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枝:筆談之類(1 / 3)

第四枝:筆談之類

長成一條條叫做巷道的枝子

長成一片片叫做采麵的葉子

長成一座座叫做煤倉的果子

五彩湖 攝/文 張記

青年安全崗員應切實發揮作用

青年安全監督崗崗員是我們煤礦安全生產的主力軍,在井下作業過程中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和安全生產監督作用,既要自覺地遵守勞動紀律和井下作業規程,又要主動地同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等不良現象作堅決鬥爭。

毋庸置疑,青年安全監督崗員在井下安全生產中身先士卒、敢抓敢管,在職工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一定的威信,為礦山的安全生產做出了貢獻。他們敢於提合理化建議,敢於狠反“三違”,工作認真負責,為公司分憂解難,富有礦山主人公的榮譽感、危機感和責任感。但是,也有個別崗員名不副實,工作馬馬虎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發現“三違”現象不敢大膽製止,而是聽之任之,隨其自然,怕得罪人;有的崗員心中明白該如何處理事情,卻不付諸行動,有好的想法亦不輕易提出來,“管這些幹啥?”是他們的口頭禪。凡此種種都是不該有的。

為此,筆者編了段“青年安全監督崗員三字經”,現抄於後,希望與廣大青年崗員共勉:青安員,在礦山,搞監督,樹典範;堵漏洞,查隱患,幹工作,要大膽;站好崗,上好班,放好哨,把好關。掘進頭,掌子麵,反“三違”,八方看;查頂板,刨傘簷,有違章,就敢管;柱子牢,溜子平,行列直,不許彎;按規程,講原則,風涼話,扔一邊!抓質量,保安全,求效益,促生產。黑板報,宣傳欄,座談會,話團建;亮思想,思良策,提建議,比學趕;礦山興,我光榮,礦山衰,我作難。做標兵,談經驗,為礦山,多奉獻。

抓安全關鍵在領導幹部

古語有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身不正,安能正人?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在對職工群眾進行安全生產教育或布置工作時,安排群眾去做的,自己應帶頭去做;要求職工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安全生產作為煤礦的永恒工作主題,幾乎是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關鍵問題是必須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如果僅僅說在嘴上,貼在牆上,記在本上,而不去認認真真地貫徹、落實在行動上,那麼說的再好聽,安全生產也無保障。紙上談兵,隻能使安全生產工作陷入被動。這樣,領導幹部不僅不能很好地領導大家幹好工作,而且會在群眾中漸漸地失去威信。我們金能公司必須要求全體隊幹遵章守紀,以身作則,深入現場,靠前指揮,及時處理當班各種問題,把一切不安全因素和各種小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必須查員工班前會危險源交底、崗前危險源確認、班中危險源動態辨識各環節運行情況及危險源管控措施的掌握情況;必須要求所有員工必須對本崗位危險源和防範措施熟記於心,否則一律不得進入工作崗位;必須查員工現場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和對本崗位可能發生哪些“不安全行為”的認知情況,重點整治部分員工“看慣了、幹慣了、習慣了”的不良風氣和違章行為常改常犯的問題。

因此,要想把安全規程和安全措施等一係列規章製度落實到實處,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身作則,帶頭去做,雷厲風行,執行到位。隻有這樣切切實實地抓好落實工作,我們的安全生產才能出現長治久安的好局麵,才能讓安全永駐金能!

發現隱患一聲吼

最近,筆者在井下巷道裏無意間聽到一位礦工唱幾句改了歌詞內容的“水滸調”:“發現隱患一聲吼呀,該處理時就出手……”於是筆者猛一驚醒,引發出許多感慨來。

職工群眾是井下生產的主體,也是煤礦安全的主體,一句話,安全是職工群眾的安全,直接關係到每個職工以及家庭成員的生活幸福。從那位礦工唱的自編的歌詞中我們可以看出職工群眾對安全工作的關心、理解與支持,這是不加雕飾的、樸素的、發自內心深處的對安全深情的渴盼,對生產和生活的希望,對“三違”現象的痛恨。“發現隱患一聲吼”,這句話看似簡單的唱詞給我們以振聾發聵的啟示作用:其一是職工個人在從事井下作業時,必須明白作業流程和危險源,那兒安全、哪兒不安全,應該立即采取什麼果斷措施,將隱患消滅於萌芽狀態;其二是要求領導幹部發現問題時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應立馬“出手”,防患於未然;其三是不管領導幹部、跟班管理人員或生產者個人,隻要發現“三違”現象都必須而且應該挺身而出,立即製止,從而使一切不安全的現象都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好!“發現隱患一聲吼”,遇到“三違”立馬揪!就像戰爭年代發現敵情那樣:“口令”、“站住!”隻要全體幹部職工都能這樣做,安全生產就不愁搞不好。

安全生產是煤礦的永恒主題

眾所周知,煤炭生產是同大自然作鬥爭的。特殊的井下作業環境,決定了我們必須將安全生產自始至終作為永恒的主題。

如何搞好安全生產?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行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必須天天、月月、年年講安全,做到班前講、班後講,班中更要講,不厭其煩,常談常新。倘若稍微放鬆警惕,麻痹大意,後果將會不堪設想。例如某采煤隊生產班,接班後頂板一切正常,當采麵煤全部出完,貼幫柱改完,正準備推溜子時,班長發現中部頂板一段零星掉渣,仍令該段“錘長”推溜子。當溜子推至一半時,頂板便“呼嚕”一下垮落下來,將沒跑及的副手雙腳砸傷。班長如此這般不注意安全,輕則可以說是責任心不強,重則可以說是視工友生命為兒戲。

筆者認為,念好安全“經”,主要靠領導。因此,加大現場管理力度,針對新問題,製定新舉措,在現場發現情況立即處理,是搞好安全生產刻不容緩的大事。同時,對職工加強安全教育,使之真正做到:“三不傷害”和“三不生產”,提高安全意識,時刻鳴響安全警鍾,也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舉措。

我們要做對企業有貢獻的人,做對社會負責任的事。讓我們記住我們金能公司總經理江文平在2014工作安排中那幾句非常精彩的話——“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義非凡,責任重大,我們必須樹立刻不容緩的危機意識,心存緊迫的憂患意識,隻爭朝夕的搶先意識,勇於承擔的責任意識。”

確保安全保“雙零”,誓奪首季開門紅。

現場管理必須“嚴”字當頭

在我們礦區,煤礦井下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然而在井下實際操作中,“三違”現象卻屢禁不止。我們常講抓安全重在現場管理,但是抓“三違”不注重現場落實整改,危險源辨識和手指口述不嚴格執行,安全生產仍然是一句空話。

如何將事故消滅於萌芽狀態中,使隱患根除,“三違”現象減少呢?這就要求現場管理人員必須盯在現場,將責任落實到人,“嚴”字當頭,真正做到“你不整改好,我堅決不走”。如果管理人員隻是嘴上說說,持“改不改是你的事”的態度,就會使“三違”人員蒙混過關,嘴上答應,實際無動於衷,或湊湊合合整改一下,這樣就容易給安全生產工作留下無形的隱患。如某隊管理人員在皮帶沿線巡查時,發現一節頭掉了幾個卡子和底皮帶拉回煤,便責令跟班維護工綁幾道鐵絲,皮帶司機把底皮帶煤刮掉,說完朝後邊機尾走去。當管理人員又從機尾回來時,那一台皮帶已經拉斷,造成直接影響采煤隊生產一個半小時的事故。如果管理人員在現場盯著整好再走,機尾便不會塞死,皮帶接頭便不會再次扯開,事故便可避免。因此,現場管理必須“嚴”字當頭,發現隱患必須立即整改,徹底根除;發現“三違”人員必須從重處罰,並且使其認識到錯誤並立馬改正,同時,保證下次決不重犯。實實在在地抓,認認真真地管,隻有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群安工作不可忽視小環節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是煤礦生產的指南,是煤礦職工的生命線和座右銘。安全,是職工群眾的安全,因此不斷地提高安全質量意識,完善群安防禦體係,科學歸納與努力探索群安工作的經驗和方法對於安全生產十分重要。

近年來,公司工會、團委、宣傳科利用標語、櫥窗、板報、廣播及班前會演講,入井口宣傳及到職工家走訪等形式,加強安全宣教工作,把安全警鍾時刻敲響在群眾耳邊,使安全質量意識成為職工上崗前與上崗後的第一意識;與此同時,各區隊建立了群監員、青安崗員日誌和隱患警鍾台、“三違”亮相台、安全立功台等製度。把強化職工安全意識的任務滲透到個人生活的全過程中,這些措施、方法和經驗,有的搞得紮實有效,有的卻是花架子、擺樣子、鑽空子。例如有的“三違”亮相台,裏邊沒寫一個字。再如有的搞“表決心”、“安全規程和操作知識”考試等活動,不是個個過關、人人有份,而是從班裏抽出一兩個人,一寫幾十份,然後填上姓名蒙混過關,應付差事。

筆者認為,搞好群安工作,不可忽視小環節,不能流於形式,必須紮紮實實地抓,必須用激情、真情、熱情、深情使職工感受到安全生產對礦山、對自己的重要性,必須“敲警鍾、設堡壘、形成網、連成片”,使群安工作深入人心,從而讓職工自覺搞好安全。

從“小處著手”說開去

某皮帶隊隊長在抓安全生產工作時,從小處著手,把一些看來不起眼的小隱患消滅於萌芽狀態中,使皮帶影響事故降至往年同期最低點,從而保證采煤、掘進原煤運輸任務的順利完成。這種從小處著手、從大處放眼的工作方法值得倡導。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幹煤礦工作每天都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在煤礦生產中,許多大事故都是由小環節、小處、小事、小隱患、小問題發生的。如一棵戧杠沒打好、一處傘簷沒刨掉、一顆螺絲沒上緊、一個卡子沒釘牢,等等,都可能帶來隱患,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如果對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有可能後患無窮、追悔莫及。例如某采煤隊支護工吳某在工作麵回收時,班長走到他那一段時已經提醒多打一個戧杠,不要圖省事。班長走後吳某依然我行我素,偷了個懶,快臨近回收完時,不料老塘頂板猛推過來,吳某躲閃不及,被砸成重傷。

筆者認為,安全生產無“小事”可言。我們不僅要嚴格按規程作業,而且一旦發現“小洞”,決不能心存僥幸,必須立刻堵上,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平安。

“應付檢查”要不得

最近,筆者在井口碰到一群礦工,有的扛著滅火器,有的拿著笤帚,有的拎一串寫有“設備完好”的小鐵牌子,與他們一打招呼,這些來自不同區隊的熟人們便都異口同聲地說:“應付檢查唄。”顯然,這些語言從態度到行動都是不正確的。

大家知道,質量標準化工作,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和疏忽的,是煤礦安全生產必須嚴格按章執行的“鐵律”,需要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去抓,年年月月、時時刻刻地去管。然而,時下不管是在生產一線還是二線,平時工作鬆鬆散散,許多質量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的現象仍然隨處可見。比如平時采煤工作麵支柱橫七豎八、東倒西歪,浮煤清掃一塌糊塗,可一接到上級通知:“檢查啦!”便停產整頓,支柱柱距用尺子量,行距用繩子拉,浮煤清掃得能滑倒人,上下順槽文明生產也整得井然有序,等檢查的一走,照樣我行我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這種應付檢查,糊弄上級的做法,遲早是要吃虧的!

種田的人有句俗話: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說的是種田時若不精心,不及時鋤草、澆水、滅蟲,是長不出好莊稼的。同樣道理,挖煤的不下大力氣搞好質量,安全和效益就沒有根本的保障。所以,檢查也好,不檢查也好,我們都要以務真求實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用嚴格按規操作、一絲不苟的精神去搞好各項工作,使質量標準化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應付檢查”要不得!

心存僥幸易釀禍端

幹煤礦工作的人都明白,安全是生產環節中的頭等大事。然而有個別職工尤其是青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馬馬虎虎,心存僥幸。這樣,不僅給安全生產造成極大的隱患,也往往由此給當事者造成終生的痛苦和悔恨。

一切生產事故皆可防可控。實踐證明,僥幸心理是事故發生的潛在隱患。從許多血的教訓中可以看出,井下作業時,認為這也無所謂那也不要緊的思想是釀成事故的根源所在。例如,某采煤隊支柱工劉某在工作麵刨幫時,已經發現煤壁傘簷突出,並且刨幾下沒刨掉,便對副手說:“你在煤幫攉煤幹快些。攉到傘簷那個地方動作利索些!”這時副手說:“師傅,我看還是刨掉吧,怪嚇人的。”劉某卻吼道:“沒事,溜子一推就躲過去了。”副手是個新工人,沒經驗,結果溜子還沒推過去,“呼隆”一下傘簷處片幫一米多厚,副手往下一躥沒躲開,被砸成小腿骨折,一起本來不該發生的事故就由於一時麻痹大意而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