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時尚,並不是一個新詞,但使用得極為頻繁,時尚雜誌不斷創刊發行,時尚打扮不斷露頭,時尚詞彙更是不斷出現,時尚男孩女孩在大街上走來走去,電視節目也在不斷地創造、引導著各種時尚。那麼,什麼是時尚呢?
使用時尚這個詞,是為了代替從前使用的時髦、新潮和先鋒,盡管其含義非常接近。在英文中,時尚名詞是“fashion”、“vogue”、“fad”、“modern”、“pioneer”,形容詞則是fashionable、stylish、latest。人們有著喜新厭舊的習慣,願意使用更新詞。例如,所謂時尚雜誌,就是專門為喜歡、追求時尚的青年白領所創辦的雜誌,價格不菲,國際標準大16開,高檔銅版紙精印,圖片比文字要多得多,靚麗女郎隨處可見,內容通俗易懂,涉及到服裝、化妝品、首飾、美容、瘦身、旅遊,間或寶馬香車、花園洋房。又例如,上網為一種時尚,泡吧為一種時尚,蹦極是一種時尚,就連穿鬆糕鞋,都曾是一種時尚說“酷詞”更是一種時尚。時尚,一般是由年輕人領導的。
互動
“互動”一詞,是個被廣泛使用的新詞,一些文學作品較為強調互動。特別是2000年春季,互動成了知名度較高的詞彙。真情互動,被聯想公司和謝霆鋒反複演繹,一時間,“真誠互動”,“講究互動”,充斥了大小媒體。那什麼叫互動呢?互動,英文為“interact(動),interaction(名),interactive(形)”字麵意思就是互相行動,交互推動,而不是單向動作。例如,網絡與電視劇的互動,網絡宣傳電視劇的內容、拍攝動態、花絮等,讓人先睹為快,吸引眾人看電視劇,從而提高收視率;而電視劇的演員則上網參與網上論壇,與網民聊天,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上網瀏覽該網站的網頁,從而提高網站的“點擊率”。這就是一種互動。
互動,還與電腦軟件有密切的聯係,軟件講究“交互性”,其實就是要互動。輸入信息,要求對方輸出;輸出信息,等對方的反饋,都是一種互動。例如,學英語軟件要求互動,就是要求學習者選擇相應的難度,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軟件的要求回答問題,從而向下進行,否則,就停留在這一階段或向前降低難度,這就是互動性。
上網交流時,網站與網友間,要講求互動,上級之間,要真誠互動,戀人、夫妻間,更要真情互動了。
發燒
發燒一詞,來源於港台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傳入大陸地區,並在90年代中期起走紅,使用率頗高。這裏所說的發燒,並不是說一個人的體溫比正常人高,即醫學上所描述的“發熱”症狀,而是指某一個人對某一或某些事物和動作特別愛好,十分癡迷、專注,投入較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發燒,是港台地區人士對英文fan的音、意結合的翻譯,英文原來的意思是“愛好者”,為名詞。但它可以是動詞,如“小李對電腦發燒”。發燒,也可以作形容詞用來指事物,如“發燒級音響”,指對音樂品質十分挑剔的人使用的、效果十分逼真的高級音響器材。
發燒,還有了許多派生詞,其中作用最為頻繁的,是“發燒友”,指對某一事物十分入迷的人,他們結成朋友,自然就是“發燒友”了。如音樂發燒友,電腦發燒友,美術發燒友,攝影發燒友,釣魚發燒友,兵器發燒友,汽車發燒友,橋牌發燒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