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52.健康的生活習慣可多活6至9年
根據對36萬位病人所進行的研究,不吸煙及保持低膽固醇與低血壓的人們可比對自己的健康缺乏關心的的人們多活大約6至9年半。這項發表在《美國醫藥協會雜誌》上的研究發現,對所有年齡段的成年人來講,有較低的心髒病危險致因,包括放棄吸煙,則有顯著的延長生命的收益。對下一代來講,該研究可激勵在孩提時代就開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飲食喝酒、運動與吸煙等諸多麵。
研究人員對參與兩項長期研究的一組女性和四組男性的健康結果進行了分析,這些參與者的年齡在18-59歲之間。其中兩組的健康狀況被監測了16年,另三組則被跟蹤了22年。
對參與者中任何一位去世者,研究人員都探明他們的死因,然後將所得結果與研究開始時的基本健康狀況進行比較。研究人員發現,在那些有低心髒病危險致因的人們當中,死於所有致因及心血管疾病的人大大減少,這些人不吸煙,每十分之一升膽固醇總量為200毫克或更低,血壓低於或等於80到120毫米汞柱。所有的參與者中處於這一“低危險”區域的不到10%。
這些研究中一項稱為多危險致因交互試驗的研究在70年代中期對年齡在35-57歲之間的361662位男性的健康進行了觀測,16年後,研究發現,這些男人中處於“低危險”區域的人們,開始研究時年齡在35-39歲之間的,延長壽命6.3年,開始研究時年齡在50-57歲之間的,延長壽命5.9年。處於“低危險”區的人們死於所有致因的危險要低50-55%。
另一項稱為芝加哥心髒病學會觀測計劃的研究對年齡在18-39歲之間的10025位男性、40-50歲之間的6229位女性的健康狀況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處於“低危險”區域的年輕男性比同組內其他同年齡段的男性多活9.5年40-59歲之間的男性,生命的延長度為6年而處於“低危險”區的女性,生命延長5.8年。該研究中不吸煙並且膽固醇及血壓狀況都良好的男性,死於所有致因的危險低57%-58%,同樣處於“低危險”區域的女性死於所有致因的危險要低40%。
以上研究稱,生活習性明顯地對那些想進入“低危險”區的人們產生了影響。從六十年代起就有了以下的健康忠告:減少脂肪消費量、增加運動、保持水果與蔬菜平衡的飲食及避免吸煙、過量飲酒和體重過大。
潰瘍病患者須戒煙
53.影響很多青少年吸煙的心理社會因素
既然吸煙有許多危害,為什麼吸煙的青少年人數卻逐年增加?
調查表明,開始吸煙原因以好奇心、模仿、交際需要為理由的最高,其他為解悶、提神、顯示自己成熟等。而在影響吸煙行為形成的危險因素中,主要有以下四種:
1)主要的是來自朋友、同學、同伴的壓力、互相影響、互相鼓勵吸煙,互相敬煙。例如,同學在聚會娛樂時,朋友敬煙,又不好意思拒絕,在這種情況逐漸形成,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青少年在一起時抽煙更厲害的情況。
2)次是長時間承受較大的生活壓力。由於青少年在學習、戀愛、就業、生活等方麵的壓力較多,
而知識,經驗又不足,情緒不穩,承受和調節能力較弱,因而會促使他們在吸煙行為上尋求心理慰藉。
3)為吸煙有一定的益處。有些青少年受社會誤導,認為隻有抽煙才能顯示男子漢的風度和氣質。而更多的人把抽煙作為一種社交方式,交際需要逐漸形成抽煙行為。
4)老師及所尊敬的人持續吸煙。人類行為的形成是個學習、模仿、逐步定型的過程,青少年正處在學習、成長的時期,老師、家長的吸煙行為在青少年中往往起到誤導作用,並使反吸煙教育的說服力下降。目前許多電影、電視中的英雄人物、領袖人物的吸煙行為對青少年吸煙產生了不良誤導作用。54.煙癮源自遺傳基因
據海外新聞媒體報道,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吸煙成癮主要是遺傳基因使然,外來影響並不是最重要的。
由弗吉尼亞英聯邦大學進行的這項研究首次推斷吸煙源於父母遺傳。有關人士稱,這項結果將有助於煙民製定最理想的戒煙療法。
研究人員分析了778對孿生兒的習性,他們當中有些一起長大,有些早在孩提時就分開生活。結果發現,人們傾向嗜煙的有三個因素,其中六成基於遺傳基因,兩成基於家庭環境,另外兩成基於個人經曆。
研究人員指出,一些基因可能使香煙中尼古丁變得更容易令人上癮或感到愉快,還有某些基因則具備一種使人容易接受吸煙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