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舊唐書·李義傳》記載,唐太宗統治時期,有個叫李義的官員善於奉承拍馬屁,他寫了一篇《承華箴》,深得太子李治的喜歡,賞了他四十匹帛。李治繼位後的第六年,打算立武則天為皇後,李義又極力讚同。從此,他飛黃騰達,在朝中為所欲為,誰要稍不順從,就會遭到陷害。因他外表溫和謙恭,說話時臉上總是掛著甜蜜的微笑,所以,大臣們都說他是笑裏藏刀。

李義在朝廷中籠絡心腹,糾合宗派,培植親信勢力,向別人索取財物。所以,到李府走門路的人特別多。有一次,他看到一份任取名單,便把名單默記下來。

隨後,他把一個即將任取的人找來,對他說:“你不是要做官嗎?幾天之內詔書就可以下來了,該怎麼謝我?”這人馬上送來了七百貫錢。可是這件事被高宗知道了。高宗再也不能容忍了,下詔斥責李義,將他流放遠鄉。李義笑裏藏刀,作惡多端,早已引起人們的憤恨。

公元666年,李義憂鬱而死。一百多年後,白居易寫詩說:“君不見李義之輩笑欣欣,笑中有刀潛殺人!”後人就用“笑裏藏刀”作成語,比喻表麵和善而內心陰險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