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高血脂症的診斷與防治
一、 高脂血症的診斷
(一)臨床上常簡單地分為以下四類:
1.高膽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與tg水平均增高。
3.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減低。
(二)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為:
1.原發性高脂血症。
2.繼發性高脂血症:常見的病因為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腎病綜合征。
二、 高脂血症的預防
預防措施以飲食控製為主,也包括生活方式調節措施。方法主要依靠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廣泛和反複的健康教育,並與整個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防治的衛生宣教相結合。目的是使人群中血脂保持在較低水平或降低,以普遍提高健康水平。
三、高脂血症治療
(一)非藥物治療
包括飲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調節,用於預防血脂過高,是高脂血症治療的基礎。
1. 飲食調節:保持合適的體重,降低過高的血脂,糾正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控製總熱量,減少脂肪,尤其是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的攝人量,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2. 其他非藥物治療:減肥健身、運動鍛煉、戒煙限酒。改善脂質代謝,減少危險因素,降低血脂水平。
(二)藥物治療
經調整飲食及改善生活方式3-6個月後,血清tc、ldl-c、tg及hdl-c仍在需藥物治療水平者,應合理選藥,進行藥物治療。
對同時伴有兩個以上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患者,或曾心肌梗塞,或目前仍有頻繁發作心絞痛的冠心病患者,或雖無冠心病但有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者,尤應積極加強藥物治療。
已有冠心病或已有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者,經1-2個月調整飲食及改善生活方式治療後,即使血清tc水平在5.2mmol/l(200mg/d1)以上,或血清tg水平在2.3mmo1/l(200mg/dl)以上,也應積極進行藥物治療,設法使血清tc水平達4.1mmo1/l(160mg/d1)以下,使血清tg水平達1.8mmo1/l(160mg/dl)以下。用藥同時,仍應堅持調整飲食及改善生活方式。已有冠心病的患者,藥物治療也可與調整飲食及改善生活方式同時開始。2. 膽固醇與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比平常多出許多的狀態。在血液中流通的脂肪除了膽固醇,還有中性脂肪、磷脂肪(能溶於油和水的脂肪),以及遊離脂肪酸(脂肪分解所形成的物質),這些物質藉由血液運送至全身,配合各個組織的需要來加以利用。
血脂肪中,被視為成人病要因之一的壞蛋,就是膽固醇。膽因醇本身是細胞膜、副腎皮質荷爾蒙及性荷爾蒙所需的材料,也是分解脂肪所需之膽汁酸的原料,對身體而言,的確是不可缺少的物質。但是在血液中的含量過多時,就會沉澱附著於血液管壁,引起動脈硬化。此外,膽固醇也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有關。
所謂的膽固醇,因為不溶於水,所以在血液中與脂蛋白結合而形成顆粒狀。至於脂蛋白也因種類的不同,具有各種不同的作用。
俗稱壞膽固醇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ldl),這種擁有較大脂蛋白的膽固醇,正是會進入人體組織的膽固醇。所謂的好膽固醇,則是高密度脂蛋白(hdl),是擁有較小脂蛋白膽固醇;hdl和ldl的作用相反,能將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送回肝髒。
因此,如果ldl和hdl能維持平衡,就不會發生問題。但是肥胖的人,不單隻有膽固醇值較高,同時擁有的ldl較多,而hdl較少,所以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等疾病。 3. 慢性病乃病從口入
1、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病是指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一係列疾病。具有病程長、病因複雜、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遷延性、無自愈性和很少的治愈的特點的一大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