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蓮生此時不會再用它,他需要把書中的知識真正化為自己的東西。
。。。。
。。。。
皇京盛事如火如荼,若有人問是何事?百姓們準會鄙夷的看著你然後回道:“想必你不是本地人,現在便是各類學院宗門真正開始招生的日子,不說香雪宗,就說近裏的這藍月坊,天書院,哪個是沒有出過大人物的?”
若說皇京最大最豪華的是城裏深處的那座宮殿,那最被那皇宮扶持的機構便是學院了,自人皇統一以來,貴族平民更加的等級分明,好壞不論,單說這加官進爵之路便更加難了,若是平民想當官,不外乎三條路,“當兵”,“有錢”,“讀書”,第一條路是最平民化的,可誰願意把腦袋擱在刀把上,聽著陣營裏蠢笨的都督瞎咧咧?第二條路,哼,要是有買得起官的錢,何必去做那小官貪點小錢?
於是讀書變成了平民乃至官爵之後最好的路子。
然而這裏的讀書不隻是讀那些個四書五經,它其中最重要的一門就是,修道。
反正盛世之下,各類書院在皇京城角落拔地而起,其中少數以招收學員的名義,不管是蠢的笨的,反正有錢賺便是好的,然而你也查不到它,上有張良計,下有過牆梯,這類學院每年都會在其中安插一些家境貧困,卻有真正天賦的孩子,上麵來查,一看,嗯,不錯不錯,你看那平民家的小子都這般強了,誰還會騙人呢。
這便印證一句話,存在即是合理。
董秀才的兒子今年十三了,長的眉清目秀,就是名字有些不太好聽,有些俗氣,叫做“董財大”。
不過財大家今年有好事,財大要上學去了。
按說董秀才酸秀才一個,上了幾天書,卻修道不成被趕回來了,身體是手無縛雞之力,借錢做生意虧得血本無歸,鋤田還把人家稻子當草拔了,又賠了不少錢,要不是鄰居接濟,估計爺倆過不了那年冬天。
這裏為什麼說是爺倆,不是因為他媳婦死了或者跑了,而是因為根本就沒這個人,就是他做生意那年,出去三個月,虧得啥都沒了,卻抱會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子。
三個月,做得了啥?哪來的親生孩子,不過沒人說罷了。
這孩子生的白淨,鄰裏都喜歡,就這樣平靜的養了十多年,直到幾周前。
一群孩子上街玩鬧,回來時卻獨獨少了董財大一個,其他的孩子不說,短時間也沒人發現,知道過了晌午,孩子終於回來了。
然而卻生死不知,衣服變得破破爛爛,被一個大漢橫著抱在懷裏,這大漢長得太過凶惡,雖然大家都很喜歡這孩子,卻也隻敢遠遠的觀望。
“誰知道這孩子是誰家的?”,大漢長得凶惡,聲音且粗狂,一時間無人敢應答,最終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脆生生的叫到:“董哥哥家在前麵。”
大漢望了她一眼,再次喊道:“誰帶我去,賞銀十兩。”
這下,大家的眼睛都亮了。
......
......
(財大可器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