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明與暗(1 / 1)

我屏息凝神地盯著這個女人很久了。

在這座人口超過一千萬的新一線城市,她走在街上,足以立刻吸引任何一個以捕捉美女影像為職業的小報記者。縱使他潛伏在十米開外,也會迅速舉起相機,變焦鏡頭對準她的身影,放大再放大,然後毫不吝惜內存地拍上十幾張。

現在是下午五點四十,她正步履輕盈地沿著銀海路人行道自西向東走來。這條路一如既往地喧囂,機動車呼嘯而過仿佛急著投胎,上班族足蹬花花綠綠的共享單車在後麵徒勞地追趕,街旁的小販在看手機的間歇招呼詢價的顧客。

然而她自若得仿佛與這一切絕緣。她一頭黑色長發如同頑皮的精靈,順應她的步伐在她雙肩來回律動。她膚色白皙得仿佛火辣的日頭專門為她網開一麵,她麵頰若隱若現的兩抹緋紅飽滿又不豔俗。一隻lv經典老花手袋慵懶地沿她的右臂垂下,與她無名指尖的施華洛世扭結戒指映襯著彼此的高貴。

她在銀海路68號公寓正門前停下腳步,指尖探入手袋,輕輕勾出一串鑰匙。然而接下來,她並沒有順理成章地將鑰匙伸入鎖孔,而是略微一頓,扭頭向後,若有所思。理智告訴我她斷然察覺不到我的存在,可我還是本能地嚇得渾身一顫。我寬慰自己:興許她也隻是本能使然——畢竟人類的祖先在狩獵與被狩獵的情境中度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危機感與警惕性已經內化為遺傳基因。我們的老祖宗也在無數經典著作中再三強調小心謹慎的重要性,而我們也來者不拒地接受了這種教導,以至於“未雨綢繆”“居安思危”“謹言慎行”這些實在算不上通俗易懂的成語竟然成為了我們日常用語稀鬆平常的組成部分。當然,作為一名跟蹤者,此時此刻再小心也絕不為過。

更何況,我早已嚐過疏忽的苦果。

不過這次我多慮了。她將頭扭了回去,麻利地完成了開門、進門、關門這一連串動作。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我對她做過的事情,她似已全然忘卻了。

而我針對她正在密謀和已經著手的,她就更是無從知曉。對她來說,我就像霧霾天的可吸入顆粒物,毫不起眼,時間久了卻能致命。

我也是個女人。

我還是個已婚的女人。

而我所跟蹤的這個女人——這個麵容姣好、凹凸有致的妙齡女人,奪走了我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