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百鬼名錄——餓死鬼(一)(1 / 2)

鬼經記錄:餓死鬼,乃是百鬼當中獨特的一種,乃是饑荒年代,被活活餓死之人,含有怨氣,而化身成的鬼物。這種鬼物,往往都是生前來自貧苦人家,所以大多數並不害人,而是在夜晚背對著過路人討飯。隻要你身上帶著吃的,那麼無論如何給他一些,就可保無礙。

但是在師父傳給我的《百鬼名錄》上中,同樣有注釋二,那就是有一種餓死鬼。乃是餓死鬼中窮凶極惡之鬼,起因便是餓死鬼生前吃過人肉(當年自然災害和1942的時候見的比較多,那時候經常是人吃人,吃死人甚至是活人!),這種鬼死後好吃人肉,便對人有巨大威脅。

這個故事年代就有些久遠了,我隻是記得一些殘缺的記憶,是我的師父口述等我長大之後口述給我補充的,而那時都我還隻是個九歲的小孩!記得並不清楚。

我坐在桌前陷入了回憶。

那是1963年的事情了,當時剛過了************不久。其實那個時候,我們稱之為三年天災或者叫************,到了後麵改名為三年困難時期。

而我在那個時代,如同苦行僧一般,跟著師父這個老神棍,走南闖北。

我們輾轉到了河南,那裏的災荒尤其的嚴重,雖然自然災害已經過去了,但那裏還是沒有恢複。

我記得我當時還以小孩子的心態,抱怨師父為什麼要來這裏,但是後來才知道師父過來是有深意的。因為這裏已經經曆過兩次重大的饑荒了,那也許就會有一些特殊的東西產生,比如餓死鬼!

第一集介紹了我的媳婦兒,那麼第二集自然是要隨意介紹一下我的師父!對,就是隨意。因為他實在是沒什麼可介紹的。修道之人有逆天改命的能力,能夠強行影響他人因果。但作為懲罰,也不能享受正常人的命理。需受“五弊三缺”之苦。所以即使實在道家極為興盛的時候,也有很多人不願意去修習。我的師父呢,也在六十歲的時候就死去了。死的時候,並沒有什麼親朋好友,我比他幸運一些,最起碼還有個媳婦兒。

這“五弊三缺”中五弊為“鰥、寡、孤、獨、殘。”而三缺為“錢、命、權”。修道之人隨著修為的提升,就會逐漸嚐到這些命理中的苦果。你可能要問原理呢?

其實可以道德經裏麵的東西來解釋。

經裏提到“道”這個係統的力量在於平衡。如果有人妄圖使用個人的力量改變他人的路徑,那麼那一處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就如同築壩攔河一般,如果你將一處的出口改變,那麼洶湧的河水就會尋找另一處出口,而這個出口一定就是改變軌跡之人。你就必須要背負別人的業力,承受苦難。這也就是業力的法則。

而我們捉鬼之人,一生都在驅鬼救人,業力自然也是沾染不少。而我的師父也在最後一次驅鬼之後,陽壽消耗殆盡。

閑話說了不少,也該隨便介紹一下我的師父了。

我的師父呢,本名叫做肖十三,至於職業嗎?自然是和我一樣都是捉鬼師,嘿嘿,在建國初期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被隨便稱為“神棍”。

我的師門屬於符籙派中的三華門,傳承至今也隻有三人。我和師父還有師姑。

道家分為兩派,分別是符籙派和丹鼎派。

在古代的時候,丹鼎派是以煉製金丹,尋求長生知道為目的。到了隋唐之後,漸漸演變為以自身為爐鼎修煉,追求長生。

而我們符籙派,顧名思義,就是以符籙咒術,治病驅鬼之術。不過到了我師父這一輩,思想也有了些許變化,開始以“符籙為主,金丹為輔”的方法修煉。符籙派本有五大教派,分別為上清、靈寶、正一、神霄、清微。而到了宋元之後,便漸漸融入正一派之內。

現在符籙派比較出名的就是茅山宗了。它傳承自上清派。不過這茅山宗出名的原因,估計也就是電影和小說的宣傳了,其實在其他方麵和其他宗派並無很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