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1. “坐月子不洗澡不刷牙”毫無道理

受民間習俗影響,一些產婦在產後一個月內不洗澡、不刷牙,也不洗頭、不梳頭,生怕留下頭疼、牙疼等“後遺症”。專家認為,這種做法毫無道理,既不符合衛生要求,又會影響身體健康。

專家介紹說,產婦在產後汗腺分泌很活躍,乳房脹會溢奶,下身又有惡露,因此,產婦應比平時更講究衛生。正常分娩的產婦一周後就可以用溫水洗澡,但要淋浴不宜盆浴。還要經常梳洗頭發,尤其在夏天,頭皮的汗液和油脂分泌旺盛,若長期不梳洗,極易引起細菌感染,影響母嬰健康。

由於月子中食用大量糖類,容易引起齲齒、牙周炎和各種口腔疾病,所以,產婦應勤漱口、刷牙。最好用溫水,不要太燙,以感覺舒適為宜。專家表示,產婦每天照常洗臉、刷牙、梳頭,經常洗頭、洗澡,既不會引起牙疼、牙齒過早鬆動、掉牙等,也不會過早地掉頭發。相反,每天保持清潔、舒適,更有利於身心健康。 沈汝發 塗洪長 2. 成人也得麻疹

麻疹是一種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流行,兒童發病率最高。隨著全國計劃免疫工作的實施,麻疹發病率得到有效控製,隻有接種麻疹疫苗失敗的兒童才發病,而成人在兒童時期接種疫苗得到保護,隨著年齡增大,保護性抗體量逐年下降最終成為易感者進而發病。所以冬春季發熱者,不僅兒童,而且成年人,都要警惕麻疹病毒。

麻疹病人是麻疹惟一傳染源,傳染期為潛伏期末到出疹後5天。典型臨床表現是病程1至3天出現發熱、咳嗽、噴嚏、流淚、畏光、眼內分泌物增多,發熱第4天出疹,自耳後發際漸至麵、頸、軀幹及四肢,最後達手掌和足底。皮疹為充血性,指壓色退,出疹3至5天,達到高峰後體溫開始下降,皮疹按出疹順序消退,伴有糠狀脫屑及淺褐色色素沉著。

成人麻疹較兒童為重,70%至80%並發肺功能損害,麻疹常見並發症有肺炎、喉炎,嚴重者並發心功能不全,腦炎及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及時治療預後良好。

治療麻疹,重在加強護理,對症處理和治療並發症,患者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及溫度、濕度適宜,尤其要注意口、身、眼、皮膚的護理,給予足夠水分及易消化富營養的食物。有並發症者必須及早到專科醫院住院治療。 石市第五醫院副主任醫師 陳翠英 3. 你想幸福 快快走路

什麼是幸福?古往今來,眾說紛紜。但筆者看來,身體健康無論如何應該算得上是幸福之一。身體健康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好像不在話下,可一旦上了年紀或身體不行了,才會感到健康原來是那麼的重要,什麼日進鬥金、家財萬貫,都不如有一個強健的身體。

一位長期從事機關工作的朋友,十幾年來一直毫不吝惜地透支著健康。去年的一次體檢,著實讓他嚇了一跳,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不正常,患脂肪肝。他一時情緒低落,亂了方寸,請教醫生得到的回答是,不妨來些“徒手行進法”。於是,他放棄了坐班車,堅持每天步行上下班,半年下來,竟從中感受到許多美妙之處,三項指標恢複正常,對步行上下班還欲罷不能了。

生命在於運動,是運動賦予生命的活力。有病的人通過步行運動能夠促進健康,沒病的人也可以借此增進健康。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在人的一生中身體的健康是讓人最感愜意和幸福的事。要擁有健康,就要從走路這個最簡單、最容易的事情做起,持之以恒,健康幸福就在我們的腳下。

人體全身的每個部位都在腳底有相應的反射區,中醫學告訴我們,聯係五髒的足六經脈都源於足底。走路能激發五髒六腑的機能和活力,使呼吸、循環、消化係統的功能和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得到增強,進而提高免疫力,促進病體恢複。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百練不如一走”,“走路為百練之祖”的道理所在。當然,人與人之間的身體素質是存在差別的,走路也要量力而行,因人而異。對患有疾病身體不是很強壯的人,要注意適度,可以緩行,身體強壯的可以快走,走的時間長些。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人們受到各種壓力。要在職場中有所作為,一個強壯的身體是必備條件,而安步當車可以說是最好的運動。醫學專家洪昭光曾說過,步行堅持一年以上,動脈硬化包塊可以自行消除,堅持步行鍛煉還可以降低血壓、膽固醇,增強心搏輸出量,調整代謝,防治糖尿病等。如果有條件,能經常在森林公園之間徜徉漫步,不僅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還能達到陶冶情操、悅愉精神的效果,對恢複健康大有裨益。

步行運動應成為我們追求幸福的必修課,要活到老走到老。古希臘人曾在山涯上刻下名言:如果你想強壯,快快走路吧!如果你想健康,快快走路吧!如果你想聰明,快快走路吧!在這裏,我們不妨補充一句,如果你想幸福,快快走路吧! 董恩中 4. 家庭小藥箱勿成“隱形殺手”

如今,備些常用藥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習慣,不少家庭都準備了家庭小藥箱。但是,家庭小藥箱在方便之餘存在的安全隱患令人擔憂。

一些家庭的安全用藥的意識比較淡薄,家庭藥箱普遍有過期藥品和無任何標識的假藥,並且內服藥與外用藥混放,緊急時易弄錯。專家呼籲市民要經常清理家庭藥箱,並建議有關部門在各社區設立過期藥品回收點,廣泛開展用藥安全知識教育。

專家認為,家庭藥箱有些常備藥有一定的配伍禁忌,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像絡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天隻能服一片,長期服用會造成白細胞減少。服用這類藥物後,最好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內服藥與外用藥要分類存放,避免緊急時弄錯。無任何標識的藥品,即使有一定的效果,也是典型的假藥,市民最好不要服用。

專家建議,處方藥一定要在醫生的囑咐下使用,非處方藥可自行購買少量,不能囤積太多。如果生病應及時就醫,藥品隨買隨用。 韋日成 5. 介入治療可有效控製癌痛

7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症狀,難忍的疼痛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還直接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專家表示,大部分的癌痛是可以控製的,除了藥物等常規治療外,介入治療的出現也為晚期癌痛患者提供了新選擇。

我國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患者遭受癌痛折磨,其中30-45%為中度和重度疼痛。實體腫瘤壓迫周圍組織和神經係統會產生疼痛,化療等治療方式也能造成疼痛。越早期進行鎮痛治療,效果越佳,遠期效果越好。以嗎啡為主的藥物治療仍然是遏製癌痛的有效方式。但是,許多患者出於擔心服用嗎啡成癮、隨著疼痛加劇不再有高效性、產生副作用等,對藥物治療產生抗拒心理。

隨著癌痛治療的進展,介入治療成為其中的重要手段。除了毀損疼痛相關神經外,對生存期小於3個月的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腔持續給藥是一種理想的選擇。醫生還可以為生存期較長的患者植入蛛網膜下腔藥泵,通過電腦係統,根據病人疼痛強度隨時調整嗎啡劑量,讓病人在無痛或者微痛中度過人生的最後歲月。 仇逸 6. 先心病公益救助在行動

為了喚起全社會對先心病患兒的關愛,去年8月,省婦聯、省少年兒童基金會和河北醫大一院共同實施了“救助貧困危難兒童愛心工程非手術治療先心病公益行動”,當年救治貧困先心病患兒100名,成功率達100%。今年,這項救助活動被列為省政府十項民心工程。為此,河北醫大一院今年將累計投入救助資金1000萬元,救助600名至800名先心病患兒。前不久,醫大一院還投資200多萬元,專門購置了先心病普查快車和配套的彩超設備,並組織醫務人員下基層開展健康普查和宣傳活動。

為了給廣大先心病患兒創建一個係統性的、良好的康複環境,醫大一院還成立了“先心病愛心家園”,凡是在醫院報名的包括已做手術的患兒都是“愛心家園”的成員,醫院發給每人一張“愛心家園卡”,並給他們提供一係列關愛服務:減免40%—60%的治療費用,對其隨訪1年,並定期接受免費返院複查和體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