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賈母為何態度突變
紅樓情瘍,多少心思,多少癡情,盡紅消香斷,紅樓情苦,多少努力,多少計謀,任花謝花飛。你死了,我就當和尚去
你死了,我就當和尚去。在《紅樓夢》中,多麼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賈寶玉對林黛玉說過,也對花襲人說過。人們寧願牢記賈寶玉給林黛玉的承諾,忽略賈寶玉給花襲人的承諾。在愛的世界裏,賈寶玉擅長用語言表達自己,表白自己。
你死了,我就當和尚去。在曆史的天空下,多麼熟悉的舉動。董鄂妃死了,順治皇帝出家當了和尚。不是不愛江山,而是更愛美人,雖然美人己去樓已空。
賈寶玉出家,總被貼上反封建的標簽。賈寶玉出家,隻是心灰意冷,甚至談不上看破紅塵,更夠不到反封建戰士的高度。賈寶玉不是“反封建”的,他恰恰是“封建”的賢妻美妾的擇偶標準,女人婚前純潔婚後肮髒的是非標準,是封建的,雖然與父母感情有些許衝突,但始終依賴封建大家庭的最高領導賈母,是封建的,雖然對林黛玉情有獨鍾,但占有眾多女子的身體和情感,也是封建的。
賈寶玉讀《西廂記》,是對甜蜜愛情的向往。賈寶玉出家做和尚,是失去戀人後的補償行為。這一點,寶玉和順治是一樣的,難怪人們認為寶玉就是順治,《紅樓夢》就是順治的情事。
賈寶玉不是戰士依然可愛,賈寶玉不反封建照樣豐滿。別從政治角度解讀賈寶玉,別把反封建的帽子送給賈寶玉,賈寶玉生活在政治裏,但他的出家是情感的,不是政治的。有情的,枉擔了虛名
“紅樓夢”伊始,先唱仙曲。仙曲的最後一首叫《飛鳥各投林》。
歌曰: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我想加上一句:有情的,枉擔了虛名。
“有情人終成眷屬”,不是《紅樓夢》的結局。有情的,枉擔了虛名,才是《紅樓夢》的真實。
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深入人心。《紅樓夢》裏濃墨重彩描述他們的愛情,賈家的老老小小洞察他們的愛情。讀者把《紅樓夢》定性為愛情小說,認定他們是愛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林黛玉和賈寶玉開了愛情花,卻未結愛情果。薛寶釵和賈寶玉沒有培育愛情花,卻結出了愛情果婚姻和孩子。林黛玉臨死發出幽怨的夢吃:“寶玉,你好……”其時,賈寶玉正忙著成親,不在林黛玉身邊。
林黛玉不如晴雯有福氣,晴雯臨終還有機會和賈寶玉麵對麵地傾訴一下,林黛玉連對賈寶玉發泄一番的機會都沒有了。
賈寶玉和晴雯是上下級關係,他們之間是友情還是愛情,很難說清楚。但晴雯肯定擔了虛名,以至於晴雯臨死都在對賈寶玉訴說自己的委屈和茫然隻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我雖生得比別人好些,並沒有私情勾引你,怎麼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我今兒既擔了虛名,況且沒了遠限,不是我說一句後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
“早知如此,我當日……”晴雯的言下之意:早知如此,我當日不如做個無情人,用私情勾引上司賈寶玉。即使被咬定是狐狸精,也不枉擔個虛名了。
晴雯說了句後悔的話,我說句直接的話:如果晴雯當日勾引了賈寶玉,晴雯大概會和襲人一樣,成為賈寶玉的親密愛人吧。畢竟,賈寶玉妾的人選,賈母看中的是晴雯,賈政看中的似乎也是晴雯。
有情的林黛玉和晴雯,枉擔了虛名。無情的薛寶釵和襲人,成就了婚姻。熱熱鬧鬧的炒作屬於前者,豐收的果實屬於後者。“任是無情也動人”,說的是牡丹薛寶釵,“莫怨東風當自磋”,說的是芙蓉林黛玉。
有情的,枉擔了虛名。是“蝗螂捕蟬,黃雀在後”,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命運的安排,是人為的力量?
大大的寂寞,深深的痛楚,賈寶玉隻能靠寫《芙蓉女兒沫》來進行自我療傷了。
誰像林黛玉
《紅樓夢》裏,晴雯的眉眼像黛玉,齡官的體態像黛玉,紅玉的名字和黛玉有瓜葛。
“兩彎似整非壁胃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履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蛟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美女林黛玉的長相是含混的、婉約的,那是什麼樣的眉目、什麼樣的體態,全憑你的想象和經驗。與其說長得美,不如說氣質好,與其說氣質好,不如說體態佳。薛寶釵的長相就清清楚楚,臉盤怎樣、眼睛怎樣,體形怎樣、體態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