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五年苦修再入世(修改章)(1 / 2)

青城山位於川省都江堰西南,為邛崍山山脈的分支,古稱丈人山。

其山靠岷山雪嶺,麵向川西平原。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是道教名山,為道教發源地之一,據聞“天師“張道陵在此結茅傳道,創立天師道;後有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與上清道結合後傳下上清一脈道統,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祖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

青城山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涼爽無比,蔚為奇觀。曲徑通幽之中建有一道觀,青灰磚石建造,古香古色,並排三間房舍圍有牆院,院中豎立著一棵三丈長的古槐,蒼勁古虯。

這座道觀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岩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一條青石板路通向道觀門口,止於門下三階石階之下。抬頭向上看見“青幽觀”三個古篆大字,字體斑駁,無形中給人一種時代滄桑之感覺。

觀中大槐樹之下有一人,身著青白道袍,腳蹬麻鞋,一頭長發用根樹枝挽起,手臂舒展,身體騰挪驕健。時而如猿猴盤樹,時而飛燕環匝,起落之間帶起一股微風,正在做晨練。

半個時辰左右,這位道人環臂收氣,鼻口微張,小腹間突然傳出“咕咕……”的響動聲,如雷音不絕。一道白氣自鼻孔溢出盤升到頭頂,如煙如霧,形如蓮花。

不過一刻鍾的時間,道人頭頂的白氣蓮花突然分解化為白煙被他吸入體內。此時道人似是吞了仙桃靈果般麵帶舒暢,緩緩睜開眼睛,目中精光暴射如同神電,一股淩然之威透體而出,令周圍空氣不由一凝,似被凍結了。

道人麵露喜色,對著身前的古槐喃喃自語道:“五年苦修,最後一處關竅終於閉合,直至此時才算是邁入修真之門。”

隨著最後一處關竅閉合,全身氣竅毛孔頓時斷絕與外界的通道。道人靈感默察丹田,一滴幽明的滴體空懸於丹田虛室之中,泛出微微毫光。此乃本命真元,由修士修身煉己最終凝煉而成,是人體精氣神之顯化。

本命真元即已凝結,代表著修行第一步蘊氣境大成,真正步入了修行之道,開始了超脫凡俗之途。

這道人俗家姓名李天成,年約二十八九歲,身體修長。可能是常年清修的緣故,體型消瘦,不過雙眼有神,凝神閉目之間神光乍合,長年修道自有一股脫俗氣質,往往被人忽略他的年齡與外貌。

五年古修,今日終於有所成,李天成自然喜不自勝,伸手一撩道袍下擺返回道觀之中。

青幽觀隻是座落於青城山中的一間小道觀,名不顯於外。李天成進入道觀之中,看著正間當中供奉的三清祖師像,恭恭敬敬的俯身三拜後,燃了三柱香插入香爐之中,這才自供卓前的蒲團上坐下。

蒲團正對觀門,院中大槐樹映入眼中,李天成目光透過大槐樹茂密的枝葉看向觀外的天空,突然間萬般思緒湧出。

“我在此苦修五年,也不知外麵的世界變成什麼樣子了?”李天成思及外麵的世界,乍時間念頭紛紛,竟然有**上要衝出道觀的衝動。

回想自己五年前遊玩青城山,在山中迷途冒入青幽觀,在此地得到上清一脈道統傳承,便由人世間消失,居於青幽觀中修身煉己,想著有朝一日能夠修行有成。

“上清寶錄所述:修行第一境名為蘊氣境,第一步封閉一萬零八百內竅,凝煉精氣血化為先天真氣,我用了三年時間。之後第二步封閉十二萬九千六百外竅,積蘊先天真氣,到如今全身竅穴閉合化出一滴本命真元,終於蘊氣境圓滿,又用去兩年。接下來便是存元境修行,不知又要耗去多少年?”

李天成想到這裏時,頓覺修行無歲月,自己便是修行小成,至少也要花去幾十年時間。如此一想,李天成再也坐不住了,想到外麵的世界,突然靜極思動不願在青幽中苦修。

修行問道一境難於一境,僅僅蘊氣境就要五年,存元境至少也得三五年吧。想到這裏,李天成心有所決。

“我如今家有父母,外有親朋,俗務未斷,不能就此循入深山苦修。現在小有所成,是時候出山了斷塵緣的時候了。”

思及外麵的父母,李天成心中無名由的湧出一絲歉疚,自己五年來音信全無,不知他們會如何著急。想到這裏便有些後悔,當時太過衝動,竟然一個招呼不打,就消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