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 章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1 / 3)

大蒙古國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猶如一頭虎虎生威的雄獅,虎視眈眈地俯視著它周圍的世界。成吉思汗病逝在征戰途中,他的子孫們承襲了祖先的驍勇剽悍和雄韜偉略,也繼承了他對外掠奪、擴張的傳統。其後繼者們秉承祖先遺業,不遺餘力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征伐戰爭。於是,在成吉思汗奠定的堅實基礎上,蒙古騎兵血腥的鐵蹄踏出了遼闊的疆域。通過一係列征戰,四大汗國聳立在了歐亞大陸上,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形成了。

窩闊台時期的擴張

成吉思汗去世後,按照蒙古傳統慣例,應當由幼子繼承財產和權利,因此由第四子拖雷暫時監國攝政。但是成吉思汗在死前曾宣布由三子窩闊台繼承汗位。1229年,拖雷召集忽裏台大會,與王室成員和重要大臣共同商議推舉蒙古國大汗。許多宗王、大臣都認為應當遵守蒙古族慣例,推舉拖雷為可汗;而以耶律楚材為首的一些大臣說服各蒙古宗王,堅持按成吉思汗的遺願辦事。拖雷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蒙古國分裂,也大力支持窩闊台,窩闊台於是登上了蒙古汗位。

窩闊台大汗登基後不久,重用一批謀臣勇將,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進一步加強和鞏固了大汗的權威。他命耶律楚材主持,重新製定了典製禮儀,皇族大臣列班對大汗跪拜,借以鞏固大汗的權威;第二次頒布《大劄撒》,進一步完善了蒙古國家的法律;置驛站,設倉廩,定賦額,使蒙古的國家製度也日趨完善。

他在位期間,遵循成吉思汗的成憲,加強對蒙古國的治理;同時,開展了大規模地對外征戰,進一步拓展疆土,先後滅金伐宋,使蒙古國的勢力達到了黃河以北。隨著領土的擴張,他也加緊了對中原地區的治理,重用儒臣、學習漢法,確立了對中國北方地區的有效統治;所有這些,都為元帝國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窩闊台汗死於1241年十一月,被追諡英文皇帝,廟號太宗。

聯宋滅金

1229年,窩闊台繼汗位後,按照成吉思汗的滅金戰略遺言,立即發動了對金朝的進攻。

他首先派使臣去勸諭金朝向蒙古繳納“歲貢”,遭到金的拒絕。

於是窩闊台就以此為借口,率軍渡過大漠南進,第二年正月,就與金軍展開了大戰。

在1229年冬到1231年夏之間,蒙、金進行了慶陽(今甘肅慶陽)、衛州(治今河南汲縣)、潼關鳳翔3次交鋒,雙方互有勝負。金朝此時雖然已衰落,但是畢竟對中國北方地區進行了長久統治,其社會發展程度遠高於蒙古,而且經濟、軍事也比蒙古先進。而蒙古自建國之後長期征戰,雖然勢頭強勁,但還沒有輕取金朝的能力,這使蒙古軍不得不重新考慮作戰計劃。

1231年五月,窩闊台召集眾將商議滅金戰略,計劃分兵3路合圍汴京(今河南開封市),意欲一舉消滅金朝。中路由窩闊台親自帶領,直指河中府;左路由斡陳那顏率領向濟南進發;右路則由拖雷率領從鳳翔攻入寶雞,直指汴京。蒙古軍分3路,無疑給金朝以巨大的壓力,因此金朝不得不拉開戰線,分路迎擊。蒙古軍在沿途均受到金兵的埋伏和襲擊,損失不小,而金軍主力也損失殆盡,元氣大傷。蒙古軍以強勢兵力形成了對汴京的包圍。雖然金朝軍民誓死保衛汴京,但是由於金統治集團不敢堅持抵抗,金汴京、中京(今河南洛陽)相繼陷落。

1233年,蒙古又與南宋達成了聯兵滅金的協定。汴京陷落前,金皇室貴族紛紛逃到了蔡州(今河南汝南),因此蒙宋商議決定,雙方出兵,分道進攻蔡州。蔡州之戰相持數月,金哀宗傳帝位給東麵元帥完顏承麟,自縊而死。1234年春,蔡州破,蒙古軍入城,殺金末帝完顏承麟,金朝滅亡。從此,窩闊台統一了中國北方,而蒙古的地界也開始與南宋接壤。

進攻南宋

按照蒙古與南宋達成的聯合對金作戰的協定,滅金以後,蔡州以南歸屬南宋,而蔡州以北的地區則應當屬於蒙古。因此在戰後,窩闊台暫時令蒙古軍返回休整,準備建立對蔡州以北地區的控製。

在蒙古軍撤回北方之後,南宋朝廷卻違背了協議。他們決定將陳、蔡兩州西北地區劃給蒙古,以此為緩兵之計,進而想繼續單獨出兵,以收複失去的三京(洛陽、開封、歸德)。

而蒙古方麵,與南宋聯盟對付金朝也隻是一個作戰策略。在滅金之後,窩闊台便開始籌劃對南宋用兵。1234年六月,汴京官民殺死了蒙古設置的官員而叛降了南宋,南宋軍隊於是西進駐紮,中京洛陽軍民也紛紛打開城門迎接南宋軍隊。此舉使窩闊台有了攻宋的借口,便決定大舉南侵。他先派塔察兒率軍擊潰宋軍,以武力收複了中京和汴京。與此同時,窩闊台指責南宋違約,日落西山的南宋無力申辯和抵抗,隻能寄希望於議和。

1235年,窩闊台兵分東、西兩路,正式對南宋發起了進攻。以窩闊台第三子闊出等為首的東路軍於八月份輕取唐州,十月攻陷了棗陽,同時對鄧州和襄陽進行大肆劫掠。不久之後,襄陽便投降於蒙古,光州(今河南潢川)、安慶府(今安徽潛山)等也相繼被蒙古軍攻下。1236

年十月,東路軍主帥闊出病死於軍中,窩闊台派忒木台率軍繼續南攻江陵(今屬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