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陶郡剛成君迎齊王建(1 / 3)

時間:西曆,前二百三十七年。秦曆,王政十年。趙曆,悼襄王八年。齊曆,王建二十八年。

地點:秦國陶郡(位於魏齊之間,轄境在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與泰安市寧陽縣)剛、成①,(今泰安市寧陽縣堽城鎮,堽城裏。)

汶水(今大汶河)南岸,一位已過花甲之年且又度過了五個春秋的白發老者,佇立在細夯黃土築成的高台上遠望。他遊思泛來,一幕幕的過往情景浮現在暗光的眼晴上……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子燕子飛呀飛,羽毛長短不整齊。姑娘就要出嫁了,遠送姑娘到郊外,遙望不見姑娘影,淚如雨下流滿麵!)

“燕燕於飛,頡之頑之。之子於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子燕子飛呀飛,上上下下來回轉。姑娘就要出嫁了,遠送姑娘道別離。遙望不見姑娘影,久久站立淚漣漣!)

……老者在心裏還沒有讀完《詩經.邶風.燕燕》這首感傷的臨別詩,他就癱坐在細夯黃土高台的台麵上,一瞬間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肢體不能動彈了。略坐了一會兒,銀白長發的尖兒劃著薄薄的黃土粉塵兒,他雖看不見纖細的紋理,但手掌按住了散在地麵的發絲,一陣劇裂的疼痛直達頭皮,他緩醒了過來,恢複了直覺,大呼一聲:“燕兒,蔡燕兒,我的女兒!”

這一口燕國嗓音(今河北省張家口懷安縣方言)的老者,他是蔡澤,他的女兒蔡燕兒嫁給了齊國的國王田建。蔡燕兒嫁到了齊國不久就得疾而死。身為老父的蔡澤的卻沒有去參加她女兒的葬禮,一是囿於禮教;二是因他的秦國外交官身,三;則是他接受不了失去女兒的現實。最後蔡澤沒能見上女兒的最後一麵,蔡燕兒以齊王妃的身份葬在了齊王陵(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的齊都鎮)。

蔡澤從夯築高台的黃土台麵上站了起來,他瞅著台下近處自東向西“倒流”的汶水②,後方是他的官署、府邸所在地剛成城。漲湧的河水,流動起了蔡澤剛才遺忘的想法,他記起到高台上來不光是追思女兒蔡燕兒的,還有在這秦國陶郡的邊關“剛成城”迎接他的女婿、齊王田建,西去鹹陽朝見秦王的重大任務。說到秦國陶郡、他的“剛成”城,他那女婿齊王田建和可憐的齊國,蔡澤又隨著汶水裏飛起的浪花,漂乘到了四十八年前的“燕齊往事”中去了……

第一節,齊湣王滅宋國殺蘇秦。

時間:西曆,前二百八十六年。燕曆,昭王二十六年。齊曆,湣王十五年。宋曆,康王四十三年。

地點:燕國都城燕下都(今河北省保定市易縣)、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的齊都鎮)、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

十七歲的蔡澤第一次離家,他出了燕國國境,南下往東和他的老師蘇秦去了齊國。蘇秦很喜歡年輕的蔡澤,認為他聰明伶俐、手疾眼快,能吃苦耐勞,善於鑽研學問,將來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坐馬車大約走了半月,蔡澤和蘇秦來到了齊國都城臨淄,他們師徒兩人和其他隨從受到了齊涽王的熱情招待。

齊涽王身體肥胖,口大如盤,開口問蘇秦道:“寡人聽說蘇秦先生被燕國人“送了”出來,來到我齊國就得“迎進”來嗎?”說完一陣大笑,朝堂內外,大臣、男女內侍皆嘻笑不止。

蘇秦知道這是齊湣王在嘲笑自己,但人家麵不改色,而旁邊的年輕人蔡澤,他的臉已紅成一個燙熟的蘋果。

蔡澤心裏清楚,他和師父蘇秦之所以來到齊國,是因為蘇秦當年和燕易王的母親,燕文侯的夫人私通。燕易王知道這件事,卻對蘇秦的待遇更加優厚。到了燕易王的孫子燕昭王時,蘇秦恐怕被殺,就勸說燕昭王:“臣留在燕國,不能使燕國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齊國,有一條“弱齊強燕”的計策可施行。”

燕昭王說:“先生有什麼好的計策使齊弱燕強呢?”

蘇秦說:“臣聞齊湣王得了“紅眼病、相死病”,他一直想吞並宋國,殺死宋康王。宋國是“天下之中”,三晉和秦楚都在覬覦它,可都不敢輕舉妄動,怕“箭射出頭鳥”,但唯獨齊湣王不明白這個道理。臣可以遊說他,若齊湣王聽了臣的意見真的去打宋國,必定舉全國之兵,那麼我們燕國南部邊境,就可以減少駐軍了。還有就是齊國打宋國,韓、趙、魏三國會產生慌恐,秦楚兩國會不高興,他們甚至可能聯合起來攻打齊國,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燕國坐收漁翁之利,美事一樁啊!”

燕昭王聽蘇秦說完,拍好叫好,“妙哉!妙哉!孤派蔡澤一同和先生去齊國吧。”

於是,蘇秦就假裝得罪了燕昭王和蔡澤來到了齊國,實施“弱齊強燕”的計策。

蔡澤還在沉浸在羞怯與回憶中,坐在王者尊位上的齊湣王又發話了:“寡人還有一事請教蘇秦先生,去年秦昭王派魏冉來勸寡人和他稱帝,他稱“西帝”,讓寡人稱“東帝”,寡人一直拿不定主意,不知蘇秦先生有何高見啊?”

蘇秦捋了捋胡須,拱手道:“回稟齊王,依蘇秦之見;秦國不推別國為帝,單單選中齊王您,是尊重齊國為大國。如果一口回絕了秦昭王,恐怕會傷害到齊秦兩國的關係,影響您和秦昭王之間的私人友誼。但若是咱們齊國接受了秦國的“稱王之策”的話,又會得罪諸侯各國。我的主張是希望齊王您接受秦國的“建議”卻並不稱帝。先等秦昭王稱了“西帝”,三晉(韓、趙、魏)、燕、楚各國諸侯都能接受以後,齊王您再稱“東帝”,那時也不晚。假使秦昭王稱帝後,諸侯們都很反感;成了這樣,齊王您還有理由去責怪秦國、推脫責任。”

齊湣王托著他肥白的下巴,扭動著嘴巴,“蘇秦先生說的對,還是那個“箭射出頭鳥”的理論,又說道:“秦昭王還約寡人一起去幫他打趙國,這事可行嗎?”

“不可!”這時蔡澤站了起來,向前一步,來到齊涽王的青銅刻龍書案下,低著頭說:“燕人蔡澤蘇秦之隨從有話要向齊王說!”

齊湣王一伸胖軟的脖子,瞧了蔡澤一眼,“小兒有何話,快快講來!”

“蔡澤愚見,齊國隨虎狼之秦伐趙,有“齊秦連橫”之意,但齊王您不要忘了,現如今天下懼秦,秦強了是容不下任何人的,哪怕是暫時的盟友齊國。伐趙就等於伐“三晉”,韓魏不可能不出兵救援,齊王您若是想要“攻城略地”,不如拿下眼皮底下的宋國,何必隨秦國去成為眾矢之的呢?”

蔡澤這一番話使齊湣王在心裏竊笑,齊湣王早有吞並宋國的意思,隻是還沒有付之於行動。

說起那宋國本是殷商後裔,周武王封殷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商朝的舊地商丘,建立了宋國。

春秋時期,宋國第二十代國君襄公在齊國內亂時,幫助齊桓公之子齊孝公(公子昭)複國,代齊作為盟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戰後,宋國國力受創。到了宋國第二十八代國君景公的時候滅了曹國,國力漸盛。

戰國時期,宋國第三十四代國君戴偃(子姓戴氏),驅逐他的哥哥子剔成自立,稱“康王”。

宋康王十一年,國中有人掏雀巢,發現裏麵有隻剛剛出殼的鷂鷹,認為是奇異之事,把它獻給了宋康王。宋康王召太史占卜這件事。太史卜卦說:“小麻雀生下鷂鷹,這是反弱為旺,宋將崛起成為霸主的吉兆!”宋康王聽了後非常高興地說:“宋國軟弱很長時間了,我不使它興旺,還指旺什麼人呢?”

於是,宋康王“行王政”,即實行政治改革,宋國遂強盛起來。緊接著他就招收壯丁,親自訓練,組成了十多萬人的精銳之師。進攻東麵的齊國,占領五座城城;打敗南麵的楚國,開拓出三百多裏的疆土;西邊又戰勝魏國,奪取兩座城池;滅掉了滕國,占有了它的士地。又派使者到秦國,秦昭王和宋康王結為“盟友”。

宋國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受到齊、楚、魏大國的忌恨,乃與齊、魏為敵國。宋康王自以為天下英雄,沒人能和自己相比,想速成霸業。他每天上朝,讓大臣們山呼萬歲。堂上一呼,堂下齊應,門外侍衛亦都呼喊,聲音傳出幾裏遠。他還命匠人用皮革做成袋子,裝滿牛血,懸掛在高高的木竿上,拉弓而射,穿透皮袋,牛血像雨一樣從空中灑落,再派人到國外傳言:“宋國康王射天得勝了。”想用這些嚇唬遠方的百姓。

宋康王拿鞭子鞭打大地,並砍倒神壇後燒毀,以表示自己的聲威可以震攝鬼神。他整日整月的在王宮中與女人飲酒,不理朝政。宋國群臣見宋康王昏庸,多次勸諫。宋康王不勝其煩,在他的王座旁邊放著弓箭,凡是勸諫的人,就用箭射。曾經一天中射殺了三位大臣,自此以後,宋國臣民都不敢開口議政。天下人都稱宋康王是夏朝的“桀”,早晚要亡國。

蘇秦見徒弟蔡澤搶先迷惑齊湣王,說了“弱齊強燕之策”中的關鍵一節——齊滅宋樹眾敵。恐怕有漏洞讓齊湣王看出破綻來,他大步走向正在頻繁踱步、點頭的齊湣王,略一彎腰,雙手放到膝蓋上,扭著頭說:“齊王不信蔡澤小兒之言,但聽老朽蘇秦一勸: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宋國商業興盛,現在內亂,民怨沸騰;齊王不發義兵救宋國百姓於水火,誅滅“桀王”,天理難容!鴻利不圖,惜哉!惜哉!”

齊湣王的大肥耳一動,重重的腳步遲緩了,他左手摸著肚子,右手撫過垂在麵前的王冠玉掛珍珠,眼放異光,高聲叫到:“正合寡人伐宋,匡扶正義之心。燕人蔡澤小兒難道是寡人肚裏的蛔蟲?那蘇秦先生一定是伊尹,而寡人就是商湯,君臣一心,討伐“桀宋”,齊國大功!”

蘇秦一聽此話,隨即又向齊湣王建議道:“齊王有仁義之心,齊國有威武之師,胸懷博大,招賢納士,善聽良言。蘇秦還有一言進獻齊王,那就是齊國單獨出兵宋國,容易招致別國的誤會,齊王您可以派人去楚國、魏國,約定攻打宋國。這樣就免去了齊國出兵後可能會遭到別國襲擊的危險。”

“蘇秦先生不愧是有大謀略的人,寡人一切都按照蘇秦先生說的去做。”齊湣王一拍手掌,大笑著說。

同時叫來了一位大臣來到身邊耳語一陣,派出兵士快馬飛奔魏楚兩國去了。

遊說完齊湣王,蘇秦和他的徒弟蔡澤被安排到了“稷下學宮”附近暫住。“弱齊強燕”的計策在他兩人的“利口”與“邪心”之下平穩地進行著。為了確保不出差池,蘇秦讓蔡澤偷偷潛回了燕國,密報昭王“弱齊強燕之策”的第一節——齊滅宋,已經板上定釘了。隻等著“連鎖反應——樹眾敵的到來了,到那時燕國就“師出有名”,可派兵伐齊了。

蔡澤臨走的時候,蘇秦跟他說了很多話。這些話的重心都指向了一點,齊國要衰亡了,自己要死了,要蔡澤注意安全,保命要緊。蘇秦說到他要死的話,年輕的蔡澤並不感到意外,從他了解的所有事情上,蘇秦的人生經曆占了大半。

蘇秦是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和張儀同出自鬼穀子門下,跟隨鬼穀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外出遊曆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縱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穀關。

聯盟解散後,蘇秦仍在燕國身居高位,享盡榮華富貴。“物及必反,後來他與燕文侯的夫人,也就是燕國的王太後發生了不正當關係。這件事被傳得沸沸揚揚,使蘇秦的聲名一落千丈,心理上的負罪感使蘇秦不願再待在燕國,所以向燕昭王提出了“弱齊強燕”的計策逃離“是非之地”來到了齊國……

蔡澤隨蘇秦來齊國純屬偶然,隻因他是燕昭王的“筆吏”與昭王關係密切,燕昭王王信任他,派他做蘇秦的“徒弟”監視蘇秦在齊國的一舉一動。雖說蔡澤和蘇秦的師徒關係隻是名義上的,不過兩人年齡差距懸殊,特別像一對父子。蘇秦很照顧蔡澤也給他講一些自己的“治世合縱之術”,而蔡澤也認真學習,但似乎並不深入,他更喜歡聽蘇秦講遊曆六國時的故事。

蔡澤還沒回到燕國,齊國就已經發兵攻宋了,楚頃襄王、魏昭王接受了齊湣王瓜分疆土的邀請,各派兩萬部隊統一由齊國上將軍韓聶統領。仗打了半年,由於楚、魏兩國軍隊懷有異心,宋國久攻不下,楚魏撤軍,獨留齊軍鏖戰。齊湣王得知此事後大怒,罵魏齊兩國“背信棄義”又怕韓聶不能取勝,於是親率大將王蠋,帶領三萬兵馬前來支援,駐防在宋國郊外,直逼宋國國都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