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昊天降世(1 / 2)

第一卷光嚴妙樂國

第一章昊天降世

“夫有形者,生於無形。無形為無極,有形為太極。故易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形、氣、質雖具,而猶未離,是曰渾淪。視而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是謂易也。易變而為一,太初也;一變而為七,太始也;七變而為九,太素也;九者,氣變之究也。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騰為天,濁重者凝為地。”天地既分,含精絪緼而化生萬物,有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四極五嶽、金石草木、江河湖海等,演化洪荒大地。

洪荒大地分五方之位,即東、西、南、北、中。五方各有一嶽,分別為東之尾閭、西之昆侖、南之石唐,北之滄浪,大地正中極其峻大,如中天之柱,為須彌山。須彌山下有一泉,分流萬道,奔注入溟,為裨海。其外有大瀛海環之,複有黑洋、碧洋層層圍抱。海中涵浸四大洲汀:南曰閻浮提洲,東曰弗之逮,北曰鬱單越洲,西曰瞿耶尼洲,四洲互晝夜。在南洲南曰漲海,北洲北曰玄海,東洲東曰澄海,西洲西曰素海。東南有洋曰滄,西南洋曰清,東北洋曰泆,西北洋曰洞。

粵自天地陰陽互交、五行錯綜時,在洪荒大地中央濕熱相蒸處,產出一人,方身圓麵、智慧天成。時常起立四望,仰觀日落月升,見眾星均隨一大星旋轉。忽大星中金光墜地,化為一形體,體型高大,遍體金色,此形體遂拔衰草編為裙,為其裹體,並命名叫黃老。後對黃老道:

“吾為鴻鈞,乃天地之形體。吾觀天地融和之氣外達,知汝等已出世。凡物之生,必有卵胎。胎卵象圓而生於水,故水涵天外,地為天包,厥外惟寂,厥中為靈。天一生水,如人身之有血也;地二生火,如人身之有氣也。天地由太極之清濁之分,人身必得人之血氣而有。鴻蒙始判,人道未立,何由血氣孕育?故天地以陰陽之元氣氤氳交密,先化汝五人於五方。汝等當體天地之德,代為陶蒸生植,方為無負。”

言畢,鴻鈞抬手虛按,發四震雷,遂自頓身雲外,化金光不見。

少傾片刻,四老聞法雷齊至,南之赤精子,遍身皆紅,須發盡赤,以丹葉綴體,渾似一團烈火;北之水精子深沉湛澈,渾厚通明,以烏木皮掛體,手扶棁杖;東之木公色清氣秀,形體修長,上纏碧絲蘚蘿,下縛蒼藤薜葉;西之金母豹尾虎齒,蓬發戴勝,身披珠玉瓔珞,腰係桑土長裙。

黃老見眾人皆至,便道:“吾為黃老,道祖之命名。道祖既生我等,不欲任天地倥侗無物,故令會吾於大地,讚助汝等化育耳。”

四老始知黃老名號,見其形貌軒昂、瑩煌滿麵,皆歡喜恭敬。水精子道:“黃者,廣也,厚也,正也,光也。德合中合,功同大地。道祖之命名,足稱其實也。”黃老謙謝。

時黃老擇須彌山坳為丹丘,尋真孔穴處搏土為懸胎之釜;木公治山左五金之精,為三足鼎;金母陶西南五土之神,為偃月爐;水精子辟山後玄英之石,滲真水,掬貯於爐,安土釜於中,覆金鼎於上;赤精子鑽直南搏桑之木,取真火,運烹其水。瞬間鼎內之氣吸引水中所含之金華,釜外晶光四柱,七日方收斂。

後五老又再立一壇灶,移釜別架於其上,下複陽光之焱,上施太乙之精,進行存神溫養,至九轉之期,采雲朝頂上,甘露撒須彌。五老知丹已熟,掀開爐頂蓋,爐內孕育兩胎,一為陽象嬰兒,一為陰形姹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