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還我青山
35. 美研究發現北半球變綠
據新華社電在由美國波士頓大學和宇航局戈達德航天中心共同開展的一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分析了1981年到1999年歐洲、加拿大、美國和亞洲的氣象衛星數據發現,北半球在過去20年植被覆蓋密度顯著上升,大多數地方尤其是歐洲和亞洲正變得越來越綠。科學家說這並不表明地球環境有所改善,因為這有可能是由全球變暖引起的。36. 北京七年後將成為園林城市
新華社北京電(記者江國成、趙新兵)北京市市長劉淇日前對新聞界說,“2008年北京將成為一座滿目青翠、綠茵鋪地、花團錦簇的園林城市與生態型城市,以碧水藍天迎接奧運會的召開。”
劉淇說,為實現上述目標,北京將以燕山、太行山綠化工程為主,建設1萬多平方公裏的山區綠色生態屏障,在城區建成120平方公裏的綠化隔離帶,在五大水係和十大對外交通幹線兩側形成230平方公裏的綠化帶和1000公裏的綠色通道,使山區和市區的林木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七成和四成五,人均占有公共綠地15平方米。
為改善北京地區生態環境,中國政府決定今後10年將在北京、天津、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的75個縣造林種草780萬公頃。
劉淇說,從前年到2002年,北京用於大氣、水、垃圾等環保項目的投資高達50億美元。此後5年,北京用於環保的投入將達到創紀錄的66億美元,占同期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4%到5%。目前全國的平均水平不到1%。
為使用綠色能源,改善空氣質量,“北京將建設第二條陝西省至北京的天然氣輸送管道,使2008年北京天然氣的使用量達到50億立方米,全市清潔燃料使用率占能源總消耗量的八成,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為控製汽車尾氣汙染,北京將在2004年和2007年相繼實行歐洲二號和三號標準,使新車尾氣的排放減少六成。7年後,使用天然氣的公共汽車和出租車將分別達到九成和七成。
北京還將大力發展綠色交通,計劃新建100公裏的地鐵和輕軌鐵路。全市公共汽車和電車以及地鐵的運載能力將分別在目前每天近1000萬人次和130萬人次的基礎上翻一番。
近年來,為控製工業汙染,北京已陸續將汙染嚴重的企業搬遷到郊外,並同時進行治理。一批排汙量大、耗能高的企業,如燕山水泥廠、北京鐵合金廠已經停產。去年,北京的工業企業汙染物排放已全部達到國家標準。
劉淇說,為進一步改善市區環境,北京西部的首都鋼鐵廠明年要削減鋼鐵產量200萬噸,北京焦化廠的6座高爐也要停產兩座。今後,北京還將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大規模搬遷四環路以內的工業企業。37. 沙塵暴治理又有新途徑
本報訊 甘肅省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根軒教授提出,溫帶幹旱綠洲農業生態係統對遏製荒漠化和沙塵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他的這一論斷得到了國家農業生態學研究方麵權威專家的認同和支持。
現任幹旱農業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生命科學院生態學係主任的王根軒教授認為,溫帶幹旱綠洲農業係統受青藏高原的影響,可能形成獨特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研究其植被對農業生態係統的穩定耦合與水分養分循環和高效利用,不僅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創新性,而且對遏製荒漠化和沙塵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這項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幹旱綠洲人工及自然植被對農業生態係統的水分養分循環及利用效率的調控規律;幹旱綠洲農業生態係統次級生產力和養分循環的研究;典型幹旱綠洲農業生態係統與荒漠生態係統的穩態耦合機製研究;提高幹旱綠洲農業生態係統水分養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等。專家指出,這一研究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在綠洲生態和高效節水農業方麵的建設水平。38. 北京該多種草還是多栽樹
像這樣的大麵積草坪雖美,但是不是太多了些?
從五月下旬以來,北京迎來了又一個異常炎熱、幹旱的夏季。家住北京市白頤路旁邊的李大爺感慨地說:“前幾年白頤路上有好多大樹,感覺根本沒這麼熱。現在大樹、老樹都被砍掉了,全都種上草坪,一點兒蔭涼都沒有。”近幾年來,在北京的街道拓寬、老城區危房改造的同時,許多大樹、老樹被砍伐掉,代之以草坪。一些新開發的小區,為了急功近利地提高小區的綠化率,也紛紛把原來的樹木變成不許入內的綠地。北京城市綠化,以樹為主還是以草為主?記者就此事采訪時感到,無論是專家還是百姓,都認為北京水資源匱乏,相對於種樹而言,種大麵積的草坪效果要差得多。
他們認為,北京市近幾年來鋪就的約3500公頃草坪有目共睹,對北京建設草坪的積極意義應充分肯定,綠色的草坪不僅美化了城市,還減少了塵土,淨化了環境;但大家也一致認為,建設草坪固然是現代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能一窩蜂,切合實際,京城綠化應以種樹為主,因為草坪雖美,但缺點不少——
費水費錢不遮蔭
6月中旬一個驕陽似火的日子,記者沿西三環由南向北看到,六裏橋、蓮花橋、公主墳等立交橋旁的草坪裏,埋在地下的噴頭不停地向四周灑著水,而海澱區嶺南路東口一塊不大的草坪,由於沒有這種噴灌設施,整片草坪蔫黃幹枯,景象蕭條。一位園林工人介紹,在旱季草坪每天要澆一次水,即使是在雨季,每星期也要澆兩次水,1平方米草坪澆一次水需要近一噸,用水量之大令人咋舌。
草坪不僅耗水量大而且費錢。據介紹,大連市有1000公頃草坪,盡管氣候和水資源有利於草的生長,但草坪每年仍得花1500萬元以上的維護費,而北京氣候幹旱,冬季寒冷,相對草坪的維護費會更高,漂亮的草坪下麵是昂貴的經費開支。
在前幾天,最高氣溫37℃的一個炎炎烈日,家住廣外某小區的張大媽做了一個試驗,她分別把溫度計放在樓下的草坪及遠處的小樹林下,測得結果,溫差7度。張大媽說,樹大招風,樹能遮蔭,而草坪卻起不到這個作用。
野草其實最好
北京地球縱觀教育研究中心國際項目協調員李皓博士說,當今國際上考察生態城市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看城市有沒有自然植被,有多少野生植物種類。倫敦曾經是個汙染非常嚴重的城市,可它的變化很大:街道兩邊都是綠“牆”,灌木叢很高,路邊任由野草生長。在灰塵、噪音比較大的停車場周圍有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起到很好的淨化空氣的作用。利用自然的力量綠化城市,花錢又少效果又好。這些雜生的、野生的草坪不用殺蟲劑,人可以隨意在上麵活動,既安全,又增加了城市人的活動麵積。現在我國許多草坪標著“請勿入內”的牌子,人們對這樣的草坪自然沒有什麼感情。長高的野草吸收灰塵的能力更強,我們不要盲目地修剪草坪。現在北京就非常流行剪草坪。
李皓說,現代綠化主張用本地的草,野草其實是最好的。綠化屋頂、牆、地麵、石縫,能長植物的地方都讓植物生長,讓自然回歸城市,從而提高人們在城市生活中的舒適度和親切感。屋頂鋪上草後,頂樓就不會太熱,同時草皮可以吸納屋頂的灰塵,減少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下雨時又可以滯留75%雨水,從而減少雨水的流失,下暴雨時也會緩解路麵積水。野生植物引入居民區,這是很好的現象。我曾看到德國一個學校的孩子們保護的野草坪。野草坪的生物價值要高得多,因為有許多昆蟲在野草坪中生存,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係統;而且它吸收噪音和空氣中的汙染物,釋放氧氣的效果也比人工草坪好得多。人工草坪是死的,沒有生物,要靠人工澆水、除蟲。
李皓強調,古建築物旁邊的大樹千萬不能砍,這會帶來多方麵的環境負作用。大樹可以遮擋陽光對古建築物的直接照射,減少古城牆磚石的風化。此外,大樹還有極好的降溫作用,對調節局部氣候有寶貴的作用。據測定,一棵直徑20厘米的槐樹相當於3台1200瓦的空調的降溫效果。多種樹少用空調,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草坪熱在降溫
據了解,草坪熱已在我國一些城市降溫。南京苜蓿園大街是南京城東的一條新景觀大道,道路兩側本來是草坪,最近園林工人卻將原來的草坪鏟掉,新種上了法國冬青樹;湖北省十堰市1996年斥巨資在市中心修了個萬餘平方米的大草坪,市民提意見,市政府尊重群眾意見,在大草坪中鏟出縱橫交錯的通道,把草坪分割成許多小塊,通道兩旁栽上樹,安上可當坐凳的不鏽鋼欄杆,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去處;現在武漢以樹為主建綠蔭廣場,也是順乎民意合乎科學的做法,所以受到市民的普遍擁護。
曾有媒體報道,北京園林部門表示除確保在天安門廣場、東西長安街等重要景點搞好草坪建設,不會一味去建設草坪。6月15日下午,記者給北京市園林局綠化辦打電話核實此消息,對方對此不置可否。39. 山東省二十五萬公頃荒漠變綠洲
新華網濟南6月18日電(記者溫閩)曾幾何時,一進入春天,山東省高唐縣清平鎮的北部沙荒地便成了“大風一起不見家,屋裏屋外都是沙”,但眼下的清平鎮卻到處是田成方、樹成行、路成網,莊稼綠旺旺。清平鎮曾經是中國著名的風沙地帶。然而,僅僅過了不到二十年時間,當地政府通過實施一係列的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近四百戶村民所居住的不毛之地現成了滿目青翠的綠色家園。
山東,作為中國一個風沙化麵積達八十三點二萬公頃的北方省份,在最近十年當中,全省已有二十五萬公頃象清平鎮這樣的荒漠變成了綠洲。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幹旱、半幹旱和亞濕潤幹旱地區的土地退化。
煙台市牟平區的酒館村,在新中國成立前,曾經被風沙逼得三次南遷。通過治沙造林,目前這裏已看不到沙化土地,村民的生活也已相當富足;地處黃河三角洲的東營市,曾是山東荒漠化較為嚴重的地區,當地林場帶領村民十年植樹不止,終使這裏成為林海成片、城市鄉村欣欣向榮的旅遊勝地。
通過治理荒漠,目前山東省的沙區林木覆蓋率已由五十年代初期的百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十七,沙區的風蝕模數大大降低,土壤流失量逐年減少,由此帶來的冬暖夏涼、濕度增加等效應也已經顯現。
一部分村民則依靠治沙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茌平縣農民範兆富於兩年前承包開發沙荒地三十多公頃。他實行科學經營,把生產的糧食加工成飼料喂雞,雞糞發酵喂豬,豬糞肥水養魚,魚池肥水灌溉糧田、果園,由此形成一條科學的“生態鏈”。去年,他家收獲小麥五千公斤,花生一萬公斤,經濟純收入達九萬多元人民幣。(完)40. 救救紅樹林
紅樹林是陸地過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紅樹林生態係統是國際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濕地生態保護的重要對象。紅樹林生態係統與沿海防災減災、漁業養殖、近海環境、林業、海洋旅遊等密切相關,有著陸地森林不可取代的作用。
悄然銳減的紅樹林
紅樹林是熱帶起源森林,我國是紅樹林分布的北緣國家,並非紅樹林最理想的生長地,紅樹林能在我國東南沿海生長,實屬不易。曆史上我國紅樹林較為豐富,然而,記者在紅樹林專家範航清博士的新書《紅樹林——海岸的環保衛士》一書中,卻看到了紅樹林從我們海邊消失的驚人數據。
近幾十年來,我國東南沿海的紅樹林遭受了嚴重的人為破壞。統計數據顯示,在50年代初期,我國還有紅樹林4.83萬公頃,到90年代初,則隻剩下1.51萬公頃,銳減了68.7%!各主要紅樹林生長省區紅樹林減少的情況是:海南減少53.08%,廣東減少82.09%,廣西減少64.55%,福建減少63.89%。40多年來,我國紅樹林麵積減少幅度之大、毀林範圍之廣著實令人吃驚。我國從一個本來紅樹林就不多的國家淪為紅樹林瀕臨滅絕的國家。紅樹林資源銳減換來的是,海濱生態環境惡化、灘塗海洋經濟動物產量下降60~90%、近海魚苗資源明顯下降、珍珠養殖出現危機、赤潮災害日趨嚴重、海洋國土侵蝕、港口淤積率提高、台風暴潮經濟損失急增、濱海置荒土地增多及海洋景觀日趨單調。
大約在150年前,僅廣西沿海地區的紅樹林就多達2.4萬公頃,是目前廣西紅樹林麵積的4倍多,超出今天全國紅樹林總麵積約9000公頃。在那個大量移民遷居廣西沿海,需要大量土地生產糧食的年代裏,紅樹林被一小塊一小塊地圍墾成農田,到新中國成立前後,廣西剩有紅樹林1.59萬公頃。
在50~70年代,廣西沿海共修築了200多個海堤,毀滅紅樹林1.02萬公頃,僅防城縣在60年代中後期被圍墾的紅樹林麵積就不下3500公頃。
港口、城市建設是近年來紅樹林遭受破壞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開發商不把紅樹林當回事,不按國家規定補償營造紅樹林。截至1998年10月,廣西欽州港建設已填掉紅樹林約60公頃。1989年,防城東興修建竹山邊貿碼頭時,填掉了我國國界線上生長最茂盛的紅樹林。廣西防城港擴建工程一期工程已毀滅紅樹林幾十公頃,按規劃,二期工程將覆蓋340多公頃的紅樹林。
從90年代至今,破壞紅樹林的活動日益多樣化、複雜化,紅樹林麵積正在進一步減少,若不警醒並嚴加管理,紅樹林就有滅絕的危險。
毀林養殖觸目驚心
養殖業的高風險和高利潤以及就業壓力,使一些人不顧國家和政府的法令,強行進入紅樹林生長區進行圍墾養殖。
90年代初,廣西沿海有養殖塘2557公頃,其中大部分源於對紅樹林生長區的圍墾。在廣西欽州港島群紅樹林區,許多1~2公頃大的灣汊紅樹林地被群眾圍墾用於養蝦。幾年下來,原來欽州市著名的水路相通的“七十二涇”風景區,如今水路相通的不到四十涇。即使在廣西紅樹林管理力量大大加強的1998年,在防城縣的珍珠港、欽州港的茅尾海、北海的西村港、鐵山港和英羅港,大規模圍墾紅樹林灘塗養殖的項目申請和意向仍層出不窮,有的來頭不小,主管部門壓力甚大。
記者曾兩次深入到合浦縣閘口鎮進行采訪,對當地大肆毀林的行為感到觸目驚心。閘口鎮有1.6萬農民祖祖輩輩生長在海邊,並依賴紅樹林或灘塗生存。全鎮有5000多畝紅樹林,一年中海產品收入有500萬元。當地農民與大海相依為命,海產品和紅樹林是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從1999年底開始,閘口鎮就打著開發灘塗,發展經濟的旗號,把連片生長著紅樹林的灘塗承包出去,從而引發了一係列砍伐紅樹林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