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宋江奉詔破大遼(1)(1 / 3)

宋江整頓好人馬,先告訴了宿太尉,宿太尉告訴皇上宋江已率領大軍準備起程。皇上立即召見了宋江,說了一些期望之類的話,宋江也表達了自己的一片赤膽忠心。最後,皇上賜予宋江一副弓箭,一匹馬,一口寶刀。

宋江回去後傳令,要大家作好準備,開始起程。他與吳用商議把人馬分為二路。這天,他們來到陳橋驛。

皇上吩咐宿太尉:“讓兩名中書省院官,在陳橋驛分發給每個將士一瓶酒,一斤肉,來犒勞三軍。”

誰知這兩位奸詐之人受童貫等奸臣的唆使。每瓶酒克扣半瓶,一斤肉克扣六兩。當分發到項充、李袞所管的人馬時,其中有一個軍校一看這半瓶酒、四兩肉,就知道他們從中克扣了,便罵了兩句。那兩個官員本來就狗眼看人低,不拿正眼瞧梁山好漢,正想找機會惹事。

他們聽到罵聲,也大罵了起來,說什麼梁山賊寇,賊性難改。眾人都憤怒起來,起哄著要殺了他倆。那軍校也被憤怒衝昏了頭,一刀砍下了那個官員的頭。這下正中童貫等人的圈套,他們聽說此事,立即上奏皇上要治宋江的罪。宋江急忙找到宿太尉說了其中的緣由。皇上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大罵了中書院官員一通。但國法難違,便命宋江把那軍校斬首示眾。宋江無奈,流著淚讓那軍校自己縊死了。宋江等人大哭了一場,才率領人馬上路了。

不幾日就來到了遼國的邊境。吳用對宋江說:“現在遼兵四路侵犯,如果我們分頭去打,人馬首尾不能互應,必然會失敗。現在我們隻有先集中攻打一個地方,然後再依次攻打。依我看,前麵的檀州是遼國的關口,應首先拿下。”

這時,常在這邊販馬的段景住說:“檀州周圍有條河,名叫渭河,要想攻打檀州,必須水陸並進。”宋江聽罷,立即派段景住帶領馬軍前進,又讓水軍頭領李俊等人作了安排。

且說檀州守城的是洞仙侍郎,他手下有四員猛將,一個叫阿裏奇,一個叫咬兒惟康,一個叫楚明玉,還有一個叫曹明濟。這四個人都是不同凡響的人物。他們四個聽梁山大軍前來攻打檀州,一麵報與狼主,一麵向鄰近的薊州、霸州、涿州、雄州求救。

阿裏奇、楚明玉立即率軍三萬出城迎敵。阿裏奇心想:“就連守國的禦林軍都是我的手下敗將,何況這夥山賊草寇呢。”想著,便輕鬆地披掛上陣了。

宋江、盧俊義身著戰袍,親自在前軍督戰指揮,遠遠地看見遼軍撲天蓋地而來。宋江看見大旗上寫著:“大遼上將阿裏奇。”果然,正中間有一員大將,威猛凜凜。“不可輕敵。”

宋江大聲喊道。還沒說完,金槍手徐寧就出陣了。阿裏奇來到陣前,嘲笑著罵道:“你們宋國是不是沒人了,要你們這些草寇為將?”張清一聽立刻罵道:“遼軍就是遼軍,狗嘴裏吐不出象牙。”兩人對罵了一陣,便大打出手,鬥了二三十回合,徐寧便有些撐不住了,他找了個機會調頭就走,阿裏奇追了上來,張清見了從衣袋取了一個石子朝阿裏奇臉上射去,不偏不倚,正中左眼,阿裏奇翻身落馬。花榮、秦明、林衝、索超四將見狀,立刻縱馬奔來,活捉了阿裏奇,又搶了他的馬。副將楚明玉見阿裏奇被捉,剛要前去營救,見宋江大隊人馬殺過來,嚇得趕緊放棄了密雲縣,直奔檀州。宋江等人並不追趕,就在此駐紮下來。阿裏奇忍受不住痛苦,不到一日就死了。張清被記了一功。

第二天,宋江等人率軍離開了密雲縣,直奔檀州。檀州洞仙侍郎聽說阿裏奇被捉,宋江人馬又殺過來,不敢出來迎戰。這時,又聽人報說水軍也在叫陣,便來到城牆上觀望,隻見水軍陸軍齊聲呐喊,耀武揚威。這張清在隊伍中看見城牆上的楚明玉和洞仙侍郎,又從口袋裏掏出一粒石子朝他們射過去。眾人大叫著躲開,那石子從洞仙侍郎耳邊飛過,把耳朵擦破了一層皮。洞仙侍郎嚇得急忙入了城,命人報告遼國狼主。

宋江人馬一連幾日都攻不下檀州,便到了營地,召集頭領商議攻打檀州計策。吳用說:“打開他們的城門是關鍵一招,我想首先打開他們的水門。”然後他對李俊等水軍頭領說,“你們把船扮成糧船,帶著兵器藏在船艙內,先把船開到城下。他們見了必然打開水門來搶糧,我在這邊派兵攻打。”李俊等人聽後立即作好了安排。

遼國狼主聽說梁山泊好漢率軍殺到了檀州,又捉了阿裏奇,便命他的兩個侄子耶律國珍、耶律國寶前來救援。宋江聽說來了援軍,同吳用商量殺敵之策,吳用說:“必須將他們攔截住,免得讓他們進城壯膽。”宋江立刻派了張清、董平、關勝、林衝帶領軍馬前去攔截。

那耶律國珍、耶律國寶年少氣壯、血氣方剛,不等張清、董平出陣,便提了鋼槍殺了過來。

董平也不示弱,提了雙槍來戰耶律國珍,雙槍戰單槍,殺得難分難解。耶律國寶怕時間一長,哥哥會吃虧,忙令軍士鳴鑼收兵。耶律國珍正鬥得起勁,聽到鑼聲,心裏一慌,槍法變慢了一些,董平趁此機會,雙槍並用,把耶律國珍搠下馬來。耶律國寶見哥哥落馬,急忙提槍出陣,張清見狀,也縱馬奔來,他一手提槍,一手從口袋裏掏出了一粒石子。兩馬相對著奔向戰場,耶律國寶隻看見了槍,沒看見石子。剛要迎戰,隻聽張清一聲“中”,那石子不偏不斜正中他的臉上。耶律國寶疼痛難忍,翻身落馬。關勝、林衝見狀,指揮大隊人馬殺了過去。遼軍已沒有了首領,不知如何應戰,隻一陣,就被梁山人馬殺得片甲不留。他們把戰利品都帶到了營寨。董平、張清被記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