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些專家的思路更新奇,他們認為要尋找瑪雅人搬向深山的原因,可以先反過來看看他們怎樣選擇自己定居的故土。我們已知的這些瑪雅人最古老的城市,都不是建設在河流旁。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明,首先發祥於尼羅河與恒河流域,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則在黃河和長江流域。河流不僅給這些早期的都市帶來灌溉和飲水方麵的便利,同時又是人員與商品交往最初的通道。從各民族的早期曆史來看,他們的文明都離不開河流。
瑪雅人卻偏偏把他們那些異常繁榮的城市,建築於熱帶叢林之中,這是頗有意味的。危地馬拉考古學家於2000年初在危地馬拉北部的佩騰省發現一座瑪雅古城的遺址。
據危考古學家洛佩斯介紹,這座古城坐落在拉坎多納山脈的密林深處,建成於瑪雅文明的鼎盛時期。古城遺址的麵積很大,目前已經完成了其中兩個廣場的發掘工作。洛佩斯說,這兩個廣場分別位於古城遺址內一座30米高山丘的山腳和山頂兩處,中間以寬50米的67級石階相連。它們設計合理,相互協調,表明建築這座城市瑪雅人精通測繪學和地理學。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廣場上發掘出用於祭祀的廟宇、祭壇和石碑等文物。
據參與發掘的考古學家們分析,這座古城也可能是一座天文台,因為城裏建有兩座可用於觀測星相的高樓。
另外,以提紮爾為例子。從這個瑪雅人的城市到洪都拉斯海灣的直線距離為174公裏,距坎佩坎海灣僅257公裏,到太平洋的直線距離也才377公裏。瑪雅人對海洋是十分了解的,在他們的城堡廢墟和文化遺址上,大量的珊瑚、貽貝和貝米動物製品,可以證明這一點。那麼,他們最初的城市為什麼不修建在河流邊或者海灘旁,而要選擇在與世隔絕的叢森莽障之中?其後的大遷移,不向河流沿岸和海邊轉移,偏偏要移至更為荒涼的深山之中?這的確令人費解。
提紮爾就是一個位於深山中的城市。
為解決這個人口眾多城市的飲水與灌溉農作物的需要,他們被迫在城周修建了13個水庫。這些水庫的總容量達214500立方米,在古代修建這樣的工程,其艱苦是可以想像的。且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些聰明絕頂的瑪雅人為何必須在這種條件艱苦的地方安邦築城,而不去尋找一處較為方便,更符合生活邏輯的地方?
這些後來匆匆停下進行過半的工程,倉促地收拾行裝,扶老攜幼,舉族遷移的瑪雅人,他們曆經長途跋涉之苦,最終隻得絕望地在北方建立一個新王國。他們再次按照曆法預選規定的日期,重新開始修建他們的城市、神殿和金字塔,而絕不重返故土。
神奇的瑪雅文明是以一夜之間南美大陸廣修金字塔為開端的。這就好比一場戲,沒有過門和序曲,一拉開幕瑪雅人就登場上演了一出壯觀的曆史劇。他們未給曆史留下任何解釋的大遷移,就好像匆匆落下了帷幕,這場波瀾壯闊的曆史劇到此嗄然而止。
這真是一個大啞謎,全世界科學家都拿不出有說服力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