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章:重逢(2 / 2)

朗聲道:

一首《雪》見笑

風雪連天入蓬萊,

四野飛玉滿目新;

誰道仙人去不返,

桃花鎮上又雙星。

眾人叫好。

張赫頓了一下,亦隨眾人叫好飲酒。

。。。

地府的閻君中堂端坐,牛頭馬麵兩邊分列。

這日,無常牽著一女子遠遠走來,隻見這女子,

神態端莊,雙目沉靜。

閻君不由心生敬意,心思在這等森森可怖之地,此女竟能如此心神自若,當真與眾不同。忽地望及女子眉間,驚得差點從座上滑落。

隻見那女子眉間一痣,燦然爍爍。

閻君心想:我的天,若不是有無常牽著,怎會不是觀音駕臨?!

急命判官呈上生死簿,查找女子生前檔案,此女姓孟,乃入世佛。濟困向善,入世修行已達十七世。世世靜守孤燈,從未婚嫁。再有一世,便可修成正果,出世成佛。

閻君心下敬重,想那凡塵悲苦,憑多磨難,我當助她一助。讓她地府裏當差,不足一日,可抵凡間一世。屆時修行圓滿,於我也是功德一件。

想到此,轉而吩咐下去:

帶孟氏女子去奈何橋,司職陰陽兩忘迷魂湯。

此後即有大名鼎鼎的,奈何橋頭的孟婆湯。

且說這孟婆,剛到橋頭就職,便見一男子,遠遠地被押解過來,頗為麵熟,腦海閃過一些畫麵:

一處新墓前的幾隻包子,一處斷崖,黃泉路上一直在身後追喊“等我“的一個男子。。。

漸近時,從這老年男子的麵龐,依稀可見他年少時的模樣。繼而眼前又出現一些畫麵:

漫天飛雪中一位少年拄著斷枝蹣跚而行,一顆沾著雪泥的明珠。。。

孟婆的眼裏湧上一層溫熱,轉過身,從懷裏掏出一顆藥丸

。。。

桃花鎮客棧內的那場酒,從傍晚一直喝到天近三更,歡笑聲中,張李兩家這才盡歡而散。

回到屋內

劉氏低聲說:

我與李嫂都剛生孩子,尚在月中,少不得要在這客棧多盤亙幾日,這期間可想過我們再回趟雙星鎮,去看看老人和瀟兒?

張赫道:

倒也不用,前些日我倆剛回去過,瀟兒也見了,再說,以我現在的身份,自還要黑天裏進,黑天裏出。何況此去雙星鎮,往返必經過小蓬萊,路原本不太好走,再經這連日大雪,必是更難了,你又在月中,就免了吧。

劉氏聽著也覺有理,微微點了下頭,繼而又歎了口氣,緩緩道:

隻是苦了咱瀟兒,全家就隻他一人,蒙在鼓裏,眼見得雙親在麵,卻全然不知,不得相認,回回都隻道是路過的親戚而已,終是讓人好生難過。

張赫:

夫人端的莫要如此想,我們這般做法,也是為瀟兒作想,我是不願瀟兒再循我之身,過這飄零涉險,隱晦忐忑的日子。將來他尋份姻緣,便在雙星鎮,詩書耕讀,終老一生,卻也未嚐不是一件幸事,隻是。。。隻是他如此年青,文才武功便獨秀於群,又出落得儀表堂堂,英俊非凡,這本是為人父母者求之不得的,而這也正是我擔心所在啊,恐他身懷珠玉,難掩其芒,木秀於林,多厲風雨呀。也罷,已盡人事順安天命吧。

劉氏聽到這裏,轉而一笑。

嗔怪道:

看你,本是在勸我,如今倒要我複返來勸你了,瀟兒諸般出眾,有何不好,莫非他樣貌粗拙,魯頓愚癡,倒稱你心了?你呀,叫人不知如何說你是好。

轉而看著懷中的嬰兒。

柔聲道:

琪兒,咱娘倆去睡覺了,不理他了。

張赫忙跑過來,輕拍劉氏的肩膀,笑著連聲道:

夫人說的是

夫人說的是

輕鬆愉悅的氣氛,又充滿了整間屋子

。。。

客棧的另一間房內,比張赫多喝幾杯的李客,此刻正抱著寶貝兒子,一邊朗聲大笑,一邊嘴裏不停叨叨:

小白呀小白,你什麼時候能長成大白。。。

惹得李夫人一旁不停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