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界曆練渡情劫 第四章:自然法相(1 / 2)

“風湧雲動雷雨至,雪融霧散萬物生。”指的就是暗界。相比仙界而言暗界也並非如常人所描述的那樣暗無天日或血清彌漫,整體看起來更加的自然寧靜,這裏沒有仙界的仙氣環繞瓊樓玉宇,唯一和仙界相同的地方就是那座高不可測的神秘界山!仙界的宮殿以集中群落為主,而暗界的建築則是以界山為中心向八方輻射宛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

遠遠望去有六座大城依山而建,這是暗界最有名的六相城。從左至右分別是:風城,雲穀,雨州,雷郡,雪域,霧都。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特殊的風土人情:風城,風聲起黃沙漫天,有扶搖直上之勢。雲穀中雲霧繚繞則顯得更加飄渺,若隱若現。雨州花團錦簇,雨落無聲。雷郡忽明忽暗,銀蛇共舞。雪域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霧都煙霧彌漫,靜謐安詳。風起雲湧雨落雷鳴雪融霧散,是一個自然循環。

除去六相城外靠近界山最中心的地方有一個圓形祭壇,暗界祭祀之所在,也是暗界的聖壇!此刻祭壇的中央有六人席地而坐從上空望去成六芒星之相,此六人正是暗界的六相真君。

仙界有仙尊,暗界亦有真君。據傳當年世界本無三界之分,生活在這裏的主要有三個部族,仙族,聖族和暗族,雖然大家修煉的功法和信仰不同,但總能和諧共處,聖族人最少,但是實力確實最強,掌管這一方天地。仙族信仰源於天地秩序,暗界信仰源於自然法相,聖族信仰的則是自在真我。仙族修煉功法的起源來自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暗族修煉的起源是自然法相,而聖族修煉之秘一直是禁忌。有傳言念力就出自於聖族,但這些也隻是坊間傳聞而已。

因為信仰的差異,時間久了難免會有爭執,仙族和暗族爭執最為厲害,聖族則不問世事一心求自在真我。直至有一天,突如其來的變故徹底打破了這方世界的寧靜。一座大山憑空出現鎮壓這方天地,空間開始扭曲,天地崩塌。恐懼和不安籠罩在每一個人心頭,在這種滔天力量麵前眾生顯得格外渺小。沒人能在這場變故中保持清醒,隻知道醒來後天地被一座大山貫穿形成三界的格局。

變故之後,仙族和暗族發現這方天地已經變了,原來的一個世界被生生分裂成三個世界。上層世界靈力最為充裕最,中層世界最為貧瘠,靈力和原力無法施展,下層世界談不上充裕,但是能夠自由修行。更讓他們震驚的是聖族之主消失在三界之中,就連聖族人的天賦資質包括記憶也一同消失了......

仙族和暗族意識到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想消滅對方成為這一方世界的主宰,雖然最終仙族獲得了勝利但也是元氣大傷。兩族意識到聖族始終是一個隱患,兩族達成協議,上層空間仙族占居,底層歸暗族,至於已經淪為平庸的聖族人,則被放逐到了中層也就是現在的凡界。

兩族達成協議,每700年舉辦一次三界大會,三界大會的最終獲勝一方擁有三界的700年管理權,至今已有51屆。與其說是三界大會,其實每次隻有暗界和仙界中人參加,凡界之人連看的資格都沒有。失去一切的他們連壽命也變得極為有限。至於曆屆的共主都去了哪裏?為什麼上屆共主會流落凡界?這一切的一切日後自會真相大白!~

暗界和仙界這些年來一直明爭暗鬥,糾纏不休。暗界人罵仙界人虛偽貪婪是偽君子,宣揚暗族真性情,自稱真君。暗界信仰區別於仙界,在修行上也是有很大的差異,仙界修行靈力和念力,暗界隻修行一種自然力那就是原力。

呈六芒星盤坐的六個人就是暗界的六相真君,年齡最長的是禦風真君,是六相真君的代表人物,枯瘦如柴,還有點弓腰駝背,渾身上下看不出一點原力波動,唯獨那雙眼睛,看久了讓人恍若在風暴之中,迷失自我,修行風原力。他的左側是雨薇真君,白皙的肌膚,水靈靈的眼睛,自帶憂傷的表情,如果你隻當她是一個女子那就大錯特錯了,暗界有句俗話:寧可千刀刮,不欺雨家娃。特別護短,折磨人的手段更是一流,修行雨原力。禦風真君的右側是雲裳真君,相比雨薇真君雲裳真君更顯得飄渺,嬌小的身材搭配著一件白色披風,周身雲團環繞,像一個謎團,修行雲原力。坐在禦風真君正對麵的是雷鳴真君,身材高大,光頭且上半身赤裸,渾身沐浴著閃電,身軀上不斷遊離的銀蛇讓人生畏。雷鳴真君的左側是雪域真君,一身銀妝素裹,臉色蒼白,眉心雪花標誌,(一看就是雪花啤酒的代言人)一雙眼睛一黑一白,白色代表生機斷滅,黑色代表萬物複蘇,一念生一念滅,修行雪原力。雷鳴真君的右側是霧霾真君,從沒有人看清過他的真麵目,更確切地說隻能看見一團迷霧。也是三界最為人不喜的一位真君,特別是凡界的人。一到冬天霧霾真君就出來搞事情修行霾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