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秋季營養飲食2
食飲宜定時定量;
食宜潤燥健身:
秋季宜食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寒涼能清熱,甘味食物的性質滋膩,有緩急、和中、補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
飲食宜熟、熱和軟;
每餐吃的食物宜簡不宜繁: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每食必忌於雜,雜則五味相擾,食之不已,為人作患"。 秋季平補宜芡實
中醫認為,秋季有利於調養生機,去舊更新,是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但秋季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當首推芡實。
芡實,又名雞頭米、水雞頭、雞頭苞等,為睡蓮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國的一些沼澤湖泊中均有生長。近年來藥理學家對它進行研究,發現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極為有益的成分,如蛋白質、鈣、磷、鐵、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C、粗纖維、胡蘿卜素等。中醫認為芡實味甘性平,入脾、腎、胃經,具有滋補強壯、補中益氣、固腎澀精、補脾止瀉、益腎止渴、開胃進食、助氣培元之功能。
芡實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澀精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炒芡實一般藥店有售,因炒製時,要加麥麩,並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製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將芡實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補脾止瀉為主。
秋季使用芡實進補,最簡單的是製作芡實粥:將炒芡實50克倒入鍋內,加水煮開片刻,再加淘洗幹淨的大米100克,粥成即可食用。常吃可健身體,強筋骨,聰耳明目。也可製作芡實糊:將炒熟的芡實1000克研磨成粉,臨服時,取50~100克粉末衝開水調服。隨自己愛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民間常用炒芡實60克,瘦牛肉100克,加調料煮爛食用,也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對於老人脾胃虛弱,便溏腹瀉者,可常服芡實扁豆粥。其製作方法是,取炒芡實30 克,炒扁豆20克,紅棗10枚,糯米100克共加水煮成粥,每日一次。對於老人腎氣虛弱,夜尿多者,可常服芡實金櫻粥。其製作方法是,取生芡實50克,金櫻子20克,粳米100克,加水慢火熬成粥食用。對於老年性支氣管炎、哮喘的患者,在沒有感冒的情況下,可用芡實燉老鴨子服食。具體製作方法是,將老鴨子宰殺後,去毛、內髒、洗淨血水,再把洗淨的生芡實200克裝入鴨腹,置砂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沸後,放入蔥、生薑、料酒,文火燉熬2小時,至鴨肉熟爛即成。食用時加入少許食鹽、味精,吃肉喝湯。
另外,芡實還用於減肥美容,《遵生八箋》中有記載,取生芡實、肥嫩的金銀花莖葉、幹藕各500克,先在鍋內蒸熟,再曬幹,研成粉。每次飯前服10克,用溫開水調成羹服。秋季養生茶療方
茶療方簡便,既可養生又能治病,近年來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和藥理作用,不斷被人們發現,其保健功能和防治疾病功效得到肯定。
在秋季,如能根據自身體質,選用適宜療方,對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定會有益。
蘿卜茶
白蘿卜100克、茶葉5克,加少量食鹽,先將白蘿卜洗淨切片煮爛,略加食鹽調味(勿放味精),再將茶葉用於衝泡5分鍾後倒入蘿卜汁內服用,每天2次不拘時限,有清熱化痰、理氣開胃之功,適用於咳嗽痰多、納食不香等。
白蘿卜營養豐富,含鈣且有藥用價值,可清熱化痰,配茶飲用能清肺熱、化痰濕,少加食鹽既可調味,又可清肺消炎。
薑蘇茶
生薑、蘇葉各3克,將生薑切成細絲,蘇葉洗淨,用開不衝泡10分鍾代茶飲用。每日2劑,上下午各溫服1劑。有疏風散寒、理氣和胃之功,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或有惡心、嘔吐、胃痛腹脹等腸胃不適型感冒。此方以藥代茶,味少而精,實用簡便。
銀耳
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先將銀耳洗淨加水與冰糖(勿用綿白糖)燉熟;再將茶葉泡5分鍾取汁和入銀耳湯,攪拌均勻服用。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之功,適用於陰虛咳嗽。銀耳是食藥兩用滋補佳品,內含蛋白質約10%、碳水化合物65%、無機鹽4%;還含有維生素E以及磷、鐵、鈣、鎂、鉀、鈉等。藥用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
銀耳配冰糖可助滋養潤肺、止咳化痰之力,配茶葉取其消痰火於利濕之中,兼有消炎之功效。
桔紅茶
桔紅3-6克、綠茶5克。用開水衝泡再放鍋內隔水蒸20分鍾後服用。每日1劑隨時飲用,有潤肺消痰;理氣止咳之功,適用於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此茶以桔紅宣中理氣,消痰止咳。茶葉有抗菌消炎作用,以此二味配製,對咳嗽痰多、粘而難以咯出者療效較好。秋季美容的飲食調理
氣田氣候幹燥、涼爽,日照時間減少,氣溫逐漸下降,由於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毛發脫落增多、汗水分泌減少、口苦咽幹、皮膚幹燥和皺紋增多等現象,便秘以更常見,脈搏變沉細,易於疲倦。秋季情緒一般較焦躁,因而血壓波動幅度較大,根據"燥則潤質"的原則,秋天的飲食結構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這是克多吃一些芝麻、蜂蜜、銀耳、乳製品等滋潤食物。脾胃虛弱者,勿吃生冷食物,否則容易引起秋泄。秋天空氣濕度小,風力大,在這樣的氣候下,人體汗液蒸發很快,皮膚容易幹燥,同時從失去的汗液中丟失一部分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等。如果在秋天不注意補充水分和維生素,不僅會出現皮膚幹燥,還會出現維生素缺乏的現象。因此每天早晨起來飲半杯溫開水及服一兩片複合維生素B和一片50毫克的維生素C,午餐喝點瓜菜湯或半碗稀飯,晚上可飲用一些果汁或稀釋的牛奶。這樣不僅對人體健康大為有益,而且對防止秋季肌體衰退變化很有好處。
秋季,天高氣爽,果實累累,是女性們保健的大好季節。身體衰弱的女性在秋季可選用一些"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大棗山藥粥、麥芽滬、糯米八寶粥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可以使用具有健補脾胃作用的蓮子、山藥、扁豆、紅棗等補品。秋季容易出現口幹唇燥等"秋燥"等症候,應選食一些滋養潤燥的食物,燕窩,銀耳最好。對大多數人來講,還是有一白木耳為好。白木耳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鎂、鈣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之效。可將白木耳用水浸泡發脹後,煮熟加糖當點心吃,對治療"秋燥"更為有效。在秋季,大眾化的秋季滋補良品首推百合。百合具有養肺陰、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尤其適於女性食用。
按照中醫"春夏滋陰,冬秋養陰,四季條例,各有所重"的理論,秋日裏我們還應重於養陰護陽,一般來講,秋天最好選擇食用蓮子粥、枸杞粥、牛奶粥以及八寶粥等,也可多吃一些帶有溫補性的牛、養、狗肉之類,以滋陰壯陽、溫補血氣、增強體質抵抗力,起到潤澤髒腑、養顏護膚的效果。秋季多用"山藥糊"
原料:鮮山藥300克,玫瑰醬少許,白糖少許。
方法:以文火煮爛,搗如糊狀,加白糖、玫瑰醬少許拌和,午後食用。山藥善入肺、脾、腎三經。秋時幹燥易致肺虛,耗肺、脾、腎三氣,故常用山藥作為秋季保健養生食品,以此收斂神氣,調攝身心。秋令補粥能禦燥
祖國醫學認為,燥為秋之主氣,稍不注意,人們便會受燥邪侵襲,出現口幹舌燥、幹咳無痰等燥熱病症。適當食粥,則能和胃健脾,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在煮粥時,適當加入梨、蘿卜、芝麻等藥食俱佳的食物,更具有益肺潤燥之功效。
一、梨子粥:梨子2隻,洗淨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於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二、栗子粥:栗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腰腿酸痛、關節痛等。
三、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粳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適於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四、胡蘿卜粥:將胡蘿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胡蘿卜中含有胡蘿卜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皮膚幹燥、口唇幹裂者食用。
五、菊花粥: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風熱、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進補酒以秋冬為宜
一般而言,秋後和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也最適合服用補酒。補酒性溫,有溫陽散寒、補養氣血、調補肝腎等作用,對陽氣虛衰、氣血雙虧、肝腎不足的人最為適宜。
下麵介紹幾種常用的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