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上)(1 / 2)

故事須從十一年前的青丘山說起,那是最初開始的地方。

話說這青丘山,山高水秀,層巒疊嶂,景色幽奇,謂中原一個有名的勝地。虧其美景,多有各地賞遊之人前來一睹真容,殊不知因此埋下了禍根。從南方來的五六個蠻人看中了此地風水,在小涼山巔修了一座“小涼廟”,也就順理成章地做了山主,卻不敢霸占主峰,一來是怕官府追究;二來是忌於青丘傳說。

這群南邑蠻人專行打劫強盜之事,南北省市來往之人無不受害,慶幸他們良心猶在,不曾害人,以為如此便可躲過天譴,哪知諸事必有報應,又豈會便宜了這幾個山賊?

小涼廟的廟主名為魏江,武藝頗高,為人爽快,接納了好些個能人異士。這日,該攤廟中年齡最小,武功最弱的王七勘守山路,臨下山前,眾人放心不過,囑咐道:“我們總覺著今日運勢不佳,本不該做事,怎奈幾日大雨,無倒黴之人可尋晦氣,廟中酒糧俱將告罄。今日輪你守班,你底子稍薄,萬事尚需小心。若見有官府之人來此,可立即發警,倘有商客或進省的人走過,迅速回來報信,我們同去奪些錢財米糧便可。”

眾人原是出於好心提醒,可王七錯會了意,以為他們是瞧不上自己,故此這般說。往日他人守班總無什麼不順,為何偏輪到自己時就運勢不佳了呢?王七越想越氣,走到一棵粗有圓桶般大小的楠樹前,一拳砸在上麵,不禁“哎喲”一聲,收回右手,直呼疼痛,好一會兒才覺疼痛稍減,隻是已腫了老大一塊。便又對那樹踹了一腳,啐了一口飛沫,罵道:“不知好歹的賤木畜生,敢傷你小爺!”言罷,又啐了一口,便氣衝衝地往山下走。

要說這王七年不過十八九,自幼失親,一個老道士予他活路,未來得及傳授畢生武藝,便被仇人殺害。王七仗著輕身功夫不錯,在蕩平縣遊跡數月不得容身之所,才至這小涼山上做賊寇。

此時他已走至一處山崖上,下麵便是寬一丈半許的平坦山路,他往西北方望了望,路盡頭隱沒在樹林當中,悄然無聲,不見行人馬轎,似這般張望了一會,仍不見任何動靜,便尋了一塊大石,倚靠著坐在地上,忽覺睡意綿綿,伸長脖子又往西北望了兩眼,這才耷下眼皮,沉沉睡去。

也不知過去了多少時辰,一聲馬鳴倏地撕破天際,接著又是兩聲嘶鳴及人說話的細碎聲音,忽遠忽近地傳來。美夢正酣的王七被馬鳴聲驚醒,又聽有人在說話,疑心是官府的人,慌忙中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從懷中取出一支朱紅色爆竹同火折子,點燃即放。隻聽“啾”、“嘭”兩聲,那爆竹竄起有百丈高,炸出一團火光,十分明亮,未幾,便自消散,化作黑煙。

王七這時方才想起往下看,卻見有兩個著黑衣之人騎馬分走道路兩側,中間一輛馬轎。驕前坐著一個身著藍綢絲織衣的中年人,約莫四十歲許,麵富英氣,身材高大,不似普通商人。

先前王七聞得聲響,以為官府之人到此,便惶急中放了信號,這時看得來人不過尋常馬隊,且放下心來,又暗怪自己太不爭氣,竟被一支不過三四人的馬隊嚇住,不由越想越氣;又因下山前眾人言語嘲諷,那般瞧不起他,怒火中燒,便想立功同他們瞧瞧,日後休要再嘲笑自己。

那支馬隊原由雁陽去往蕩平,途徑青丘山,知曉此地有賊寇出沒。向人打聽得知這賊寇隻搶財物不傷人,便預先準備了不少銀兩同珠寶,也好以此開發他們,順利過路。但許是造化弄人,老天不允他們通捷徑;又或是晦氣惹身,偏偏今日碰上一塊頑石,絆住腳伐。

馬隊一路走來,不曾見過什麼賊寇,豺狼虎豹倒遇見不少,皆被兩個黑衣人除去。因急於趕路,加上道路暢通,那中年人說道:“我等且快些通過此山,以免滋生事端!”言罷,揮動馬鞭,壯馬吃痛,嘶鳴一聲,飛奔而去。兩個黑衣人共稱一聲“是”,也揮鞭馭馬,趕了上去。

才走出二十來丈遠,忽聽頭頂一聲炸響,抬眼望去,隻見一溜火光兀自在百丈高空閃耀,隨即消散。以為山賊來至,急忙拉住韁繩,止住馬匹,四下裏找尋山賊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