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要“寶貴著自己的一方園地”
——代序
姚魯
散文理論家佘樹森在《散文創作藝術》佘樹森:《散文創作藝術》,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一書中談到散文家的修養時說:“冰心在其《<冰心文集>自序》裏,曾經說:我不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也沒有噴溢的情感,然而我有堅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在平凡的小小事物上,我仍寶貴著自己的一方園地。
“其實,何止冰心是如此呢?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古今中外一切優秀的散文作家,無不始終‘寶貴著自己的一方園地’,他們根據這方‘園地’的‘土質’,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辛勤地‘耕耘’‘播種’,培育出最富特色的‘果實’,以饗讀者。”那麼,什麼是作家自己的一方園地呢,“它指的不是微觀上的題材的品類,即具體所描寫的事物;而是宏觀上的為作家最熟悉、最理解、最敏感的生活。這種生活,同作者自己的思想、修養、情操、個性的融合,便構成他們‘自身的一部分’”。
《南灣鄉愁》這部散文集,我以為,就是作者根據自己的一方園地的土質,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辛勤地耕耘、播種,培育出的最富特色的“果實”。
作品的題材十分廣泛,涉及的領域很多,大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藝術、旅遊等,小到親情、友情、父女情、夫妻情等,幾乎無所不包,但都是作者最熟悉、最理解和感受最深刻的生活。尤其當我們知道作者是一位政府官員的時候,這部作品就更有了特殊的意義。
就主題方麵而言,我認為,《南灣鄉愁》這部作品不僅囊括了冰心散文中“愛的哲學”的全部思想內涵,而且還有所豐富和發展。或者確切地說,《南灣鄉愁》這部散文集,就其主題特色方麵來說,已經超越了冰心散文的“愛的哲學”這一主題特色。
我們知道,以“愛的哲學”這一概念來概括冰心作品(不單指散文,還包括詩歌、小說)的主題,最早是阿英(即錢杏邨,化名黃英)在20世紀30年代初提出來的,當時阿英用“母親的愛”“偉大的海”“童年的回憶”這三個方麵界定“愛的哲學”的內涵。可以說,就冰心早期的作品來說,這三個方麵基本概括了冰心作品的核心主題。後來的論者,就一直沿用了“愛的哲學”來分析和總結冰心作品的思想內涵。到目前為止,文學評論界對冰心作品的“愛的哲學”所包含的內容總結得已經十分完備,包括母愛、童真(對兒童之愛)、大自然(熱愛自然)以及愛祖國、愛人民。從冰心作品中的“愛的哲學”所包含的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弘揚母愛、童真、大自然、愛祖國、愛人民等主題,都可以歸結為“愛的主題”,也就是說,冰心作品所反映出來的核心主題傾向,是單一的,即具有“一元”的傾向或色彩。
我們知道,從美學或審美的角度講,愛是人的一種感情傾向。但“愛”的哲學內涵和“愛”的審美或美學的內涵是不同的。嚴格地說,愛就其抽象和概括事物的能力或程度是不能納入哲學的範疇的,它隻是人類情感的一種存在形式或狀態,而人類意識或精神現象的內容是極其豐富和複雜的。情感——“愛”的上位概念或感情也不過是人類意識或精神現象中的一個方麵內容。那麼,用“愛”能不能解釋人類社會存在的本源或人類生存的本能以及用“單一”的——純粹的愛救治人類社會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為,人類的精神現象絕不是由“單一”的愛構成的,就其解釋人類生存的本能問題,用“愛”還不如用“性欲”更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但是,用“性欲”也是無法解釋人類存在——或生存的本能的。莫說用性欲,就是用性欲的上位概念——“欲望”,也是無法解釋人類存在或生存的本能的,更何況用具有“知性色彩”的感情的下位概念“愛”了。所謂“知性色彩”的感情,是指欲望中的趨向理性評判的精神活動,它受個體的先天因素和後天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不具有同一性。抽象的愛,即觀念層次上的愛——愛的概念本身是非功利的;具體的愛,即個體的愛都是有功利性的——沒有無條件和無基礎的愛。個體的社會、政治、經濟等地位不同,性別、個性、性格、出身、經曆、閱曆、能力、素質、相貌、人品、所受的文化教育、家庭背景等不同,對愛的認知、理解和需求就不同,但每個個體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即有功利性的。就拿最崇高的母愛來說(母愛隻是愛的下位概念),抽象的母愛是無條件的,具體的母愛,卻因個體的情況不同,千差萬別,有的不僅具有功利性,甚至有的母親毫無人性。也就是說,連最崇高的母愛都不具有同一性,那麼,用母愛的上位概念——“愛”來作為救治人類社會的“良方”,從根本上說,是開錯了“藥方”——雖然願望是很好的,以為自己開出的是良藥。或者準確地說,作為救治人類社會的良藥,“愛”是不能單獨構成一劑“藥方”的,按照中國的傳統方劑學理論,一劑良藥,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愛”頂多算一味“使藥”或“佐藥”。也就是說,冰心作品中的“愛的哲學”,無論從本體論和方法論方麵都構不成哲學範疇,雖然冠名“愛的哲學”。冰心作品中的“愛的哲學”隻是一個審美或文藝學的範疇,沒有方法論的作用和價值,它的價值僅限於文學的審美和教育功能方麵。雖然冰心作品中“愛的哲學”所反映的隻是複雜的人類精神現象中某一方麵的某一類情感內容——愛的主題,似有單調、單薄之嫌,但在當今社會中,弘揚“愛的哲學”——母愛、熱愛兒童、大自然等主題,仍然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南灣鄉愁》這部散文集,不僅題材廣泛,反映的主題也異常豐富——具有多元的特色,而且單篇作品主題的意蘊也具有多重性的特征。就《南灣鄉愁》整部作品而言,蘊含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曆史、社會、人文關懷等等的思想主題,我們從中都能挖掘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深刻思想。下麵,我從情感傾向的角度——也就是審美的角度來談一談《南灣鄉愁》這部散文作品的主題特色。
從情感的評判或情感傾向的角度即審美的角度,我們可以從《南灣鄉愁》這部作品中概括出愛和感恩兩個大的主題,以及由愛和感恩體現出來的人情美,即人情味。
可以說,“愛”是《南灣鄉愁》這部作品的總主題,幾乎每篇作品都融入了作者深沉熾熱的愛,有母愛、父愛、夫妻之愛、對母親之愛、對父親之愛、對兒女之愛、對祖父母之愛、對外祖父母之愛等家庭之愛,有親戚、朋友、同事、同學、網友等等社會之愛,還有對祖國、對人民、對自然、對世界和平等之愛,不僅涵蓋了冰心作品中“愛的哲學”的全部主題內容——“母愛、對兒童之愛、熱愛自然、愛祖國、愛人民”,還有極大的超越。這種超越不僅表現在主題內容的含量上,還表現在主題內涵的層次上。冰心作品中“愛的哲學”,尤其早期的作品隻包涵了“母愛、童真和大自然”三大主題,而且這三大主題,實際上反映的隻是一個大的主題——“愛的主題”。而就愛的主題來說,無論在量上,還是作品所揭示的主題的深廣程度上,《南灣鄉愁》這部作品,都超越了冰心的作品。舉例來說,同樣寫家庭之愛,冰心的作品隻反映了深刻細膩的母愛,其他方麵則很少涉及,有的根本未涉及;而《南灣鄉愁》的作者,不僅寫了深刻細膩的母愛,還寫了兒女對母親的愛,以及諸多家庭之愛方麵的內容,且寫得深刻細膩,並由個體的家庭之愛映射出了一般性的社會內容和問題。如《老奶奶》這篇作品,作者不僅寫了對奶奶即對祖母的愛,還繪聲繪形地描寫出了一個可愛怡人的童真世界——那個世界充滿了兒童對未知領域與新生事物的好奇、神秘和幼稚的想象,同時又融入了母親無私而偉大的愛及深刻地揭示出了奶奶內心之愛的複雜性:“奶奶管持家,娘不太管錢的事,家裏有了好東西,娘總要資助給不如我家的戶,或每到過年給鄰居的孩子趕衣裳。奶奶總是說娘,自己家這一堆兒你忙得顧不上招呼,成天瞎忙。我知道奶奶是隔代親,她是心疼自己的孫子、孫女兒。可奶奶再手緊,每每打了棗,奶奶都要讓娘或我們姊妹去給鄰居送幾升。”另外,《老奶奶》這篇作品,作者還有機地融進了一些深刻的家庭和社會內容,並上升到對人生社會的哲理性思考——“奶奶是家庭文明的搖籃,國家文明的基石”。並由愛自己的奶奶拓展開去生發出愛天下“所有的老奶奶”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