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理氣劑(1 / 1)

凡以理氣藥為主組成,具有行氣或降氣的作用,治療氣滯(脾胃、肝鬱)、氣逆(肺、胃)病證的方劑,統稱理氣劑,分為行氣和降氣兩類。

使用理氣劑時應注意:①明辨虛實,勿犯“虛虛實實”之戒,並注意病情的寒熱及其兼夾,分別予以不同的配伍;②本劑組成多芳香辛燥藥,易耗氣傷津,慎勿過劑;③年老體弱,孕婦及素有出血病史者,慎用本劑。

第一節 行氣

越鞠丸(《丹溪心法》)

【組成】香附梔子川芎蒼術神曲。

【功用】行氣解鬱。

【主治】氣鬱為主的六鬱證(氣血痰火濕食)。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吞酸嘔吐,飲食不消。

【方解】

香附——行氣解鬱治氣鬱。

川芎——活血祛瘀治血鬱。

梔子——清熱瀉火治火鬱。

蒼術——燥濕運脾治濕鬱。

神曲——消食導滯治食鬱。

【方劑歌】越鞠丸治六鬱侵,氣血痰火食濕因,芎蒼香附兼梔曲,氣暢鬱舒痛悶伸。

第二節 降氣

定喘湯(《攝生眾妙方》)

【組成】麻黃白果蘇子杏仁半夏款冬花桑白皮黃芩甘草。

【功用】宣肺降氣,清熱祛痰。

【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內蘊之哮喘。咳喘痰多氣急,痰稠色黃,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

【方解】

麻黃、白果——前者宣肺平喘,解散風寒;後者斂肺祛痰定喘。兩藥配伍,一散一斂,使散不耗傷肺氣,又增平喘之功。

蘇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氣平喘,止咳祛痰。

桑白皮、黃芩——清泄肺熱,止咳平喘。

甘草——調和諸藥。

【方劑歌】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杏黃芩兼甘草,外寒痰熱喘哮嚐。

丁香柿蒂湯(《症因脈治》)

【組成】丁香柿蒂人參生薑。

【功用】溫中益氣,降逆止呃。

【主治】胃氣虛寒之呃逆。呃逆不已,胸痞脈遲。

【方解】

丁香、柿蒂——溫胃散寒,下氣止嘔。

人參——益氣補虛。

生薑——溫胃降逆。

【方劑歌】丁香柿蒂人參薑,嘔逆因寒中氣傷,濟生去參隻三味,胸滿嘔逆宜煎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