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1 / 3)

第三十一章

她象別的青少年那樣,尋覓愛情,尋覓小愛人,以便周末和他一起玩爸爸、媽媽的遊戲,躲到汽車房換上去舞會的夜禮服,帶上一瓶葡萄酒,酒瓶上放一根蠟燭,再放在野營的桌上。

當代女大學生興衝衝地和男友們騎上自行車,在外麵宛若小爸爸,小媽媽般地玩個夠,然後分手回家。他們的爸爸媽媽——真正的爸爸媽媽——躲在窗簾後窺伺著他們。這些20歲左右的孩子往往很晚才回家。

她們實在令父母頭痛。她們不再在學校飯堂吃飯,卻跑到快餐店的角落,吃炸土豆、漢堡包、一麵與異性朋友脈脈含情相對,願呆多久都行,他們是自由的。

今天為人父母的很注意孩子們的自由問題,包括性方麵。他們盡量遷就子女們的行為。性革命浪潮還未過去,有些青少年躲在廁所裏偷偷抽煙,把薩特的小說《惡心》藏在抽屜裏讀,都相信人們不久將親若兄弟。城裏有避孕丸,但禁止吃。膽大的新潮女子偷偷到計劃生育處尋找這些藥丸,小夥子買避孕套,到店裏買橡皮球,不向婦女要藥。

大夥都夢想進大學,以便結交異性朋友,小夥子偷偷溜進姑娘的宿舍……

做父母的早已忐忑不安,惶惶然抓緊時間管教子女,青年們悄悄交談男女做愛的奧秘,講究夫婦義務的時代已經過去。

女大學生們在父母的管束下,不是偷偷地流產,便是堂而皇之地結婚。她們一見鍾情,隨便做愛,不是在校園的山上而是在床上做,多好玩!好象施了魔法,瞬間就從少年變為成人!

麵對這種危機,做父母的采取兩種態度,一種是不得不違心地為子女們張羅婚事,準備好兩個房間,因為邊對小夫婦很快就要生兒育女啦!

另一種是嗬斥子女:“讀完書再談戀愛,不要虛度年華,理智一些!”但這種鴕鳥政策是危險的,他們不久便發現兒子們長大了。木已成舟,隻好將就啦,幸而一切都已準備就諸。

早婚的那些女大學過早地失去青春,雖沒經過戰禍,卻備嚐鍋、盆、碗、碟、奶瓶、尿布之苦。

她們指望誌同道合,攜手前進,但眨眼之間幻想宣告幻滅。他們擺脫了父母管束卻被自己的兒女束傅……

初戀的美夢碰到現實便化為泡影,夫婦共同性生活10年、15年之後,還能存下多少幻想!

美國巴佛爾.德爾夥寫的第一部小說《黎明的孩子》描述的就是一對早婚夫婦,男主角特裏斯當,女主角卡米爾,年齡15至17歲,他們相愛,由於孤獨和無聊,他們的戀情迅速發展,當時他們正在療養所治療肺病。

他們太不謹慎了。不久,卡米爾懷了孕。她明白自己不處於人世。這個將出生的孩子將是使她活下去的希望,而他也不想她失去寶貝。孩子生下來,卡米爾死了。特裏斯當獨立撫養孩子。他對生活失去興趣,小生命常使他憶起已死亡的初戀。他過量酗酒而中毒,他無法駕馭自己的命運,終於自殺了事。

作者巴特裏克是4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尚在幼年。他談論他是怎樣構思這本小說的。

我創作的小說以初戀為主題,我早就醞釀這個主題了。青少年時期已撰寫了初稿,現在不過是朝花夕拾而已。

我十分了解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對青少年來說,生活是不好對付的,誰也難料自己會出什麼事,尤其是感情生活、愛情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麵。對於他們都是新鮮的。他們缺乏生活經驗,父母的勸告又聽不入耳,時常瞞住父母胡作非為……我是在書堆中度過青少年時代的,我生性膽怯,內向,靦腆,沒有朋友,不和任何人來往,我隻和小說(那時流行袖珍本小說)裏的人物談。

我不了解外界的生活和人情事故,在女孩子麵前噤若寒蟬,拘謹笨拙,但又熱衷於狂飆式的生活,走向極端,多愁善感,幼稚。

我塑造的女主角卡米爾還是這種年齡的化身:她年紀輕輕就懷了孕,身體孱弱,重病在身。我認為懷孕的婦女很值得描寫,有些男子為此狼狽不堪……我覺得這個主題不錯。此外,我喜歡孩子,喜歡做父親。

我的書又是描生與死的,主人公的生活經曆跌宕曲折。卡米爾去了,愛情完了,特裏斯當萬念俱灰。你認為他們的初戀是一生中最美好、最強烈的感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隻是憑主觀願望培養孩子,方法生硬古板。他疾病纏身,把性愛看得高於一切,他不象成年人那樣恐懼死亡,卻盡知及時行動的重要。

女主人公卡米爾在60年代初期算得上是很開放的女性,她預感在世之日無多而早熟,那個時候未婚生育是聳人聽聞的非同小可的大事,她可真是個反叛性格的女性,現在對這類現象已經司空見慣(城裏人對此仍認為是愚蠢的,軟弱無能的表現……)

過早體驗人生對青少年是有害的,早婚的女大學生缺乏生活經驗,造成種種惡果,下麵例子可說明這個問題。

小玲25歲,她在長沙郊區任小學教員,18歲剛上大二時她生了個女孩。她回憶道:

這真是一個悲劇,典型的悲劇。我不敢相信自己竟懷孕。何況我的戀愛又是失敗的,造成了心靈的創傷。

父母咒罵我,不準我把孩子生下來。我很反感,堅決要生孩子,我結了婚,他比我大多了。我結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有個爸爸。我認為孩子就是愛情。為了愛情,我對丈夫的愛也削弱了,我丈夫為此生我的氣。

我與朋友的關係也疏遠了,我隻和年長的家庭婦女來往,我也沒念成書,那是1986年,大家都不念書。為了改善家庭生活,我兼上一些課,一麵照料我的孩子小貝貝。

有時我大發脾氣,這些沒完沒了的家務,跑街買菜,洗洗刷刷,喂小孩……經濟拮據,房子太小,孩子把你的頭發弄亂……與我同齡的女友們瞧不起我,認為我落後,隻曉得圍著鍋台轉。

我不得不放棄學業,與光輝的未來告別,未老先衰,沒有節日,沒有娛樂,我丈夫也輟學了,撫養孩子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18歲便結婚成家未免為時太早。美國電影偏導奧裏維.諾林偏導的第一部影片《告別學校》反映的主題便是這個。3年前這部電影獲得成功。影片中的主人公才15歲。作者本人很早就做了父親,但他對早婚卻是肯定的。

我和父母的關係不好,因此我很早結婚另立門戶,在新的家庭裏尋找溫暖。我編導的電影反映的也是這個主題,孩子們由於缺乏父母之愛便另起爐灶,自己當爸爸媽媽。

孩子們希望早日成人,需要找個榜樣,如果找不到可以效仿的,他們就找個人做為依靠,在同齡的朋友們中尋找支柱。我就是這樣綴了學,我的妻子也如是。我什麼活都幹,小工、夥計不論。

離開父母的家另立門戶,其實不過從一個夢想跳進另一個夢想,這一類青少年多是性格軟弱的。為了醫治家庭常給他們的創傷,於是痛苦地摸索人生之路。這樣做似乎是繞彎路,因為大家走的不是這條路。他們跨越了難關,我自認為跨越了……,年輕的夫妻互相保護著,築了一個巢,躲在裏麵應付艱苦的生活。

有一天他們將從這巢裏鑽出來,當他們成熟了的時候,當他們互相幫助著長大了的時候。

我女兒18歲了,幸好她不因有我這麼一個年輕爸爸難為情。

今天的年輕人跟我們那個時候不同了,他們在父母家裏很幸福。過早結婚成家,對於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不啻是個打擊。

做父母的過分地管束孩子或管教無方會逼使孩子脫離家庭。

林勇是小說家,今年27歲。

我先後學過36門不同的專業,但一無所獲。

我在音樂學院認識了瑪麗,我們經常在假期一起外出巡回演出。

我20歲,她18歲。我和她戀愛已不是第一回了,我剛與一位杭州美人分了手。但我是頭一回與一個女人過夫妻生活。我們決心同甘共苦,設計了一套適合於我們的生活方式。我敞開大門,許多朋友探訪,天天象過節,大家一起喝酒唱歌,嘻嘻哈哈,通宵達旦。

我們的兒子小蓮蓮出生了。我們並不把他作為累贅,而是把他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出外時常常帶著他。很早教會他穿衣、吃飯,自己上學,從不包辦他的事,他也很懂事。

我敢說,我和瑪麗的婚姻是成功的,我們相濡以沫,一起教育下一代。如果不是她的鼓勵,我不會拿起筆杆而且獲得成功。我雖然自知有寫作能力,可是我需要動力,需要鼓勵,尤其是愛情的動力。

她的事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演員不易成功。對於從事戲劇和電影事業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天賦和本人是否熱愛這份事業。

假如僅有一個角色,卻有三個有天份的女演員競爭,那麼,常常是那個與導演關係最好的女演員獲選,其中原因微妙複雜了。

瑪麗因為有了我,從不拒演分配給她的角色,有時她不能演她喜愛的角色,隻能自認運氣欠佳或是時機不巧,她心裏明白。

我們努力避免過千篇一律的單調、平淡的生活,希望結識朋友,改變生活方式,但往往不如人意,有時我們不得不暫時分別。

瑪麗快當演員了。她要親自編導電影,新的生活等待著她。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一條原則:誌同道合,相處和諧。

我們互相勉勵,互信互愛。這是感情深厚的基礎,一旦失去這條,我們夫婦的意義就不存在了。

對於夫婦來說法,相互勉勵是改善關係的關鍵,感情上的支持尤為重要。

許多早婚的少年夫妻犯了這樣一條錯誤:他們不是嚴肅地對待生活,而是鬧著玩,他們想學成人那樣生活,但因社會經驗不足而失望。

“總的來說,早婚的夫婦大多悔之莫及,有孩子的稍好一些。”

但也有一些少年夫婦始終不渝,同舟共濟,對付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張克加講起她的生活經曆就象神話,但都是真實的事情。她現在已經27歲了。她回憶道:

結婚時我念大學四年級,正好20歲。事先未經深思熟慮,因為我未婚先孕,隻得退學。父母從此大為惱火,不斷咒罵我丟了他們的臉。

我不願意像父母那樣多產。但在具有傳統觀念的家庭裏,避孕很困難,父母反對我們做他們不原做、不曾做的事。

我父親常說:你們既然願意降生在這個家,我就全部的接受下來。為了不要有5個以上的孩子,我簡直是在吃毒藥。言下之意,我不能隨便避孕。我母親為性欲付出了代價,我也必須依樣畫葫蘆。不生孩子就是罪,這種負擔是很重的。

我想擺脫父母令人窒息的管束。當時我快取得學士學位。本來可以暫不結婚,自由自在地生活。

我希望早日成為真正的成年人,父母為孩子付出了代價,要報答,照料他們,我不願拖累父母而被看作是不懂事的娃娃。

我和大個子認識了七八個月就結了婚,我們是在中山大學認識的,我認為我們的愛情是牢固的。我不象一般少婦,婚後埋頭家務,我又續續上成人大學。我們把女兒給人照料,或者帶著她各處走。

我倆常出門赴宴,女兒很乖,當我們之中有一個要去上課時,另一個就留下來照她。我一點也不覺得疲勞,而且高興。我們是高高興興結婚的。孩子也不成為累贅。而我的父母卻把養孩子視為差事,我實在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