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1 / 3)

第八十一章

漆黑的房間裏,祝鵬帆突然睜開了雙眼。所謂的醉了和睡了,隻不過是掩人耳目,

鵬帆不想讓妻子和大家擔心自己,今夜不眠。鵬帆掀了被子坐在床邊想著兩件不同尋常

的事:一是關於和妻子離婚的事,二是與周母解除母子關係。再過十來個小時,已是正

月十六上午,鵬帆將和他們從親人變為普通人,或者形同陌路。孤身一人不說,還落得

個無情無義的罵名。鵬帆想著,漸漸又回憶起二十年前的情景:洪水當日,自己在父親

墳前不幸落水,就在沉溺於水中之時,被周父救得,又把自己帶到了龍城這片土地。周

母給他做新衣買新鞋,送他上學讀書。從此,革新換代。剛人校園那會兒,同學們都歧

視和辱罵他:說他是外地撿來的野孩子,紛紛把他孤立了起來。周母聽說後,含著淚找

校長、找老師哭訴,因此消除了這種現象;在村裏,鵬帆時常受人異樣的眼光和諷刺的

話語,又是周母找人理論,才讓那些人感到羞愧;幼年時,自己每次生病,又是周母帶

著去醫院打針、掛吊水。

之後,鵬帆又想起:曾經和兩個妹妹的關係那麼地親昵、融合。一起上學放學,

—起溫習功課,相互照顧;如今卻視為生人、仇敵,鵬帆無不無奈。突然間,鵬帆又回

想起周父生前的話:“少龍,你媽就這性格、脾氣,希望你看在我的麵子上,以後多諒

解她,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鵬帆傷心了起來,深感愧歉與辜負了周父,自責自己是

個言而無信的人。隨後,鵬帆開燈走到書櫃前,取出了相冊,一頁一頁,一張一張地看著,

照片是自己與他們的合影。照片上瞬間的微笑,將成為永恒、美好的記憶,而現實將化

為烏有。明天起,鵬帆將麵臨親情的分離與割舍,孤寂、失落和淒涼占據了他柔弱的心靈,

想到此,鵬帆默默掉著淚。

從不用煙酒來麻痹自己的鵬帆,居然也抽起了煙,一支接一支。由此可見,他內

心的痛苦與煎熬。鵬帆一想起妻子在周家所受到的種種苦楚、委屈、折磨,不由又覺得

負罪感累累。鵬帆心想,隻要妻子以後快樂、幸福、自由,背上“忘恩負義,不孝之子”

的罵名又何妨?而心裏發誓,永不忘卻周母的養育之恩,即便解除關係了,也會一如既

往地回去看她,陪她吃吃飯、談談心,對她百依百順……

2

當然,隔壁房間的李世丹也在床上翻來覆去。在完全不知道丈夫和周母達成了一

項協議的情況下,不由打開了塵封的記憶,想起和鵬帆之間的一些甜美往事。

兩人的相識,是在仲夏夜的一個夜排檔上。李世丹獨自去吃宵夜時,看到鵬帆坐

在一旁發著愣;卻不知幾時抬頭看著吃著鹵水鴨頭和粉絲湯的李世丹,漸漸禁不住笑了^

“笑什麼?”世丹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大大咧咧地問他。

“沒什麼。”鵬帆被她迷人的笑容深深吸引了,之後合上書,乘此和她聊了起來。

那一夜,兩人聊的很投機,很火熱,居然還四處信步了起來,一直到淩晨二點多。

鵬帆把她送回了單位宿舍,分別時戀戀不舍,邁了幾步轉身問:“明晚,你還有空嗎?”

“明天,單位有活動。”世丹笑著說。

“哦。”鵬帆感到有些失望。

幾天後的七夕情人節,李世丹意外地收到了祝鵬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禮物,那是

個五彩斑斕的蝴蝶發夾與一束芍藥花,芍藥花是愛情的象征,但世丹不明白為什麼送發

夾?”

祝鵬帆吞吞吐吐了好一會,滿麵通紅地告訴她:“發夾是我的化身,一生隻願圍

繞著你飛。”

李世丹聽了,臉頰緋紅,紅的如五月盛開的石榴花,但心底泛起了陣陣漣漪。鵬

帆見李世丹笑了,自己也心花怒放了起來。

李世丹在床上又翻了一^身,回憶不斷。結婚後,發生在她身上有兩件不可忘的事:

一是:自己在周家流產時,是鵬帆開著摩托車把她送往醫院的,也是他抱著自己從樓梯上

爬上爬下著;第二:自己在醫院生周騏的五天內,也是他白天上班,中午和晚上下班後陪

伴和伺候她與兒子。她望著他疲倦的身子,隻能把心疼埋在心底,忍不住問了一聲:“媽呢?”

鵬帆喃喃地回答:“媽?媽在忙著籌備滿月酒。”

李世丹知道這是個善意的謊言,也就裝著糊塗了。自己坐月子剛滿的第一天,是

他替兒子洗的尿布,卻受到了周母的指責,說鵬帆真會心疼老婆,哪天,自己癱在床上

有這份孝心就好了。李世丹聽到後有股說不出的自責。

此刻,李世丹睡在床上輾轉發側,目不交睫,不由引起了母親的關心:“是不是

舍不得少龍?”

李世丹並未回答,隻是見她黯然淚下……

3

今夜似乎注定是個不眠之夜。周母坐在床頭看著這張二百萬的字據,竟然表現出

從未有過的平靜,沒有喜悅,沒有得意,沒有傲慢。出乎意料的是,還會想起小姨的話:

“二姐,就算你從少龍那裏獲得了一千萬的賠償,那又怎樣?至少,從今以後,你永遠

失去了一對好兒媳。另外,這些年裏,你除了對他倆的刮割和苛刻,是否真正順眼看過

他倆一眼?他倆處在什麼位置,我們都心知肚明。導致今天的局麵責任在於誰,你是否

真正總結過、悔恨過?”

於是,周母又回憶起多年以前之事,夫婦倆外出賺錢之時,一切都是祝鵬帆全權

料理,田裏的活,家裏的事;尤為對兩個女兒的學習和生活上的照顧。周母也知根知底

地明白,鵬帆就是周家的勞動工具,一直以來,她覺得他的命是丈夫給的,所以,他就

應該以此來報答:鵬帆得忍讓再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