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軌跡
——讀《流熒續集》
無數偶然,構成必然,這是自然法則。人亦如此,如一位偉人所言,一個人在他需要社會時,社會已給他作了安排。這就是人生軌跡。世間萬物,無不具有軌跡,大到行星,小到原子,人也不例外。隻是長久與短暫,有形與無形、深與淺之分罷了。
《流熒續集》就是人生軌跡的寫照。記錄了作者陶永輝的一段生活的蹤跡,讀來頗有意味。據作者雲,兒時好學,早年好寫,偶有見報,漸至成癮,一路走來一路寫。《流熒續集》是作者近些年來用於各報刊媒體的部分文章。之前的,有的一時無法收集,有的專業性較強,均未編人;前年應中國作協圖書館之約彙集成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書中諸文以抒情類為主,兼有別樣,以隨筆、散文、雜論形式出現。
至情至性,緊扣生活。言之有物,不失明理。讀來感受頗深,幾近落淚。如《清明》、《愛有所舍》、《生活是條河》、《奶奶的念珠》等;明理的如:《庭訓的流變》、《威足斷想》、《美麗的認錯》、《天堂病》等,讀後使人心中一亮;警策的,如《牌迷五題》、《牌迷續題》、《又想起時傳祥》、《電影的沒落》等,不失為良言。
語言多彩,饒有情趣。閱讀是要有耐心和修養的,如果行文用語,味同嚼臘,甚而疙疙瘩瘩,人們是不願讀的。特別是現在,傳媒形式多而廣且快,猶需要有文字魅力,作者的文字,應當說是具備了這一點。讀其文章,常常有一口氣讀到底,欲罷不能之感。如《學吹口哨》、《外孫大龍》、《月色湖畔》等,這與他的豐富的閱曆、豐富的知識層麵和豐富的語言修養是分不開的。
作者曾插過隊、從過戎、做過工、經過商,後長期從事行政機關人事工作。長期的工作實際和生活積累,是他寫作的深厚源泉;對生活的熱愛和社會責任感,使他至今筆耕不輟;寫作決非易事,是需要有靈性、心血和毅力,“是痛苦著的和快樂著的,痛苦是她的產生過程,快樂是她的分娩之後,而有幸寫作的人痛苦是疊加的,快樂是獨特的”——作者語。願作者,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現讀者麵前。
當然,瑕不掩玉。《續集》中有的文章結構還不夠嚴謹,冗技較多,欠雕琢;有的題裁選材角度還要斟酌,需拓深拓寬,如《市場呼喚啞鈴房》等,但總體上講《續集》已具備一定水準,其中《威足斷想》曾獲2007年II月北京小湯山全國優秀散文獎,略見一斑。
人——來世一遭,兒十年光陰,勿勿而過,可惜可歎。祈求永遠光輝隻是美好的想像而已,但能有“流熒”之跡,亦不失為人生軌跡中的一個小小的亮點,是需要用生命和心血來點燃的。
尤今發表於2010.4.18《淮安日報》
附錄(一)《流熒續集》中後被轉發的:
“庭訓”的流變
父親對自己兒子的要求總是很嚴的。作為兒子的我已不年輕,已是到了不惑之年的人了,又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讀過十多年的書,應該說,無論實踐經驗,人情世故,言談舉止,應做什麼,不做什麼,不謂不知。但每每回家,剛進門時,父親總是帶著審視的目光看著我,說我“走路腰未直起來!”“吃飯喝湯時聲音很大”“坐下來,架二郎腿!”“上班時頭發不整齊”等等。總之,在父親眼裏我似乎還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毛孩子。
盡管父親常常耳提麵命.但這些毛病似乎總未改好或改掉,盡管到家父親每每要批評幾句,但內心卻感到欣慰、充實和仗依。在我這麼大歲數,在大小是個部門頭頭的我來說,仍有人不顧情麵的刺出我的缺點,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和幸福。故而有時候進家門時故意彎一下腰,父親馬上厲聲道:“又來了吧!老說老不改!”趕忙直腰行坐。父親對我如此管教,後來從母親那兒知道,他這樣做,是想時時提醒我,有人管你,怕你在外麵不謹慎,出問題,讓他擔心,所以要對你嚴一些!真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恐怕就是“庭訓”的折射吧!
父親對自己的兒子——我,要求很嚴,近乎苛求,但奇怪的是對我的兒子小波卻不同,關心備至,無以複加,簡直就是奉承,一點點優點長處都被加以誇大,甚至連缺點都說成是“可愛”的而加以掩飾。什麼小波聰明,小波很聽話,小波很懂事!很刻苦,很勤儉呀!實際小波並不勤儉,時常要吃要喝要穿,但父親卻一一答應,百般嗬護,萬般關心,生怕我的兒子受苦、受累、受屈……,幾乎到了讓我不服氣和嫉妒的程度。
但是有一次卻是例外。暑假,上高中一年級的兒子除看書作業外,經常幫助大人洗衣、刷鍋、掃地、做家務,很是討人喜歡。一天公休,愛人從外麵買菜回來,有白菜、菱角、魚、肉等,山藥是專門買回來給我母親補身體用糖喂來吃的。我在看書,父親迷縫著眼睛、戴著耳機在聽收音機,愛人在看電視劇……。好一幅美麗的家庭溫馨圖。看書間隙,見兒子把白菜、魚肉都切好了,正在削山藥,我先是一愣,正要發話,見父親從老光鏡的上方餘光中射向我,撅撅下巴,示意不要多說,並帶一點不易覺察的神秘微笑,這使我很感意外。在往常,父親早跑過去,一邊說,一邊示範,怎麼做,注意什麼,一老一少手把手做起來,現在不但不指正,還不讓別人說,今天怎麼啦?父親也許有父親的道理。
肖d山藥是有講究的,弄不好要難受的!見兒子可笑的不熟練的動作,對付著難以侍奉的滑頭滑腦的山藥,弄得他滿手粘液……。這樣作法將會出現怎樣的情景,我是想見得到的,我忍不住走開了。
不一會,聽見兒子連呼帶叫,幾近哭泣地和他爺爺在說些什麼,我趕忙放下手中的書,跑出去,隻見兒子抓耳撓腮,猶女吠西遊記》中的美猴王,正在全身到處亂挺,越挺越癢,越癢越挺,漸漸地手背、胳膊、胸前一片片紅起來,我煞是著急,父親反倒沉穩,不緊不慢的問起削山藥的前後經過,邊講邊示範。
肖山藥,整個過程中一定要盡量保持手心接觸山藥,因為手心汗腺緊而且少,不易進人人體,不易過敏。據《本草綱目》記載,山藥是一味藥,補人的。削前,須先用刷子把山藥上的泥洗幹淨,然後用一塊抹布包著山藥削,因為山藥粘性大,很滑,不易抓牢,先削一頭,再削另一端,削好洗淨後,清水衝淨雙手,然後再用幾滴醋放在手心搓揉,再擦肥皂衝洗幹淨。手再接觸身體就不會過敏發癢了。沒待說完,我兒子衝著他爺爺吼道:“您為什麼不早說,害得我好苦呀!”這是我首次見到他對爺爺發火,父親扶著小波頭微笑著說:“這樣,以後你就不會忘掉削山藥呀!,還記得你們課文中學過的:‘或困而知之’吧?”兒子雙目凝視,似有所悟,點點頭。
發表於2006.7.23《金陵晚報》副刊
愛有所舍
“魚與熊掌”的道理,是許多中國人所熟知的。有所舍,才有所得,“舍得”,相反相成,而成梵語中的專用語。“愛”也如此。但真正理解並感受至深還是在最近。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有人說“曆練”是人生成長的助推器,是價值連城的財寶,無需申請的專利,這是有道理的,不是嗎?
那是三年前的事,實際算來也就一年多的時間。一天傍晚,我從市委黨校學習班回來。對於經曆過“文革”的80多歲的雙親來說,對“學習班”的恐懼始終不能抹去。30天的擔憂,如今終於結束,他們始信兒子去學習之初的解釋是真的,遂高興不已。父親愛酒, 自斟自飲,就著鄰居家送來的豬蹄……
回來後去久違的市麵看看,作為主管商業的部門領導,這是自然的事。9月18日是個好日子,開業店輔眾多,但對我卻是個痛苦的日子。傍晚,店輔陸續打炸,我才回家。隻見燈光中父親斜倚在衣廚旁,安祥如常,右手持著,左手持杯, 口中啥食,急呼不應。久懼陡喜,不堪承受,風中殘燭,終於熄滅。臨終時沒說上一句話,一月前的送別,竟是永別。至今悔恨不已,不能原諒自己。不該從學習班回來後,沒有在雙親麵前多守候一會兒,多說幾句話;更不該隻顧工作的需要回來就上街。否則,也許不致於此,他老人家可能還健在!
無獨有偶。99年冬天,出奇的冷,我怎麼也沒想到客居在小孩姑姑家的母親會因感冒而永遠離開親人。
農曆二十八,我急忙處理完公務,匆匆趕到母親身旁。母親精神尚好,臉色紅潤。家兄說,要值班,守候母親。我思量,能這麼嚴重?但第二天,即農曆除夕,仍去同母親守歲。這一夜,母親有說不完的話,這大概是她老人家第一次看到兒子這麼耐心地聽她嘮叨,都是一些往日聽熟了的事情。拂曉,母親心滿意足的睡去,蔚聲輕起,繼而時斷時續,我頓時困意全無,盯著毋親的鼻息,心中發慌,趕緊招呼全家,將母親扶在我的背上,從小孩姑姑家背回,沿途不停呼喚著:“媽媽,回家吧!”這是母親在我背上時間最長、走路最遠的一次,也是兒子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最後一次報答。
初一早上、初二一天母親尚在彌留。初三中午12點15分,慈母在北風驟起之際仙逝。
悔不該大冷天沒給母親買一個電熱器,悔不該沒想到母親夜間去衛生間會感冒,悔不該沒將母親送往醫院及時治療……
俗話說“家有一老,勝似一寶”,我有“二寶”,獨以為榮。雙親麵前,童心不泯。出門常囑咐,回家要指撥。五十年朝朝暮暮,五十年風風雨雨,同喜同樂,同愁同憂,一朝失去,悲痛不已。
母親去世的悲痛尚未消失,一月內,愛人偶感不適,一查竟是胃癌。上南京,跑上海,終無效果。麵對現實,胃切除三分之二,腹腔化療,出了問題,把斯力黴素藥水注人皮下,下腹左右兩處各有燒餅大小的腫塊,由紅變紫、發硬,到組織壞死,100天先後又四次進行手術,取出爛肉650多克。 自3月1l日住院至今,靠吃止痛藥生活。
悟以往之不鑒,知來者之可迫。雙親離去,孝道未盡,追悔莫及。豈可不悟,豈可再誤,豈能複轍,豈能忘情;為了前程,不顧小家,未必真君子;愛有所舍,照顧“糟糠”,如何不丈夫。事業發妻皆我所愛,然二者難兼,故不得不作痛苦抉擇。
要說服別人,首先要說服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人,什麼困難都不在話下。
舍去心愛的崗位。上合組織要求,政策需要,幹部年輕化,讓位於青年同誌;也合己意,生性恬靜,想功名,不唯功名,掙脫了“少無適俗韻”的尷尬;下合家境。妻病在身,子女在外,整日奔走,心力不濟。為愛舍愛,於公於私,於家庭,於社會,都相宜,一舉數得。
發表於2000.9.6《漣水快報》《新華網·流熒博客》
外孫大龍
女兒家的小孩,剛滿兩歲,乳名“大龍”,天天放在我家,一天不來,我便騎自行車去接他。我們離不開外孫,他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
找屁。龍兒大解,蹲在一旁,偶爾排空,發出嘟嘟的聲響,他大驚小怪, 口中喃喃:咦咦……左盼右顧,尋尋覓覓,不見蹤影,不知為何發響,響自何處。開始大人並不介意,一次坐自行車回家,途中我小腹轆轆,接著嘟嘟幾聲排空,龍兒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驚叫,由於車來人往,沒去理會。一日午飯,老伴沒注意,嘟嘟幾聲,龍兒立即跳下坐椅,在外婆前後環視,不巧又有聲響,始明響自何處,即用手在其外婆臀部反複找摸,弄得全家人大笑,幾乎噴飯。如此尋覓者數,逼得大人在龍兒麵前不敢放肆,設法文雅排空。
剔牙。大人飯後,常有剔牙之舉,龍兒見狀,非要牙簽不可,以為飯後必須之程序,也學著大人歪頭張嘴,在口中亂挖一通。有時大人不給, 自己去取,搖晃簽盒,滿地牙簽。一次不慎,戳及腮幫,毗牙咧嘴,哇哇大哭,摔慣簽盒。後來看見大人剔牙,舉頭觀望,即使有意把牙簽給他,也嚇得搖頭擺手,直往後退。
喂雞。家有幾隻烏骨雞,遞次買回,前後不和,時常爭鬥,尤其喂食,大人時常用竹竿仲裁,龍兒也在一旁憤憤不平。一次公雞做愛,龍兒以為雞子又在鬥架,即拿起竹竿伸進籠內,亂捅一通,嚇得公雞亂跳。偶爾也學著大人喂雞,小手抓米,腳下跳姍,一路撒去。來到雞籠把手中僅剩的米放進雞槽,沒待放下,雞子爭搶。公雞居先,興許是維護母雞,興許是報竹竿之仇,用它堅硬的嚎啄龍兒小手,嚇得龍兒驚叫大哭,大人立即抱起嗬護,心疼之極,嚴罰公雞。見其手背有蠶豆大小一塊紫斑。以後再也不敢靠近雞籠,即使取球等靠近雞籠附近的玩具,寧可不要,也不去取。假日晌午,去超市為大龍買鞋。中午吃飯,大人們商量到“家樂福”還是“肯德慕”去,大龍聞言即指手背,雞!雞!雞!開始大人沒理會,他繼而發急叫道“雞!”,大人們即才醒開, “肯德基”的“基”與小手背的“雞”的關係,不禁啞言失笑。
吃飯。大龍吃飯,餐具一堆。大碗小碗,筷子勺子,圍嘴毛巾……剛學吃飯,其端碗持筷,夾菜進食之狀,幼稚可笑,讓人心疼。不是將飯送進鼻子,就是送到腮幫,多次試驗,反複實踐,好不容易才送人口內……飯後,杯盤狼借,桌上桌下,到處是撒下飯菜,臉上手上,全是粘粘糊糊;席間,時常學著大人要喝酒,端著小碗與人幹杯,一次真的給了點灑喝,張牙、咧嘴、伸舌、眨眼,趕快用清水過嘴,以後再也不動敢動真的,還常常學著大人給小布娃娃喂奶油、巧克力,弄得布娃娃滿身都是;高興時,硬將自己口中咀嚼過的好吃的食物過給他認為最親的需要敬重的人吃,弄得人難以接受,啼笑皆非。
近來,不知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跟誰學的,吃飯期間,伸腿、蹺腳,非要讓大人給其脫鞋、脫襪。然後,神情凝重、全神貫注,小手挨個撥開腳趾,口中念念有詞,視腳丫有異物的,如有所獲:灰、灰、灰……叫個不停;沒有的,便說:罷罷……很是失望。無視旁人正在吃飯,不管別人感覺如何,即使客人在場,也是如此,大人在旁,忍俊不禁。
稱謂。剛學會說話,隻會喊媽或爸,見到女的或求人幫助的皆叫媽,見到男的或發音粗的皆叫爸,有的小青年見麵故意逗大龍叫爸.樂得嬉皮笑臉;他媽稱外婆為媽,他也稱媽,他媽稱外公為爸,他也稱爸。後來,學會叫爺爺奶奶時,年紀大的女性皆為奶,男的皆為爺。一次當著爺爺麵把伯母也稱奶奶,伯母麵紅耳赤,在場人哈哈大笑。經反複調教,還時常搞錯。
……
經一年來的艱苦努力,大龍終於學會了走路、說話、吃飯……完成了從動物轉化為人的,人類千萬年進化史上的全過程。天天在進步,天天有笑話,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和幸福。
發表於2013.3.《散文選刊》
兩月麻將史
五十來歲,沾染麻將。文人多慮,頗有感悟。照錄於後,就教於眾。
慶幸未沾,耗時勞神。退居二線,賦閑在家,兩月之前,朋友相聚,三者缺一,不會打牌,臨時湊合。經友指點,純屬數學中排列組合之遊戲。頓悟。上場甚豐,頻頻胡牌,令老手瞳目結舌,至此之後,一發不收。上午急忙做飯,飯後緊張趕場,三將不行,非四將不可,打至繁星滿天,腰酸背麻。整日念念不忘打牌,閑談唯牌莫論,除了睡覺、吃飯,全是打牌,不僅擠掉了所有空餘時間,連必須要辦的事,都沒有時間辦,一拖再拖……,如此兩月,回想起來實在後怕,慶幸年輕時沒有沾上此道。
心情緊張,血壓升高。每每聽牌,尤其叫牌,心跳加快,急不可奈。急切抓到聽牌,緊盯每張出牌,一旦抓到胡牌,欣喜無比,心跳愈快。若遇一牌七對、清一色之類,更加飛揚,更是如此。長此以往,心力絞瘁。
神情沮喪,怨天憂人。眼看牌友,不斷胡牌,甚至自摸絕張,而自己不要的牌,偏偏又抓到,乃致打出去後,正中人家叫牌,叫聽包莊,痛恨不已。而需要的牌隻差一張,就可以胡牌,又常常交臂失之,懊悔不已。自掌嘴巴者有之,怨坐位不佳者有之,怨牌友出牌者有之,怨手氣不好者有之,……
六親不認,軸珠必較。有時為某張牌的先後,一個“猴”點的差錯,一毛錢的兌帳……,爭得麵紅耳赤,全不顧親友之情,乃至同場的是父子,母女、兄弟或姐妹都如此,理由是牌場六親不認,軸珠必爭,牌場公理。
心胸狹窄,算計別人。牌場各人,生怕別人先“胡”,設法卡住別人先胡;寧可自己不胡,也不讓別人先胡;單打獨鬥,不與人和。久而久之,心胸狹窄,妒火胸燒,這種心理是中國的“國粹”——“麻將”所獨有的。
如醉如癡,上癮成癖。麻將如鴉片,有毒易上癮,自小自老,十分普及。麻將曆史,淵遠流長,據說上千年,這大概也是一大國粹。有的班可以不上,家務可以不做,正經事可以不辦……但打起麻將,可以夜以繼日;有的弱者、老者,平時“病秧子”似的,但打起麻將卻精神抖擻。
腰酸背痛,庸懶懈怠。一場麻將結束,由於長時間居坐不動,腰酸背痛,頭暈腦漲,兩腿發直,兩眼發花,什麼事也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就想躺下睡覺。
豪豬哲學,糾合之眾。牌友之情,猶如冬日裏的豪豬,為了取暖,豪豬們聚集在一起以得到對方的體溫。一旦擠緊,它們身上的豪刺便刺疼對方,直到不能忍受時,便一轟而散。然而,為了取暖禦寒又聚在一起,又一轟而散……,牌友似乎也是如此。牌場上有時為了一點小事,爭得麵紅耳赤,場後仍爭論不休,比個高低,發誓不與之打牌,但需要打牌又糾合在一處。常發誓,常掌嘴,常糾合,常解散,循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