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林非 肖鳳
懷著濃厚的興趣,拜讀了陶永輝先生的大作《流熒集(三)》。
此書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是描繪家庭親情的。陶先生是性情中人,感情豐富,寫的都是真情實感,讀了他的這些作品,猶如讀了作者的“自敘傳”。從他的童年、少年,到他的戀愛、結婚,直到現在的兒孫滿堂、勤於寫作等等,即使是不認識他本人的讀者,讀完《流熒集(三)》後,也會對他的人生軌跡,有個大概的了解。
在《“庭訓”的流變》中,他寫老父、 自己和兒子三代人之間的深情;在《艾葉飄香》裏,他寫母愛的同時,也寫他與妻子(本是鄰居家的小女孩)如何開始走入戀愛時節;《在那遙遠的地方》中,他寫妻子去青海探親時(當時他在那裏當兵),他們伉儷在浪漫的青海湖畔遊玩,又到藏族牧民家裏做客的情景;《愛有所舍》裏,他寫為了照顧患病的老妻,毅然辭去公職(當時他已出任某局局長),因為“事業發妻皆我所愛,然二者難兼”,所以他決心舍去“心愛的崗位”,回歸家庭等等,這些情節,令人感動。
陶先生愛自己的親人,也愛自己“長於斯”的故鄉漣水。讀《漣漪水韻》,如同看到了一幅水鄉的風俗畫。這幅畫中的景致,與同屬江蘇的蘇州或者周莊不同,它描畫的是漣水特有的風貌,它的“魚”景和“鴨”景,都很獨特,令我這個從未到過漣水的老北京人,過目難忘。
他對故鄉的描寫,常常與對親情的描寫揉合在一起。如在《艾葉飄香》中,在寫漣水端午節的民俗時,可以讀出作者對親人、對故鄉的濃情蜜意。在《回歸滋味》、《喜自尋常白性家》、《幸福時刻》等篇裏,有對已故雙親的思念,有對今日幸福生活的的感悟,有對故鄉巨大發展變化的介紹。他對故土的依戀和熱愛,溢於言表。
陶先生當過插隊知青、解放軍戰士、大學生,後來長期任公務員,這樣豐富的閱曆,使他也很關注社會問題。他讚賞清廉節儉的諸葛亮(《諸葛亮廉檢二三事》),也讚賞樸素勤儉的前任駐華大使駱家輝(《駱家輝“裸行上任”》),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價值取向。他有社會責任感,關心環保,在《燕子你在哪裏?》等篇中,可見端倪。
陶先生熱愛大自然,《椰頌》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作者把椰樹擬人化,寫出了“椰君子”剛毅、頑強、正直的品格與英武、偉岸的形象,讀後印象深刻,真是一篇美文。
陶永輝先生出身於中文專業,語言文字功底深厚,他不僅寫散文,還寫詩,不僅寫白話文,還寫文言文。比如《登塔賦》,他就先寫了一篇文言文,之後又把它翻譯成白話文,讀來覺得十分有趣。
我比陶先生年長,每逢看到比我年輕的文友,仍堅持嚴肅文學的寫作,都會感到很欣慰。祝願陶先生今後寫出更多佳作。
2015年元月於北京
林非: 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教育家。 中國散文協會名譽會長, 中國魯迅學會前會長,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學位導師。 出版散文研究、魯迅研究、散文集等文學巨著三十多部。1931年生於江蘇海門,1955年畢業於複旦大學中文係。
肖鳳:林非先生夫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 出版《蕭紅傳》、《廬隱傳》、《冰心傳》、《韓國之旅》、《文學與愛情》、《幸福家教》、《肖鳳文集》等。1937年生於北京,195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