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孫臏:假癡不癲,待機報仇
戰國時期,有一個出名的軍事家姓孫。他計謀無雙,幫助齊國贏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為齊國日後的稱霸奠定了基礎。也正因為他謀略過人的才能,早年被奸人妒忌陷害,遭受臏刑而失去了雙腳。這個人被後世稱為孫臏。
這個陷害孫臏的人就是龐涓。龐涓和孫臏本來是同學。龐涓學有所成後得到魏王的重用,成為了魏國的將軍。但是,龐涓是個小氣之人,他一向妒忌孫臏的才學和謀略,有了權勢之後,他更擔心孫臏來魏國後會勝過自己。於是,在孫臏還沒有見到魏王之時,龐涓就用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孫臏,砍去了他的雙腳,讓孫臏成為殘廢,還在他臉上刺字,想讓孫臏永世不得翻身。
孫臏見龐涓要置自己於死地,怕性命不保,就佯裝發瘋。龐涓見孫臏瘋了,將信將疑,打算饒過他的性命。不過,龐涓生性多疑,怕這是孫臏的金蟬脫殼之計,就派人暗中監視孫臏的行動。孫臏哪裏會不知道龐涓的為人,他知道有人監視他,就假裝瘋子在豬圈裏與豬玩耍。有人送飯給他吃,他瘋瘋癲癲說飯菜是毒藥做的,轉而跑到豬圈裏一把抓起豬食大口大口吃掉。所有人看到他這些舉動,都恥笑他是個傻子。監視他的人把孫臏的一舉一動告訴龐涓,龐涓信以為真,漸漸放鬆了警惕。
孫臏假癡不癲,他深知自己越傻就越安全,隻有這樣,他才能擺脫龐涓對自己的監視,尋找機會脫身。孫臏身殘誌堅,見龐涓放鬆了警惕,就每天到大街上遊蕩,希望找到能幫助自己的人。這一天,孫臏得知齊國的舊友出使魏國,他知道機會終於來了。幾經挫折,孫臏終於跟齊國的使者見了麵,他一臉正色向朋友訴說自己的遭遇。朋友得知他的遭遇,被他的言行打動,最後想方設法把孫臏帶回了齊國。孫臏終於逃出生天,並得到齊國大將田忌的賞識,成為了田忌的門客。後來,孫臏多次為田忌出謀劃策。
公元前342年,魏國派出龐涓攻打韓國,韓國抵擋不住求救於齊國。齊王遂派出田忌出兵援助韓國,孫臏作為軍師與田忌一起出征。孫臏采用圍魏救趙的戰術,他派兵攻打魏國的首都。遠在韓國的龐涓得知首都大梁有危險,馬上率兵回國。孫臏得知龐涓帥大軍過來,馬上帶領齊軍往西邊去。孫臏知道此時龐涓一定在後麵追趕自己,而龐涓自以為魏軍銳不可當而齊軍膽小不敢迎戰,他正好利用龐涓的這種心理,來設計埋伏,請君入甕。
因為大規模的行軍,軍隊的士兵在落腳時會自己搭設爐灶來做飯。於是,孫臏命令士兵在第一天搭設十萬個爐灶,然後每天依次減少爐灶的數量,以此迷惑龐涓。果然,龐涓看到齊軍搭設的爐灶從原來的十萬個變成現在的三萬,輕鬆地對將士說:“齊軍膽小,才幾天就有大半的士兵逃跑了。現在他們隻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何須動用大量武力,我帶領一批精銳士兵追過去就能殺他個片甲不留。”
孫臏知道龐涓一定會中計,就在馬陵這裏設下埋伏。馬陵的道路狹窄,兩邊地勢高聳,孫臏讓將士埋伏在高聳的地勢,準備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包圍龐涓。他故意將一棵大樹的樹皮砍去,露出顯眼的白木,然後在白木上刻上“龐涓死於此樹”幾個大字。孫臏這樣做,是因為他早料到龐涓會在傍晚的時候趕到馬陵這裏,傍晚天色不明不暗,砍去樹皮的樹幹會變得非常顯眼而樹上的字難以辨認,到時候龐涓一定會點燃火把照明,這樣一來,遠處埋伏的齊軍就能看到火把的信號對魏軍發起進攻。
不出所料,龐涓剛點燃火把看清樹上的字,四周就箭如雨下。眼看魏軍死傷無數,龐涓這才恍然大悟,自己中了孫臏的圈套,但為時已晚。龐涓知道大勢已去,最後拔劍自刎,臨死前還大喊:“果然被這樹上的字說中了!”
龐涓一死,孫臏終於一雪前恥。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假如當初孫臏不堪受辱一死了之,沒有裝瘋賣傻逃過龐涓的毒手,那麼也無法在馬陵之戰為自己揚名立萬並報仇雪恨。君子能屈能伸,方才有始有終,成就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