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該放就放,當鬆則鬆,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灑脫。生活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圓,正因有了殘缺,我們才會有夢。放手也需要一種勇氣,灑脫地將目光望向前方,才有可能遠眺極致的風景?
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上弄掉了一隻,周圍的人備感惋惜。不料那老人又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是這樣,”老人解釋道,“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都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顯然,老人的行為已經有了判斷價值: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地放棄。有時,事物的價值不在於誰占有,而在於如何占有。
一位作家多年前在日本某寺求得一帖,是為上上大吉。帖中許多內容都已忘懷,唯有一句因為經常炫耀的緣故他牢牢記下了:遺失之物能夠找到,等待之人一定會來。
的確沒有比這更值得炫耀的預言了,把它移贈給誰都是吉祥祝福:前者為失而複得,後者則是如願以償,人生幾乎不再有缺憾。
有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很想在一切方麵都比他身邊的人強,他尤其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家。可是,許多年過去了,他的學業沒有長進。他很苦惱,就去向一個大師求教。
大師說:“我們登山吧,到山頂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次見到他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他裝進袋子裏背著。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師,再背,別說到山頂了,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他疑惑地望著大師。“是呀,那該怎麼辦呢?”大師微微一笑:“該放下了,不放下,背著石頭怎能登山呢?”
年輕人一愣,忽覺心中一亮,向大師道過謝走了。之後,他一心做學問,最終成了一名大學問家。其實,人要有所得必有所失,隻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極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