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味蕾的小徑還鄉(代序)(1 / 2)

沿著味蕾的小徑還鄉(代序)

雲 兮

一個人一生需要無數次的回鄉,無論是形而下或是形而上。這一次,散文作家李汀選擇從一條味蕾的小徑回去,且從稿紙上。

陸陸續續讀到李汀寫家鄉美食的一係列散文,一篇篇舌尖上的記憶,不僅給我們帶來過往歲月的美好回憶,而且從一道道大道至簡的純粹民間山野美食中體味出作者對故鄉和鄉村的一片摯子情懷。

我們不妨去看一看李汀刻意選中的鄉村食材,或許就能瞧出些門道:豆花珍珍飯、酸菜麵魚兒、風中灰攪團、五彩炒麵、熬臘八粥、蕎麵軟麵子、疙瘩火燒洋芋、坨坨肉、鼎鍋燉菜、川北涼粉、酸菜雜麵……在過去,這些都是川北山區鄉村老百姓用以一日三餐的果腹之品,地地道道的平民食材和飲食。有些吃法、做法尚在延續,而大多數這些民間美食已經退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消失在時間的隧道中。這回,在稿紙和筆的撮合下,李汀又重新把它們都請到文章中來,坐在上席,成為民間美食譜中正式的成員,來一個集體亮相。在城市,食品正在飽受質疑,食品安全成為上至總理下至百姓都談論關心的話題,在央視多次曝光諸如地溝油、注水肉、毒大米等係列事件之後,人們坐在城市的餐桌上人人自危,已不能放心地去夾上一筷子。出自那些黑作坊的手法讓人心驚肉跳,而大酒店高檔餐桌上花裏胡哨的做法更讓我們吃得忐忑不安,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遭受著空前的侵襲和摧殘。我們看到,每天去醫院看病的人和去市場買菜的人一樣多。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有幸讀上了李汀先生捧上的一道道散發著山野清香的原生態美食美文,許多讀者都跳進去成為了他文章中的“饕餮之徒”,美美地飽享一頓,連同文字一起。我就是其中的饕餮者之一。自然質樸的民間食材,推心置腹、毫不保留的深情描述,關鍵處精妙的想象力,無疑,這樣的美文具備了強大的溫暖人心的力量。

好的散文就應該這樣,它可以撫慰我們的心靈,給予我們紅塵中如許的溫暖,讓我們繼續前行,好好生活著。我從李汀係列美食散文中看到,他是一位賦有才情的散文作家,他對鄉村物事的熟悉程度讓人驚訝,這主要表現在他文章中對鄉村生活許多場景細膩生動的描述和若幹細節的準確表達上。拋開他調遣文字的能力不說,僅說熟悉程度,從記憶中得來的就比一般人要強若幹倍。譬如說,點豆花,做酸菜,酸菜麵魚兒,殺年豬,做灰攪團等等。這其中不乏溫暖而充滿詩情畫意的描寫,在《豆花珍珍飯》中寫點豆花這一過程,“屎脹、娃兒哭、豆漿瀑”,把農村過去熱鬧而又平常的早晨農家婦女生活寫得活靈活現,繪聲繪色。然後,他寫吃豆花珍珍飯,“端一碗豆花珍珍飯,蹲在院壩裏,一條狗陪在身邊。有時丟給它一坨紅苕或洋芋,狗歪著腦袋吞了下去。吞下去,又靜靜坐在主人身邊,望著主人……一碗豆花珍珍飯吃完,主人站起來舔了舔舌頭,又去廚房盛了第二碗,狗也跟著主人身後舔了舔舌頭。”把人和狗互動的場景寫得淋漓盡致,充滿現場感。這讓我想起,我的爺爺婆婆父母親都是這樣吃早飯的,這種溫暖實在讓人感動。譬如說,在寫煮酸菜麵魚兒不能“閃火”時,他寫道:“這樣的緊要關頭,猶如背一背東西爬坡上坎,腿上一‘閃火’,那情景想得出來,山坡上滾石頭一樣越滾越快。這樣的緊要關頭,猶如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哪個一閃火,就是半途而廢,就會有不盡興的哀怨,咬緊牙關,不閃火,哪怕大汗淋漓。”譬如說,在《蕎麵軟麵子》一文中寫焙烤蕎麵子急不得,連用一組急不得,“急不得,母親說,說話急不得,再有理也急不得。一急,話說不伸展還得罪人。急不得,母親說,做事急不得,毛手毛腳做不好事。不是火燒房子牛滾岩的事,急啥?急了,就是焙蕎麵軟麵子這小事,都做不了。急不得,母親說,活人急不得,人活一輩子得一天一天過,一山一山過。急了把人都急老了。”這是寫母親從焙烤軟麵子中悟出來的生活哲理,既樸素又溫馨。這兩段富有想象力的鋪排敘述充分展示了作者的非凡才華。注重細節和對食材製作過程的原生態真實記錄是李汀美食散文的一大特色,他為我們保留了許多民間美食原始傳統的製作方法,這也算是李汀對民間傳統美食所作的一大貢獻。李汀把美食散文的觸角潛入到鄉村生活的最底部,就像他老家河流裏的木葉子魚一樣去感受河水的溫度,像牛一樣去咀嚼青草的滋味,這樣的散文寫出來必然是帶著作者生命的體溫,閃爍著作者的智慧,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能喚起讀者的記憶,獲得精神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