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吃飯、走路、思考、說話、呼吸……
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地工作著,不隻是在我們清醒的時候,即使我們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它也始終如一:心跳、呼吸、做夢……
因為是我們自己的身體,所以覺得這些事情都無所謂,對此漠然視之。但實際上,“無所謂”的事情卻經曆著非常複雜的變化。為了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為了能展現給別人一個美好的微笑,都需要幾十塊肌肉的密切配合;為了讓手能準確地抓到一個物體,人體也需要經過一係列的神經反應過程;甚至於每天必須進行的排泄活動,也要經曆無數次的生理反應過程。
所以說,這些無所謂的、我們每天都要經曆的事情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完成的。
說到這裏,我們就感覺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其實並不了解。那麼,就請你多關心一下我們的身體吧!
你不是媽媽從林子裏撿來的
以前媽媽總是會笑著說:“蘭蘭是媽媽從林子裏撿回來的。”
那時的蘭蘭總是信以為真,直到有一天老師告訴她和同學們,他們並不是媽媽從林子裏撿起的,也不是從河邊抱來的,而是媽媽的卵子和爸爸的精子相結合的產物,而且我們來到這個世上要經過千辛萬苦的過程。
爸爸的身體當中一般一次可以排出3~5億個精子,但是在這些精子當中,最終可以同媽媽的卵子相結合的精子隻有一個。
當精子尋找卵子時,要經過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首先有大部分的精子被媽媽體內分泌的酸性物質所殺死,隻有安全通過這一關的精子才能夠進入到子宮當中,但進入了子宮後又被守護子宮的衛士白細胞大量捕殺。
即使逃過了白細胞的捕殺,精子們還要通過叫做“輸卵管”的管道,才能在千辛萬苦之後到達卵子的住所。怎麼樣?精子要走的路程,夠漫長,夠危險吧?就這樣到達卵子的住所時,剩下來的精子最多也就隻有100~200個了。
接下來,精子們為了穿透卵子的細胞壁,全都緊貼著卵子,但是卵子的細胞壁相當厚,最終能進入的精子也隻有一個。
即使有再多的精子圍繞在卵子周圍,一旦哪一個“幸運兒”成功進入了卵子,其他的精子都要吃“閉門羹”,而且絕對無法再敲開卵子的大門了。所以到最後3~5億個精子中,隻有一個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其餘的將全都死掉。
這樣唯一的一顆受精卵就將造就日後世上獨一無二的我們,所以我們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了不起的。
“我猜你不知道”
英國醫生帕特裏克·斯特普托發明了試管嬰兒技術。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通過這項技術,現在如果女性不能正常排卵,以致卵細胞無法與精子結合成受精卵,醫生就通過手術將患者的成熟卵子取出,然後與患者丈夫的精子放在試管中受精,培養幾天後又送回女性的子宮裏,最後發育成胎兒。這就是試管嬰兒。目前,全世界已誕生一百多萬名試管嬰兒了。
“神遊天下”
1971年7月22日,意大利一位35歲的婦女產下10女5男共15個胎兒,打破了一胎生育最多的世界紀錄。但是,由於胎兒的體重太輕,全部沒有存活。
巴西一名農婦,於1964年4月20日生下8男2女共10個胎兒。胎兒全部成活,並且現在全成家立業,成為世界上多胎存活的最高紀錄。
“想一想”
你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胎兒的成長故事
常看見幸福的爸爸貼在媽媽的肚皮上傾聽小寶寶的動靜,也常聽到滿臉笑容的媽媽說:“小寶貝又踢了我一下。”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麵有些什麼“娛樂”活動呢?現在,醫學家可以通過超聲波掃描觀察子宮中的胎兒,在電視屏幕上看清胎兒的一舉一動。
胎兒是可以看見東西的。他的眼睛在他睡覺或換姿勢時會移動。小胎兒還能感覺到一束照在母親的肚皮上的強光,通過子宮壁和羊水的強光就像穿過指縫的淡淡的手電光一樣。每當這個時候,胎兒就會把小臉朝向光亮的地方,並睜大眼睛。
胎兒還能聽音樂。據觀察得知,他喜歡每分鍾60拍左右,與母親的心跳速度十分接近的慢節奏音樂。當媽媽放音樂時,他會轉過頭來,用耳朵收聽外界的聲音。
胎兒長到4個月大的時候,舌頭上就開始發育出味蕾了。挑食的小寶寶特別喜歡甜味,而討厭苦味。
小寶寶還具有觸覺反應的能力。如果他的小腳丫被碰到,他會把腳丫張開,像把小扇子;如果小手被碰到,則會握起小拳頭。
胎兒三四個月大時已經具有排尿功能,有尿液積在他的小膀胱裏。現在研究得知,7個月大的胎兒每小時大約排尿10毫升,出生前夕,每小時可增加到27毫升。這些尿液和其他代謝廢物一樣,通過母親的胎盤排出體外。
胎兒長到8個月大,已十分“能幹”了。在無意識中,他打嗬欠、抓東西、吮吸手指。伸胳膊、蹬腿和伸懶腰,他還微笑、皺眉頭。甚至向母親做鬼臉呢!
看看,人類是不是很能幹啊,從胎兒時期就開始了探索的曆程。
“我猜你不知道”
胎兒在母親子宮裏的生長發育速度是最快的,出生後的頭兩年,生長速度也比較快,然後逐漸變慢。
“神遊天下”
兩千多年前的木乃伊可以複活嗎?柏林古博物館裏存放著一具死於約2430年前的埃及王子。科學家們從王子屍體上提取了一些細胞進行研究試驗,沒想到,經過一段時間,這些細胞竟然神奇般地複活了。科學家設想,如果把一些細胞的遺傳物質取出來經過一係列處理,就可以孕育一個2430年前的嬰兒了。
“想一想”
我們的生命從什麼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請在你認為正確的後麵畫“V”。
出生時□精子和卵子結合時□
我們身體的司令官
一天,一隻獅子、一隻小鳥和一個護林員相遇了。獅子開口說:“喂,我說你這個人有我這樣的利爪嗎?瞧,我能立刻讓前麵的那隻兔子變成美味。”說完獅子真的就撲了上去,好一會兒,它叼著兔子回來了。護林員對著遠處樹上的一隻鳥兒,“呯”的一槍,鳥兒被打落了。
獅子不做聲了。這時小鳥說:“你看我,能在藍天自由飛翔,你能嗎?”護林員指著遠處天空中的一架飛機說:“你瞧那個,我們人類可以坐著那個飛天啊!”
小鳥望著飛機點點頭也不說話了……
是啊,我們人類沒有雄獅猛虎般的尖牙利爪,所以和獅子老虎硬碰硬地搏鬥,失敗的總是我們。我們也沒有鳥兒翱翔藍天的翅膀,可人類卻可以統治百獸。因為我們擁有一個強大的腦。
腦的工作是記憶我們看到、聽過的東西,同時進行不斷地思考。
除此之外,腦還支配著我們的全身。
就拿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這麼簡單的事情說吧:首先,大腦給眼睛下命令“找到書架上的書”;其次,眼睛找到書的同時,大腦命令手伸出去,把書從書架上取下來。
在接到大腦命令以前,身體是不會做出任何動作的。腦調節了我們身體所有的機能,沒有腦的身體將會是無法想象的。
腦一般可被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位於大腦後部的“後腦”,這部分主要負責調節我們身體的站立等運動機能,還有簡單的記憶機能,如果沒有後腦,上體育課時我們就無法掌握身體的平衡,奔跑當然也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部分位於後腦的上方,叫做中腦(腦的中間部分)。第三部分叫做前腦(腦的前部),也是所占麵積最大的部分,人們把這部分的大腦分成左右兩部分,分別叫做“大腦左半球”和“大腦右半球”。
大腦相當於我們身體的“司令官”,也是給身體各部分下達命令的場所。因為有了大腦,我們的世界從此與眾不同了。
知識播放
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在某一方麵特別聰明,而這些天才的數量是極少的。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布魯斯·米勒博士卻成功地發現人類大腦內有“天才按鈕”。據說,人的大腦有個特別區域,它被一些神經所壓迫,如果能解開這些壓迫,使被壓抑的天分釋放出來,人的創造才能就會得到盡情發揮。
“眼界大開”
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大腦能存儲的信息容量非常大,能比得上一個大型圖書館的容量了。或者可以說我們的大腦能存下千百萬部DVD大片。
“想一想”
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大腦能存儲的信息容量非常大,能比得上一個大型圖書館的容量了。或者可以說我們的大腦能存下千百萬部DVD大片。
人體麵積最大的器官——皮膚
上課後,老師首先問了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那就是“皮膚有什麼作用?”可不是嗎?皮膚是我們最常見的東西,但也往往最容易被我們所忽略。相反,大腦、心髒等這些我們看不見的東西,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倒是比較多。
但聽完老師的問題後,同學們還是積極回答。小明說:“皮膚也在做著許多工作,皮膚阻止細菌、病毒等病原體進入到我們身體。”小蘭說:“皮膚上的汗腺把身體裏老化的廢物通過汗液排出體外,並且在身體感到熱的時候,汗腺可以通過分泌汗液調節保持我們身體的溫度。”
老師聽完後,接著問:“手碰到熱的東西會感覺到燙,被別人掐到會感覺到疼,這是不是皮膚的功勞啊?”
皮膚當中還有一種感受器叫做“觸覺感受器”(以下簡稱“觸點”),感受接觸到的物體是柔軟還是堅硬,就是由這些“觸點”完成的。正是因為有了它們,我們即使閉上眼睛用雙手觸摸,也可以大概辨別出觸摸對象是什麼。這種“觸點”在手指尖端分布最多,這大概是我們勤於動手的緣故吧!
但更讓人稱奇的是,視覺有障礙的人和一般人相比,手指尖端分布的“觸點”更多。因為盲人的“觸點”比普通人多,所以用拐杖敲打地麵就可以清楚地感知到前方路上的障礙,這也就是盲人走路時用拐杖探路的原因。
除此以外,皮膚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我們的皮膚可以在接受陽光照射的情況下,在我們體內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可是供給骨骼營養的重要營養素,如果人們少了它,就會得一種叫做“佝僂病”的骨骼疾病。
怎麼樣,我們的皮膚不僅麵積大,而且作用大吧?
知識播放
人類皮膚顏色不同,並不是因為含有不同色素造成的,而是與黑色素在皮膚中的含量分布狀態(顆粒狀或分散狀)有關。膚色深的人種多集中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像非洲的黑人;而陽光愈弱的地方,人體的膚色也越淺越淡,比如歐洲的白人。
“眼界大開”
我們看書的時候,有時會發現書中有一些關於人身上會散發香味的記載。我國曆史上四大美人中的西施和楊貴妃身上就帶有香氣,還有清朝的香妃,也因香氣而聞名遐邇。即使是現代也不乏生來自帶體香的人。這些人的香氣是哪兒來的呢?科學家們猜測,那是由於皮脂腺分泌異常造成的。
“想一想”
皮膚有什麼樣的重要功能呢?它是如何使人們及時察覺並躲避傷害的?
我們擁有比鋼鐵還硬的骨骼
骨骼不僅構成了我們身體的框架,它還肩負著保護我們身體器官的重任。這不,一大早的,頭骨就對人體說:“如果沒有我頭骨的保護,哪怕是輕微的撞擊或是被什麼東西碰到,都會使腦受到傷害,腦是我們的司令官,而且又是脆弱而敏感的器官,哪怕是一點小傷害也會出現很嚴重的後果的。所以我的功勞最大。”
聽頭骨這麼一說,肋骨不高興了,它陰沉著臉大聲說:“是我們肋骨把心髒、肺髒、肝髒等都包圍起來,假如沒有了我們肋骨,走路時哪怕是和別人輕輕地撞到一起,也會把我們的心髒撞壞或者把肺髒撞扁,我們也會因為無法呼吸,血液流動受阻而死去。還是我們的功勞大。”肋骨說完後,其他的骨骼也爭先恐後地說起自己的功勞。彼此爭執起來,各不相讓。後來大腦說話了,它說:“你們的功勞都很大,正是有了你們,人才真正稱為人。而且我還要告訴你們一個讓你們自豪的事,那就是我們神奇的骨骼據說比鋼鐵還堅硬呢!而且還比鋼鐵的重量輕許多。”骨骼們聽大腦這麼一說,臉上都露出驕傲的微笑。
此外,大腦還告訴骨骼們,骨頭有時也會折斷,可是不必擔心,因為骨折之後,骨骼具備自我修複的能力,隻要把折斷的骨頭按原來的位置固定好,折斷的位置就會產生新的骨細胞,折斷的骨頭也就被重新連接起來了,這麼看來,我們的骨頭可比鋼鐵好得多了吧?
最後大腦鄭重地告訴骨骼們要經常鍛煉,否則它們就會變得脆弱,容易折斷或破碎,骨骼中的鈣也就會溶解到血液中,隨尿液排出體外,從而影響它們的成長。即使是宇航員在太空中也堅持在狹小的太空艙內做運動,就是為了防止骨骼因缺乏鍛煉變得虛弱。如果不做運動,等到他們重返地球走下航天飛機時,骨頭可能因為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而折斷。
骨骼們聽完大腦的話後,都暗下決心好好鍛煉。
知識播放
拇指不同於其他四指,它隻有兩節,拇指的這一結構,讓它可以發揮其最大的力學作用,來完成按、持、捏、夾、鉗等很多動作。
若拇指仍然保持3節長,活動便不可以兼備靈活和穩健兩個優點。而拇指3節的人,偶爾也可見到,這屬於返祖現象,是一種先天性的畸形。
骨骼小檔案
中文名:骨骼
英文名:skeleton
骨組織是由細胞、纖維和基質三種成分組成的。其最大特點是細胞間質有大量鈣鹽沉積,結構堅硬。骨的細胞主要有三類:骨細胞、骨母細胞和破骨細胞。在鬆質骨內還含有大量未分化定型的間充質細胞和造血細胞。間充質細胞具有分化能力,受到刺激(如骨折)時分裂、增殖,可分化成骨母細胞、破骨細胞和軟骨母細胞。骨母細胞又可轉化為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就這樣,骨骼才能不斷地健康成長。
“想一想”
骨骼怎麼能夠和鋼鐵相比呢?
神經係統的指令
“爸爸,我們的神經係統是怎樣下達指令的啊?”小飛問爸爸。
爸爸想了想說:“那我們就以打蚊子這個動作來分析一下神經係統的指令吧。”
然後爸爸告訴小飛,在蚊子叮咬人們的時候,人們用手驅打蚊子的一瞬間,神經係統就在默默地為人們效勞。
比如說正當你神誌蒙矓地似睡非睡,或者在聚精會神地看電視時,蚊子神不知鬼不覺地飛抵你裸露的某處皮膚上。當蚊子狠命地叮咬時,隱藏在皮膚中的感覺神經末梢立即產生神經衝動,它念叨著:“嘿嘿,小樣,你以為我不知道呢!”然後神經末梢就把信號通過神經係統傳入你的大腦,使你產生癢的感覺。收到命令後,大腦馬上發出尋找、驅打蚊子的命令,通過衝動神經一方麵傳到眼睛,眼睛隨即開始搜尋肌體何處皮膚發癢,而這種癢的原因是否來自蚊子;另一方麵傳到手的肌肉群,導致肌肉有的收縮,有的舒張,手開始動作向發癢的部位移動。然後,眼睛發現了貼在你皮膚上的蚊子,隨之手“啪”的一聲拍向那隻“吸血鬼”——蚊子。
我們可能認為這一過程不就是個“手起蚊子落”的簡單過程嗎?其實不然,它也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因為大腦雖然接收到了癢的感覺信息,但一時無法準確地判斷到底身體的哪個部位發癢,除此之外也要證實發癢的原因是不是真的為蚊子所為。這樣就需要不斷地得到來自眼睛的信息。眼睛根據大腦的指令起初也隻能是進行大概範圍內的搜尋工作,掃描發癢皮膚上微微隆起紅腫的痕跡,這時,皮膚表麵類似蚊子大小的黑點或上下晃動的黑影都將成為眼睛注視的焦點。眼睛掃描的範圍逐漸不斷地集中,視線越來越集中於蚊子這一目標上,並持續不斷地把有關發癢部位和對蚊子蹤跡的信息傳向大腦,大腦經過分析綜合,一次比一次更加準確地指揮手的肌肉群的收縮舒張,拍打蚊子的手於是從較盲目的移動轉變為準確地逼近蚊子。
在以上過程中還有聽覺信息的參與,蚊子嗡嗡振動翅膀的聲音信息同時也會傳到大腦。所以,經過皮膚、眼睛、耳朵、大腦和手之間多次反複的感覺傳入,大腦綜合調整手驅打蚊子的運動,並最終準確地打中蚊子。
這就是神經係統複雜而高級的指令。
神經係統小檔案
中文名:神經係統
英文名:Nervous
System
神經係統是由神經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以及突觸等所組成,分為中樞神經係統和周圍神經係統,是人體的重要調節機構。它與內分泌係統、感覺器官一起完成對人體各係統和器官機能的調節和控製,從而使人體成為完整的統一體並保持內外環境的平衡。神經係統的機能可以概括為三點:適應、協調和思維。
學界名人錄:
巴甫洛夫(1849~
1936)俄國著名生理學家,他通過自己所獨創的科學實驗,在消化生理學方麵有突出貢獻,於1904年榮獲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後來他致力於研究大腦生理,第一次對高級神經活動做出了準確客觀的描述,並由此開啟了研究人類大腦皮層等一係列複雜的高級神經活動的一扇“窗戶”。他榮膺“生理學無冕之王”的稱號。
“想一想”
神經係統是如何準確完成任務的?
身體內的大塊頭——肝髒
星期天,小紅跑到爸爸的書房問:“爸爸,我們身體內有那麼多的內髒器官,哪一個最大啊?”
“你是說個頭、重量嗎?”爸爸放下手中的筆問道。
“嗯。”
“要是論個頭最大、重量最重那就非肝髒莫屬了。對於像爸爸這樣的成年人來講,肝的重量相當於體重的1/50,1.5千克左右吧。”
小紅點了點頭,爸爸又告訴她肝髒個頭大、又重,但它也確實是我們身體當中最為忙碌的器官。至於它究竟有多少功能還沒有完全被世人所知。但就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肝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吸收營養成分,並把無用的廢物排出體外,這被稱為“物質代謝”。許多我們身體所必需的物質都是由肝製造或者轉換的,因此我們也可以把肝看作是一個大工廠。
首先,這個大工廠製造了我們身體所必需的葡萄糖。肝中儲存著葡萄糖,並在適當的時候把它釋放到血液中。如果肝中葡萄糖的儲存量不足,肝將把一種叫做“糖元”的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並釋放到血液當中。
除了把葡萄糖轉化成糖元,加以儲存外,肝髒還負責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並根據身體各器官的需要,將氨基酸重組成所需蛋白質。
肝髒還負責消除我們身體當中的毒素,分解蛋白質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有毒物質——“氨”,氨在肝髒中經過複雜的處理,轉化成尿素,以尿液的形式被排出體外。
成年人所吸的香煙及飲用的含酒精的飲料當中的有毒物質也是通過肝髒被分解掉的,我們生病時吃的藥也在肝中分解,如果這些藥片沒有被分解直接留在體內的話,會有大麻煩的。
除了以上的功能,肝還可以起到調節體內激素的作用等。
小紅聽完後,點了點頭說:“肝髒原來有這麼大的功能,真是塊頭大,功能也大啊!”
肝髒小檔案
中文名:肝髒
英文名:liver
人的肝髒位於腹腔,大部分在腹腔的右上部,小部分在左上部,是人體最大的實質性腺體器官,正常肝髒外觀呈紅褐色,質軟而脆。肝髒形態呈一個不規則楔形,右側鈍厚而左側偏窄,上麵突起渾圓,與膈肌接觸,下麵較扁平,與胃、十二指腸、膽囊和結腸相鄰。肝上界與膈肌的位置一致,約在右側第五肋間,肝髒可隨體位的改變和呼吸而上下移動。
“想一想”
人體內的葡萄糖是怎麼維持平衡的?
小小腎髒作用大
小玉的爸爸是位醫生,而且他還是位著名的內科專家,尤其擅長泌尿係統疾病的治療。這一天小玉回家後就問爸爸糖尿病是怎麼回事,她同學的奶奶被診斷出得了這種病。爸爸聽完後問小玉是否知道腎髒這一器官,小玉說知道,老師曾經提到過。
爸爸想了想,然後告訴小玉說,腎髒的大小和小一點的拳頭相仿,重量也不過120~160克,它除了製造尿液以外,還負責調節身體中血液的濃度和水分的多少。因為我們身體中血液和體液的濃度如果不能保持一定的話,生命就會遇到危險,因此腎髒就如同心髒和大腦一樣重要。
別看腎髒那麼小,但每天卻有超過1000千克的血液流經腎髒,腎髒中有許多叫做“腎單位”的小工廠,在這些小工廠裏,血液當中的代謝廢物就被過濾出來,並被製成尿液排出體外。
這麼重要的腎髒當中,如果有了異常,可是要生病的。例如,我們平時所知道的糖尿病就是由於腎髒工作異常引起的。當然它還與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有關。
腎髒小檔案
中文名:腎髒
英文名:kidney
腎髒是成對的實質性器官,紅褐色,呈扁豆狀,位於腹膜後脊柱兩旁淺窩中,可分為內、外側兩緣,前、後兩麵和上、下兩端。長10~20厘米、寬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腎較右腎稍大,腎縱軸上端向內、下端向外,因此兩腎與上極相距較近,下極較遠,腎縱軸與脊柱所成角度為30°左右。
知識播放
胰島素是胰髒中胰島B(β)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胰島是胰髒中的內分泌組織,由大小不等的細胞聚合成群,島狀,分布於分泌胰液的腺泡組織之間,因而得名。胰島素是促進合成代謝的激素,在調節機體糖代謝、脂肪代謝和蛋白質代謝方麵都有重要作用,它是維持血糖在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當胰島B細胞破壞或功能減退時,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缺乏,使糖進入組織細胞和在細胞內的氧化利用發生障礙,從而引起高血糖,由於血糖水平超過了腎小管吸收葡萄糖的能力,部分血糖隨尿排出,從而形成糖尿病。
學界名人錄:
哈維(1578~1657),英國著名醫生、生理學家,他以畢生的精力研究和發現了血液循環係統,並於1628年發表了著作《動物心血運動的解剖研究》。血液循環係統的發現確立了哈維在生理學的科學地位。哈維的功績如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那樣偉大。
“想一想”
那麼小的腎髒怎麼能夠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呢?
胃怎麼不會消化自己
一天,一粒西瓜籽與一粒玉米相遇了,玉米高興地同西瓜籽打過招呼後問:“老兄,聽說人類的胃把吃過的食物集中起來進行消化,食物一般要在胃中停留3~4個小時。在這期間,胃每隔20秒就蠕動一次,把食物和胃液攪拌在一起,使食物被充分消化。老兄,你說這胃怎麼就不把自己給消化掉了呢。唉,我就納悶了。”
西瓜籽想了想說:“我曾到胃裏遊覽過,幸虧靠著我這個特殊的外殼才沒被消化掉。我給你講講我的所見所聞吧。”
西瓜籽到胃後發現,胃裏有好多黏液,經過打聽,西瓜籽知道了那些液體叫做胃液,它是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首先胃液中含有可以消化蛋白質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作用就是把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質,分解成為塊頭較小一個個小塊,人們把它們叫“多肽”。
胃液中還含有鹽酸,那可是一種很厲害很危險的東西,能夠灼傷皮膚。鹽酸在胃中主要是為了殺死食物中的細菌。
說到這裏,玉米粒就開始替胃擔心了,“那麼厲害的鹽酸在胃裏,胃哪兒能受得了啊?”
西瓜籽瞪了玉米粒一眼,玉米粒吐了吐舌頭,趕緊閉上了嘴巴聽西瓜籽說。原來,胃中有一種可以保護胃不受鹽酸和胃蛋白酶損傷的物質,叫做胃黏液。胃黏液緊緊覆蓋在胃的內壁上,使胃酸和胃蛋白酶所消化的食物都無法和胃壁直接接觸,這樣就阻止了胃酸及胃中消化液對胃的腐蝕了。
並且很神奇的是胃液在一般情況下是沒有的,隻有在有食物進入到胃中之後,胃才開始分泌胃液。然後把已經消化過的食物一點一點慢慢地送到小腸裏去。
玉米粒吃驚地張大了嘴巴,半天都合不攏,它實在是太佩服胃了。
胃的小檔案
中文名:胃
英文名:stomach
胃,居於膈下,腹腔上部,在我國的中醫理論中將其分為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稱上脘,包括賁門;中部稱中脘,即胃體部位;下部稱下脘,包括幽門。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納並對食物進行消化。
“我猜你不知道”
打嗝,又叫打呃或者是呃逆,是一種很常見的消化道因為刺激而發生的症狀。人之所以打嗝是因為在人體的胸腔與腹腔之間,有一層橫膈,就是由肌肉組成的膈肌。它不僅起到了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作用,它還有輔助呼吸的作用。可是當這塊膈肌產生不正常的強烈地收縮時,就會導致空氣突然地被吸進氣管,因為同時還有聲帶的關閉,所以就會發出一種呃聲即打嗝。
“想一想”
胃分泌的液體能消化食物,怎麼就不會消化自己呢?
身體內的大力士——心髒
龍龍發燒住進了附近的醫院,他發現醫生每天都拿著那個叫“聽診器”的儀器放在自己的胸前聽。一次醫生又來給他看病,他請求醫生讓自己也聽一下,醫生笑了,過了一會兒把聽診器放在了龍龍耳朵上。
“撲通,撲通,”龍龍說,“那是什麼,是我的心髒在跳動嗎?”
醫生笑著摸了摸龍龍的頭說:“是啊,這就是你的心髒在跳動。如果不戴聽診器跳動的聲音不是很大,跳動的感覺也隻有你自己才能感覺到,不信,你用手摸摸自己的胸口看。”
龍龍摸了摸說:“叔叔,我感覺到了。”
醫生又告訴龍龍說:“心髒的長度大約12厘米,重量也隻有250~300克,實在算不上大塊頭,大小和我們的拳頭差不多吧。心髒全部的職能就是讓血液在我們全身不停地流動。塊頭不算大,職能不算多,但心髒確實是我們身體當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心髒停止跳動,生命也就停止了。”
醫生還告訴龍龍心髒雖然隻有拳頭般大小,但它的力氣可大得很。如果把心髒一天的工作量加在一起的話,一顆小小心髒的力氣可以與把一輛小汽車拉到20米的高處的力量相當。如果把一顆心髒一生的工作量加在一起,據說就和把一個重30噸的物體運到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上的工作量一樣。
心髒小檔案
中文名:心髒
英文名:heart
心髒位於胸腔內,膈肌的上方,兩肺之間,約三分之二在中線左側。心髒如一倒置的、前後略扁的圓錐體。心尖鈍圓,朝向左前下方,與胸前壁鄰近,其體表投影在左胸前壁第五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1~2cm處,故在此處可看到或摸到心尖搏動。心底較寬,有大血管由此出入,朝向右後上方,與食管等後縱隔的器官相鄰。心髒可以分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髒的主要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
“我猜你不知道”
人體的大循環作用指的是:心髒就像一隻血泵,日夜不停地工作著,通過動脈運送供應組織器官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然後經過靜脈把人體的代謝產物和二氧化碳送到排泄器官,從而保證了機體的新陳代謝,維持了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想一想”
隻有拳頭般大小的心髒怎麼會不知道疲倦地工作?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呢?
呼吸作用的功臣——肺
晚上,小雷的媽媽端著晚餐對小雷說:“看看媽媽給你做的木耳炒肉,多吃點,潤肺。”
“潤肺?為什麼要潤肺?”小雷不解地問媽媽。
媽媽告訴他說,肺可是我們人體呼吸的大功臣啊。當空氣從我們的鼻孔進入鼻腔後,鼻腔裏的鼻毛阻擋住空氣中的灰塵,初步淨化後的空氣通過咽喉進入氣管。氣管上的纖毛朝上擺動,把空氣中剩餘的灰塵顆粒掃出去,幹淨的空氣就通過支氣管進入肺。肺中的支氣管反複分支成無數細支氣管,它們的末端膨大成囊,囊的四周有許多突起的小囊泡,這些就是肺泡,吸進來的氧氣就保存在肺泡中。當血液流經肺髒後,肺泡就把氧氣給紅細胞,讓它把氧氣帶到身體各處的組織細胞。
如果組織缺氧的話,就會死亡,所以說肺是呼吸作用的大功臣,又是身體與外界聯係的通道。既然是這樣,我們當然要好保護它了。而且大量的研究也表明,有很多病菌都會順著呼吸係統進入人體,對肺乃至整個身體都造成傷害。
然後媽媽又告訴小雷,中醫講究食療、食補。從時令上看,秋天是五穀飄香的收獲季節,也是人們調養身體的大好時節。秋季養生不僅能防治秋季常見病、多發病,還能增強人體對秋季之後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改善體質。“燥”是秋季氣候的特點。秋燥消耗津液,並從口鼻先行入肺。如果不及時化解,會出現口幹口渴、食欲不振、尿少便秘、體重下降、皮膚幹燥等現象。因此,秋季的養生主要應從養肺、潤肺、補肺入手。而養肺滋補的食物很多,比如木耳、荸薺、梨等。
小雷聽完媽媽的話之後說自己還不知道秋天進食還有這麼大講究呢,看來要好好注意著點,保護好肺。
肺的小檔案
中文名:肺
英文名:lungs
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位於胸腔內縱隔的兩側,左右各一。肺的主要結構是由肺內導管部(支氣管樹)和無數肺泡所組成。肺上端鈍圓叫肺尖,向上經胸廓上口突入頸根部,底位於膈上麵,對向肋和肋間隙的麵叫肋麵,朝向縱隔的麵叫內側麵,該麵中央的支氣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出入處叫肺門,這些出入肺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在一起叫肺根。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兩個肺葉,右肺除斜裂外,還有一水平裂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
“眼界大開”
小循環又叫肺循環,是一個氣體交換的過程。空氣中的氧氣通過肺泡壁滲透到毛細血管中,再由毛細血管進入肺靜脈回到心髒,二氧化碳來到肺的毛細血管通過肺泡壁排到肺泡中,然後呼出體外。血液經過肺循環後變成了含新鮮氧氣的血液再去供應身體的需要。
“想一想”
肺中的氧氣是怎樣進入血液的?
痰是怎樣產生的
上生物課的時候,老師講完課後就要在教室裏四處轉轉,看看同學們有些什麼要問的問題。當老師走到小剛身邊時,小剛舉起了手。老師問小剛有什麼問題,小剛就把心中的疑惑說了出來,原來他是想問老師喉嚨裏的痰是怎麼產生的。
老師告訴小剛,在氣管當中有許多的士兵和清潔工,雖然鼻腔當中的鼻毛可以阻擋灰塵的進入,鼻涕也可以殺死一部分細菌,但畢竟還是有一部分幸免於難的細菌和灰塵通過了鼻腔這一道防線。然後這部分細菌又隨氣流往裏進,當它們到達氣管時,氣管壁上有一層黏黏的液體,這些像膠水一樣的液體會把進來的細菌全都抓住,並分泌出一種叫做“溶菌酶”的物質,把它們一網打盡。
氣管當中也有許多清潔衛士,我們吸入體內的不隻有空氣,還有許多灰塵,清潔衛士就是負責清理這些沒有被鼻毛擋在外麵的灰塵,它們為了氣管的清潔勤奮地工作,據說平均下來,它們每分鍾要運動二百多次呢。
清理出來的這些垃圾該如何處理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是垃圾就應該收集扔掉。而在我們的氣管內,收集這些垃圾的重任就落到了“痰”身上,痰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清潔衛生清理的灰塵和被殺死的細菌收集彙合到一起,所以在空氣不太好的地方,我們就會感到喉嚨裏的痰很多。
講完這些後,老師問小剛:“現在明白了嗎?”
“嗯,謝謝老師。我要回家把它告訴奶奶。”小剛說。
老師笑著繼續走向另一位同學。
溶菌酶小檔案
中文名:溶菌酶
英文名:Lysozyme
溶菌酶是一種專門作用於微生物細胞壁的水解酶,又稱細胞壁溶解酶。人們對溶菌酶的研究始於20世紀初,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發現青黴素的前6年(1922年)發現人的唾液、眼淚中存在有溶解細菌細胞壁的酶,因其具有溶菌作用,故命名為溶菌酶。此後人們在人和動物的多種組織、分泌液及某些植物、微生物中也發現了溶菌酶的存在。隨著研究地不斷深入,發現溶菌酶不僅有溶解細菌細胞壁的種類,還有作用於真菌細胞壁的種類。因此溶菌酶按其所作用的微生物不同分兩大類,即細菌細胞壁溶菌酶和真菌細胞壁溶菌酶。
“我猜你不知道”
我們的唾液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裏麵含有澱粉酶,能把澱粉消化成麥芽糖。此外,它還含有一種叫做“溶菌酶”的物質,大部分細菌遇到溶菌酶都會被很快殺死。所以有的人在受到小傷時,會把唾液塗在傷口,保護傷口不被感染。另外,唾液中還含有生長因子,能促進傷口愈合並減輕疼痛。
“想一想”
在灰塵很多的環境下,我們為什麼會感到喉嚨裏有痰?
手指甲與腳趾甲聯盟
一天中午,手指甲對腳趾甲說自己剛與手指頭吵了一架,但沒有分出勝負。沒想到腳趾甲也剛和腳指頭吵了一架,結果也沒有分出勝負。最後,手指甲與腳趾甲決定組成聯盟,先收拾手指頭,再教訓腳指頭。
於是它們氣勢洶洶地找到了手指頭大罵,它們倆你一句我一句的,把手指頭給說哭了。手指甲還揚言要脫離手指頭的懷抱。它們罵了手指頭後,又要如法炮製,去找腳指頭算賬。這時,大腦開口了,它先讚揚了手指甲與腳趾甲一番。
大腦告訴它們因為人總是在使用手和腳,所以它們就總有受傷的危險,手指在製作東西時或者搬運重物時都容易受傷,而在走路時腳趾也會踢到石塊,或者被別人踩到,當然就需要堅硬的手指甲和腳趾甲地保護了。
如果沒有手指甲和腳趾甲,人們將無法緊握東西也不能長時間行走,皮鞋或者其他的鞋子對人們也將沒有什麼用處了。所以,沒了手指甲和腳趾甲的包容嗬護,人們的手腳一定會變得傷痕累累、滿是傷口。
大腦還告訴手指甲和腳趾甲一個一直困惑他們的身世之謎:手指甲和腳趾甲是由一種叫做“角蛋白”(也叫做角質)的蛋白質構成的,因為質地強韌,所以不容易折斷或碎裂。馬蹄、鳥爪、牛角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都是和人的手指甲、腳趾甲一樣,是由“角蛋白”構成的。神奇的角蛋白可以不斷地被人類的身體製造出來,這樣手指甲和腳趾甲就可以一直生長下去了。大腦說完這些後又說了一句:“手指甲與腳趾甲應通力合作,而不能破壞團結。”
“我猜你不知道”
手指甲和腳趾甲隻有根部是活的組織,我們用眼睛可以看到的部分已經是沒有生命的了。正如在澡堂洗澡時清除掉的身體上的汙垢,死掉的手指甲和腳趾甲也是要不斷長出來的,我們剪指甲時不覺得疼,就是因為它們已經是沒有生命的了。
“眼界大開”
1998年,一個印度人創造了世界上最長的指甲的紀錄,他左手指甲總長度為6.15米,五隻手指的指甲長度分別是1.42米、1.09米、1.17米、1.26米、1.21米。這一紀錄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