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三章 沒錢萬萬不能(二)(1 / 2)

劉信為酈宗雲解釋說:“是啊,嚴格說來,我們活著的人,都沒資格談論死亡,因為我們沒有親身經曆。但是退一步說,我們雖然沒有經曆過死亡,但我們的親戚、朋友、鄰居中,有人經曆過死亡。我們沒有經曆過死亡,也就沒有直接的認識;但我們一直在旁觀他人的死亡,可以有些間接的認識。我讚成酈宗雲,要真正明白人生的意義,就應該對死亡有所認識,哪怕是間接的認識。”

嶽上風相信,自己將來會吃法律這碗飯,不願談論抽象的東西,就說:“算了吧,死亡太玄乎了,隻有看得見的東西,才比較靠譜。在我看來,談論人生意義,自然離不開金錢。在衡量人生的價值時,金錢即使不是唯一的標準,也是最重要的標準了。”

一談到金錢,馬上就引起了在503從未有過的共鳴。在康州這個大都市裏,他們耳濡目染,對金錢的重要性早有領會:少一毛錢就坐不了公交車;沒錢就沒飯吃,沒房住,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沒錢甚至連愛情也保證不了,誰願意和一個窮鬼共度一生呢?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

嶽上風提到金錢後,連劉信也感歎說:“是啊,金錢的確太重要了!孔子曾稱讚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我以前也覺得,顏回的境界確實很高。但我現在認為,顏回可彰而不可學,因為在市場經濟社會裏,他的生活方式完全行不通。想想看,像顏回這樣過日子,一家人的生活怎麼辦?住房、看病、醫療問題怎麼解決?不要說現在,就是那個年代,也是這樣。顏回短命早死,他沒什麼積蓄,家人連一口大棺材都買不起,還連累了他的老父親顏路。顏回自己過苦日子也罷了,但他應該讓父親過上好生活。正如一句俗話所說,錢不是萬能的,沒錢卻萬萬不能!”

史進山看柴鬆一直沒開口,就問他:“柴鬆,你怎麼了?今晚這麼沉默呀!”

柴鬆歎著氣說:“唉,以前還有點想法,現在心裏總是很亂,理不清頭緒,不知說什麼好。幹脆聽聽你們的意見,學習一下也好。”

在大二上學期,潘興航看過《瓦爾登湖》,對梭羅十分了解,他就接著劉信說:“還有梭羅,他和顏回可以算是一類人了。在梭羅身上,我看到了每個人都有的一種渴望:生活質樸,親近自然,保持內心寧靜。梭羅的價值就在於,他為人類做了一個嚐試,在工業文明中,如何保持內心寧靜。但是,梭羅在瓦爾登湖,也才住了兩年兩月加兩天,就已經被視為一個思想偏執行為怪異的人,如果他一直住下去,肯定會被當成瘋子。很多人希望有自己的‘瓦爾登湖’,但為什麼沒人去過這種生活呢?因為這條生活道路的入口處,掛了一個警示牌——此路不通!讀《瓦爾登湖》的人千千萬萬,但都隻能在讀完之後,在內心深處歎息一聲:哦,原來還可以這樣生活!歎息完了,馬上就要為了名利,像陀螺一樣忙碌起來。”

李健也讚同說:“是啊,像梭羅這樣的人,最好是獨身。如果是一個人,來去無牽掛,像他們這樣生活也未嚐不可。但是,隻要有了家室,就要承擔責任,對家人盡義務。像莊子那樣,又怎麼好呢?一家人飯都吃不飽,他本人還低三下四地,去向別人借糧。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為了內心的寧靜,就什麼事都不管,而是在承擔各種義務的同時,依然保持內心的寧靜。可能有人會嘲笑說,怎麼老談錢啊,庸俗!但我要說,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飽漢不知餓漢饑,富人不懂窮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