,用以宣揚秦國的威勢。趙孝成王得知此事說:“趙括他死了,我四十多萬趙軍,全部投降秦國,被惡魔白起一夜之間全部殺光了。隻放了二百四十人回國,那年少的二百四十個我趙國青苗卻不願苟活於世,也都自刎身亡,此乃我趙國之國殤啊!”群臣聽完趙孝成王的話,心痛如絞,又驚恐萬分。一時間趙國中,子哭父、父哭子、兄哭弟、弟哭兄、祖哭孫、妻哭夫,沿街滿市,號陶痛哭之聲不斷。客居在趙的燕人蔡澤亦潸然淚下,他為趙國人讀起了楚國人屈原的一首悼亡辭《國殤》來借以表達哀情: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戰士手持吳戈身披犀甲,敵我戰車交錯刀劍相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旗幟遮天蔽日敵眾如雲,飛箭交墜戰士奮勇爭先。)

“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敵軍侵犯我們行列陣地,左驂死去右驂馬受刀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兵車兩輪深陷絆住四馬,主帥舉起鼓槌猛擊戰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殺得天昏地暗神靈震怒,全軍將士捐軀茫茫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將士們啊一去永不回返,走向迷漫平原路途遙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佩長劍挾強弓爭戰沙場,首身分離雄心永遠不屈。)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真正勇敢頑強而又英武,始終剛強堅毅不可淩辱。)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人雖死亡神靈終究不泯,你的魂魄不愧鬼中雄英!)

趙國上下正處在驚惶恐懼之時,秦趙邊境守官又來報告說:“秦兵攻下了上黨,十七城都已投降秦國。現在白起正親率大軍向前推進,揚言要圍攻我趙都邯鄲!”

趙孝成王朝會中問群臣:“哪個愛將能臣能製止虎狼秦兵?”

群臣都低頭不語。平原君趙勝回到府裏,問遍了門客,也沒有敢應去退秦兵的。恰巧蘇代此時在平原君家中作客,他對平原君趙勝說:“我若是去鹹陽,一定會製止秦兵不攻打趙國。”

平原君告訴了趙孝成王,趙孝成王拿出許多金幣,讓蘇代去秦國。蔡澤因與蘇代要好也陪他去了秦國。蘇代和蔡澤到了鹹陽城,便去丞相府拜見秦相範睢,範睢拱手相迎請他倆上坐,問道:兩位“燕人”來找老夫有何貴幹?”

蔡澤因為是副使沒有說話,蘇代說接著範睢的話道:“為秦相您而來。”

範睢很奇怪,說:“蘇代先生常遊說列國君王,跟我一個小小秦相有什麼好說的?”

蘇代冷笑道:“白起將軍是不是已經大破趙國?”

“是的。”範睢得意地回答道。

蘇代又問:“他現在是不是正要圍攻邯鄲?”

“我秦國君臣正有此意!”

蘇代揶揄地說:“白起用兵如神,身為秦國大將,已奪取列國幾十多座城池,殺敵近百萬,即使是伊尹、呂望的功績,也比不上他。現在他又舉兵圍攻邯鄲,趙國必定要滅亡了!趙國滅亡,那麼秦國就完成了帝王大業,秦國完成了帝王大業,那麼白起就是輔助秦王的最大功臣了,後麵的話不用蘇某說,我想範相國已經猜到了!”

範睢明白,如果白起就像伊尹對於商,呂望對於周那樣。他範睢雖然居於秦國相國很顯貴,但到那時也不得不居於白起之下了。範睢聽完此話,略思片刻,他趕緊讓蔡澤移動席位,他湊到蘇代麵前問道:“蘇代先生有此話,也有“此謀”吧,可以說出來讓老夫領教一番嗎?”

蘇代覺得事成了,順驢下坡地說:“讓白起武力攻趙得功,不如您和秦王商議準許趙國用割地的方式來向秦國求和,隨便連韓國的城池也捎上。這樣做,您就立了大功,同時又解除了白起擁兵自重的危險,您的地位、秦國社稷就穩如泰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