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 2)

自序

這是我的第三本散文集。

收錄在這本集子中的作品大都是近5年裏寫作和發表的。

取名《旅途隨筆》,是因為集子中相當一部分作品是記述我

在國內外旅途中的見聞與思索的;另有一部分作品雖然寫的是

個人經曆與親友們的生存狀態,但考慮到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

也是一種旅途,因此把它們納入《旅途隨筆》題下,似乎也還說得

過去。

對我來說,寫作完全是一種業餘愛好。沒有誰給我下達創

作任務,自己也用不著跟任何人去攀比。寫與不寫,寫多寫少,

都是“悉聽尊便”。隻是人在旅途,有所見,有所思,便想述於朋

友知道。況且,數十年中經曆了那麼多變幻莫測的世事,嚐過了

酸甜苦辣等各種人生滋味,覺得不留點記錄給後來人,似乎有點

愧對時代與人生。因此,盡管寫作是件苦差事,還是樂以為之。

我體會,散文是一種比較容易入門的文體,又是一種極難寫

好的文體。散文家林非先生以為,最為理想的散文作品應具有

以下四方麵內容:一、最能夠觸發讀者長久地感動的;二、最能夠

喚醒讀者回憶起或向往著種種人生境界和自然風光的;三、最能

夠引起讀者深深地思索的;四、最能夠在藝術技巧和語言文采方

麵滿足讀者審美需求的。林非先生對優秀散文作品的要求無疑

是很正確的,本人對此雖有同識,並有所追求,但要讓作品真正

達到以上要求,又談何容易!

很遺憾,我是一個生性散淡、興趣很雜的人。平日裏,下圍

棋,看足球,習書畫,都要耗去不少業餘時間,因此寫作上的不甚

精到,也就在所難免。這是要請讀者諸君予以批評和鑒諒的。

孟濟元

二〇〇一年三月

訪美隨筆

密哈比大沙漠記行

這次訪美曾乘坐旅遊大巴士在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大沙漠中

遊弋了三天,領略到了美國沙漠的風光。

剛入沙漠,不知已進沙漠。因為機場周圍長著很多高大的

樹木,停車場邊上有綠茵茵的草地,花壇上開滿著鮮花,一點也

看不出這個機場是建在沙漠之中的。

離開機場不久,建築物很快減少,綠樹逐漸消失,公路兩邊

袒露出不盡的曠野,曠野裏不見村舍,也見不著農作物,隻有一

條條石塊橫陳的幹涸了的河床漫無目標地向遠方延伸。

車子越朝前走,景象越是荒涼。隻見藍天下遠遠橫臥著連

綿不絕的山巒,山色灰黃,沒有一絲綠色,在陽光下形成一道屏

障似的剪影,整個曠野裏都是緩緩起伏的沙原,從近處看,地上

的沙石顆粒較大,可見尚未充分風化,有些地方還裸露出大大小

小的赭紅色的石頭,看樣子石質還頗堅硬。導遊介紹,我們已經

走過了蘋果山區,進入了密哈比大沙漠。我聽了覺得納悶:剛才

連一株蘋果樹也沒有見著,何來蘋果山區?莫非是哪座山頭像

蘋果不成?至於密哈比大沙漠倒曾聽說過,但它麵積有多大,穿

越這片沙漠需多少時間,我們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