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教育家的兒子(1 / 1)

辛比爾斯克(1924年改名為烏裏揚諾夫斯克)是俄羅斯一座不大的省城。它坐落在伏爾加河畔,依山傍水,樹木蔥鬱,是一個港口城市。碼頭上車來人往,格外熱鬧。在這個小城裏,住著一位頗有聲望、年僅39歲的辛比爾斯克省國民教育總監,名叫伊裏亞·尼古拉耶維奇·烏裏揚諾夫。往年的這個時候,他總要攜全家出城,欣賞伏爾加河兩岸的景色。今年(1870年)辦完公事之後,他便匆匆回家,守候在臨產的妻子身旁。4月22日,陽光燦爛,是一個難得的溫暖的日子。烏裏揚諾夫正在客廳裏焦急地踱來踱去,隔壁房間裏妻子的叫聲讓他憂心如焚。這時,傳來一聲嬰兒的洪亮哭聲,保姆薩爾巴托娃跑過來高興地說:“老爺,恭喜您,上帝又賜給您一個兒子!”

烏裏揚諾夫快步走進妻子瑪麗婭的房間。瑪麗婭雖滿臉大汗,但是滿臉洋溢著喜悅之色,看見丈夫進來,她揚起嘴角微笑道:“瞧,小家夥生得多麼像你!”烏裏揚諾夫一把把嬰兒抱起,左盯又看,仿佛永遠也看不夠,邊看邊樂滋滋地說“像,真像!高高的顴(quan)骨,寬寬的前額,蒙古人型的眼角。太像我了!”

瑪麗婭望著興奮得手舞足蹈的丈夫,微笑著說:“孩子還沒有起名字呢,你看,給他起個什麼名字比較好聽?”“名字?我早想好了,就叫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吧,小名沃洛嘉。”

沃洛嘉的父親烏裏揚諾夫思想進步、富有正義感。他在辛比爾斯克任國民教育官員時,無論嚴冬酷暑還是刮風下雨,總是在各地奔波。他特別重視在落後地區辦學,甚至自掏腰包資助窮人的孩子上學。經過十幾年努力,烏裏揚諾夫在辛比爾斯克建立了四白多所學校,培養了大批出類拔萃的教師,他本人因此獲得了貴族頭銜。

沃洛嘉的母親瑪麗婭·亞曆山大羅夫娜,是喀山省庫科什基諾村的內科醫生亞曆山大·勃蘭克的女兒。那隻是一個窮困的小山村,人們的生活都很困難,盡管瑪麗婭的父親是醫生,但是薪水很低,加上家裏人口太多,所以一家人的生活很拮據,幾乎連買一件像樣的新衣服都非常困難,自然也就無錢送瑪麗婭到正規學校學習。好在她聰明勤奮,通過堅韌不拔的自學,她讀了很多書籍,對於外國語和音樂,也相當擅長。成了當地有名的才女。後來她通過考試,成了一名小學教師。因為生活的苦難,瑪麗婭的性格日漸堅強穩重。

沃洛嘉兄弟姐妹六個,他排行第三。有姐姐安娜·烏裏揚諾娃·葉裏紮羅娃、哥哥亞曆山大·烏裏揚諾夫、大妹沃麗珈·烏裏揚諾娃、弟弟德米特裏·烏裏揚諾夫和小妹瑪麗婭·烏裏揚諾娃。除了沃麗珈在20歲病死以外,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成了革命者。

當時,他們家在辛比爾斯克有一幢寬敞的住宅。這是伊裏亞·烏裏揚諾夫在任國民教育總監時購買的。房子前麵有一個長滿綠草的太院,後麵是一片果園。果園西邊有一道小門,直通辛比爾斯克的第二條大河——維斯亞加河。

夏天,沃洛嘉和弟弟妹妹們常在院子裏玩捉迷藏遊戲,有時跟父親去維斯亞加河劃船、遊泳。冬天,他們在院子裏堆雪人、打雪仗時而隨父親到伏爾加河沿岸的樹林裏狩獵。童年的沃洛嘉天性活潑、聰穎(ying),愛動腦筋,但是淘氣、不守規矩。對此,父母從不壓製。一年夏天,小沃洛嘉和妹妹沃麗珈想抄近路去渡克羅夫大街玩耍。他倆不願從正門出去,而是從閣樓的窗戶爬上爬下。父親發現以後,不但不責罵,反而在窗戶下麵放置了一個由他親手做的小木梯,以免他倆摔傷。

沃洛嘉5歲時,父親開始教他認字。這不過是為了鍛煉他的自我克製能力,並不想把他培養成“神童”。出乎意料的是,沃洛嘉的自學能力很強,他竟能長時間地躲在父親的書房裏看書。好在父親的藏書豐富,語文、數學、天文、地理、曆史、文學等應有盡有。1879年秋季,剛滿9歲的沃洛嘉通過自學,以優良的成績考取了辛比爾斯克古典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