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德武班(1 / 2)

從此之後,顧鈞每日堅持在玉盤湖晨跑,開始一圈都跑不下,後來漸漸的能跑上四五圈不帶休息,進不算是非常快。

湖邊練功的學生們也都注意到了這個天天晨跑的少年,也有人與他攀談。顧鈞得知這裏大部分都是來自臨海中學的學生,而且很多還未進行分科。這讓顧鈞更是感歎,還未分科者尚且如此用功,那已經選好武科的人該到什麼程度?一想到此,更加不敢鬆懈。

也有人問了顧鈞的身份,得知他欲報入武科參加“大入闈”後俱是不屑一笑,有好心的勸他莫要耽誤前程,早點找條其他路子;過分點的更是直言他是癡心妄想,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根本不是練武的料。

總之都是一個意思,對顧鈞的努力不以為然。雖然武道重勤,但是練武這件事宜早不宜晚,年紀稍大之後,人的根骨都已定形,縱使天分再高,也很難有什麼突破了。雖然分科之事放在了高三入學時候,可是這不過是為了分流學子,因材施教罷了,真正有誌於武學之人無一不是從小練起。

每每說到此,顧鈞總是沉默不語,他也知道此事難於登天,可是機會總不是為零,還是有一線生機,這世上也有大器晚成的例子,怎麼說也要搏上一搏。

因此也不顧別人的議論,仍舊堅持著鍛煉,其他人見他不聽,隻當成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也懶得再同他說話。

顧鈞就這樣跑了一個多月,累了的時候停下來歇歇,看看湖心仙子優美的身姿,體力恢複了就繼續跑,通過這些天的鍛煉,顧鈞感覺自己的身體開始發生了變化,整個人輕盈了許多,精神也旺盛了起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開學的日子終於到了。“叮叮當當。”隨著鈴聲的響起,顧鈞也踏入了臨海一中。

臨海一中是一所曆史悠久的學校,百年校史,文科實力可謂不同凡響,培育了無數英傑人才,人才輩出和深厚的底蘊讓臨海一中名滿天下的同時,其硬件設施,師資力量更是冠絕臨海。

尤其是它的武科班,近年來連創佳績,因此臨海中學雖然不算武學名校,也在武林中博出了些名氣。

正因為如此,它的入學門檻也是非常高的,能在這裏上學的,要麼是萬裏挑一的學霸,要麼是家庭富裕的富家子弟,亦或是難得一遇的武學天才。

走在校園裏,學生鶯鶯燕燕的,渾然沒有顧鈞之前學校裏的那種壓抑。臨川一中主張的是兼容開放,並不壓製學生的天性,況且這裏的大部分學生早已有了出路,要麼保送,要麼出國,也沒什麼學業上的壓力。偶爾能見幾個鷹眼隼目,氣勢非凡之人,如鶴立雞群,顧鈞知道這些人都是練武之輩。

徑直走到教務處,或許是秦緯介紹的原因,教導主任對顧鈞非常客氣。簡單問了幾句就安排好了顧鈞的事宜。

顧鈞所在的班級是德武班,臨海中學武科共有三大班,名曰德武,修武,文武。其中德武是三者裏的重點班級,凝聚了臨海中學武科中的精英。

武科班與文科班不在一處,而是設在更加幽靜的學校後山中。顧鈞穿過喧鬧的主校區,一路往後山走去,隻覺得周圍綠意盎然,空氣清新,令人神清氣爽,果然是個練武的好地處。

一山之中,峰頂氣最為旺盛,德武的修煉場所就在這峰頂之上。顧鈞一路攀爬,經過這些天的鍛煉,倒也不覺疲憊,很快就登上了山頂。

山頂出蓋著一座木頭搭建的小書院,書院前有著一大片空地,這就是學生們平日裏練功的場所了。

此時書院裏已有人聲,顧鈞走進一看,有二人正紅著臉爭論著什麼。

一人說:“拳術乃古術,靈動如風,狀勢如雷,可以力破巧,亦可以巧卸力,練到極處,更可握人生死,改陰化陽,古語雲:一拳轟開生死路,拳法當為武術之首。”說話者是一個身材高大,肌肉虯紮的壯漢。

另一人嗤笑:“要論靈動,拳法怎麼及腿法萬一,若論狀勢,拳法怎及腿法淩厲,什麼一拳轟開生死路,老掉牙的東西,腿法可近可遠,攻守兼備,現代武術更是研究出腿是人體勁力最大之處,拳法這種過時的招式,還是趁早扔進垃圾桶好了。”這邊是一個稍顯瘦弱的青年,顧鈞注意到他的腿和上半身比起來顯得格外頎長。

“莫要聒噪,我們手底下見真章。”

“正有此意!”

二人擺開架勢,當場較量起來。兩人都沒有急著動手,仔細觀察者對方,最後壯漢按捺不做,率先出拳朝青年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