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還能生存得很好的組織都擅長找出事情的優先順序,並能按照順序做。這種情形發生在個人身上時,多數人的煩惱就是有太多事情都必須“優先”處理,而有些人則根本沒有所謂的優先順序。
許多人可能已經把他們待處理事項的優先順序排好了,因此很容易就看出到底會不會太多。就定義來說,怎麼可能同時有18,20或25項你認為很重要且需要“優先處理”的事情呢?雖然沒有法律規定“優先項目”應該要有幾項,但數目應該小於你目前認定的數量。
如果你的“優先項目”實在太多,你可能花多少注意力去處理它們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你隻能專心處理其中幾件,其餘大多數的事則讓它們自生自滅。
當你清楚了自己的優先順序後,就能提醒自己,你現在要做的決定對生活和事業都很重要。這樣,你心中若能保持清明,就能較快做決定,從而使形成的壓力和耗費的精力都較少。
當你確定核心的“優先項目”後,要果斷地放棄一些不重要的小決定,多空出空間來處理重大決定。
一些無關緊要的決定,可以讓別人做或依別人的喜好決定。如同事問你去哪兒吃午飯時,最恰當的答複就是“由你決定”。費那麼多神幹嘛呢?
七、有困境才有希望
許多人一陷入困境,就悲觀失望,並給自己添上很重的壓力,其實,應告訴自己,困境是另一種希望的開始,主動幫自己減壓。
有一個古老的寓言,說是一個缺了小口的圓環,一路出發去尋找丟失的部分。由於缺口,它滾得很慢很慢,欣賞著路上的風景,吹著和煦的風,看著花瓣漸漸伸展,聞著四溢的芳香,甚至和小蟲子說著悄悄話。一天,它尋到了它所缺少的,回複到一個完整的圓環。於是滾速就非常快了,但它再也無法欣賞到路上的美景了。最後,它決定放棄它千辛萬苦尋到的那一小部分,仍做一個不完滿的環。
困境之下,放鬆自己,就能得到另一種東西。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哥本哈根大學的一名學生喬根·裘大,有一次到美國旅遊。他先到華盛頓,下榻威勒飯店,住宿費已經預付。上衣的口袋放著到芝加哥的機票,褲袋裏的錢包放著護照和現金。準備就寢時,他發現皮包不翼而飛,立刻下樓告訴旅館的經理。
“我們會盡力尋找。”經理說。
第二天早上,皮包仍然不見蹤影。他隻身在異鄉,手足無措。打電話向芝加哥的朋友求援?到丹麥使館報告遺失護照?呆坐在警察局等待消息?
突然,他告訴自己:“我要看看華盛頓。我可能沒有機會再來,今天非常寶貴。畢竟,我還有今天晚上到芝加哥的機票,還有很多時間處理錢和護照的問題。如果我現在不暢遊華盛頓,將來就沒有機會了。我可以散步。現在是愉快的時刻。我還是我,和昨天丟掉錢包之前並沒有兩樣。來到美國,我應快樂,享受大都市的一天。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丟掉錢包的不愉快之中。”
他開始徒步旅遊,參觀白官和博物館,爬上華盛頓紀念碑。雖然許多想看的地方,他沒有看到,但所到之處,都盡情暢遊了一番。他買一些花生和糖果在路上吃,免得太餓。
回到丹麥之後,他說美國之行最難忘的回憶,是徒步暢遊華盛頓。他知道把握現在最重要。5天之後,華盛頓警局找到他的皮包和護照,寄給了他。
隻要放鬆自己,告訴自己希望是無所不在的,即使躺在病床上也能思考,並有所創造。
喬治·史提非克躺在伊利諾斯州的退伍軍人醫院療養,他的時間很多,但是,除了讀書和思考之外,能做的事情並不多。
忽然他得到一個靈感。喬治知道很多洗衣店,在燙好的襯衫衣領上加一張硬紙板,防止變形。他寫了幾封信向廠商洽詢,得知這種硬紙板的價格是每千張美金4元。他的構想是,在硬紙板上加印廣告,再以每千張美金1元的低價賣給洗衣店,賺取廣告的利潤。
喬治出院之後,立刻著手進行該事,並持續每天研究、思考、規劃的習慣。
廣告推出之後,喬治發現客戶取回幹淨的襯衫之後,衣領的紙板即丟棄不用。
他問自己:“如何讓客戶保留這些紙板和上麵的廣告呢?”答案閃過他的腦際。
他在紙卡的正麵印上彩色或黑白的廣告,背麵則加進一些新的東西——孩子的著色遊戲、主婦的美味食譜,或全家一起玩的猜謎。有一位丈夫抱怨洗衣的費用激增,後來他才發現妻子竟然為了搜集喬治的食譜,把還可以再穿一天的襯衫提前送洗!
喬治並未以此自滿,他野心勃勃,要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他把每千張美金1元的紙板寄給美國洗衣工會,工會便推薦所有的會員采用他的紙板。因此,喬治有了另外一項重要的發現:給別人你所喜歡及美好的事物,你會得到更多!
喬治的成功,就在於他在病床上,也能積極主動地做能做的事情。
不管你在哪兒,在哪種困境下,總有希望和有益的事情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