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溝通很重要1(1 / 3)

第一章溝通很重要1

引言:在溝通的辭典裏,不僅要有自信和勇氣,亦要有“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的心靈詮釋。

何謂溝通的直通車?——溝通中的前奏曲,無非就是克服說話的膽怯心理,增強自信的勇氣 ,讓恐懼遠離人性弱點的區域。由此,溝通必將獲得意想不到的碩果。

溝通,其實就是一種心與心的較量。 ■克服說話時的膽怯心理

善於言辭,無疑對每個人的事業和生活都裨益無窮;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演說家,更是令 人豔羨,使人崇拜。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高超的語言技巧,我們周 圍也確實不乏不善說話、沉默寡言之人。

一些人天生性格內向、孤癖,存在著對說話的膽怯心理。

“我總是不敢在人麵前講話、發言,那會使我心跳加快,腦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地承 認自己說話的膽怯,而且對此頗為苦惱。

往往每一個說話膽怯的人都以為怯場的隻是自己,以為別人並不怯場,總是在想:“為什麼 隻有自己這樣呢?”其實,那並非某個人所特有的現象,隻不過別人對於怯場狀態不太注意 而已。

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大凡是人,都或多或少在說話方麵有著不健康的心理,而緊張和 恐 懼便是這些不健康心理的突出表現形式,是影響人們進行正常說話和語言交流的明顯障礙。

每當我們打開電視機時,往往會被一些瀟灑大方、表達自如的節目主持人所折服;每當我們 打開收音機時,也往往會被一些口若懸河、音色優美的播音員所傾倒。其實,他們也並非如 我們所想象的那樣說話時無憂無慮,應付自如。他們也一樣常常怯場。據聞,日本某演員臨 近自己拍片的時候就想上廁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鍾。美國某播音員,起初每次臨播音,都 要 先到浴室去洗一次澡,不這樣,播音時就不能鎮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進行現場直播,他便 不得不提前到達目的地,並在直播現場尋找浴室。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出現說話膽怯的情況,那麼,怯場則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怯場時,明顯 症狀是臉紅、心撲通撲通地跳、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等。如果此刻說話者想到:“怯場啦 !怎麼辦呀!”他就會因慌張而說不出話來。但是,如果他當時想到的是:“換了任何一個人 遇此情景,都會怯場。”他會隨之而鎮靜下來,很快恢複正常。所以,正確地對待怯場非常 重要。

美國某年輕議員在向一位年老而富有經驗的議員請教時說:“我在演說之前,心裏老是撲通 撲通跳,這是否正常?”年老的議員則回答道:“那是因為你對於你要說的話進行著認真的 考慮,這是必然的。即使你到了我這個年齡,也難免會出現如此情況。”

台灣某名歌星這樣說過:“每當麵對觀眾,如果我不怯場,那時我做歌手的生命也就停止 了。”此話表明了這位歌星對於每一次演唱都是全力以赴,認真對待。如果他馬馬虎虎地行 事,覺得湊合唱完就行了,那他就可能不會怯場。

由此可見,說話膽怯是一種非常正常而又極其普遍的情況,它有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的任何 一次與他人的交談中,而絕非個別人的語言方麵的缺陷。那些常因自己說話膽怯而煩惱的人 ,大可不必為此擔心,而應該振作精神,努力克服這種困難。

■專家談怯場

曾在日本演說藝術界居於首位的德川夢聲先生,可以稱得上是一大鐵嘴,被譽為“演說名人 ”。以下有一段話,是他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場經驗,所發表的關於演講的看法。讀完他的這 段話,大家也許會更明白為什麼人人都會有說話時的緊張、恐懼心理。

德川夢聲先生說:

“上台發表演說之前,無論任何人,都會感到緊張,都無法鎮靜下來。你也許會問:

‘唉!像你這樣身經百戰,見過了大大小小各種場麵的職業演說家,還會緊張嗎?’

像這種問題,我不知被問過多少次了,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們,無論是怎樣熟練的老手,也 無法完全不緊張,因為,不管演講或座談,總是得開口,這就必須認真地去做才行。

當然,如果是對我所熟悉的一群聽眾,說些很平常的內容,有時也會毫無感覺的。就好像教 師對他班上的學生講課一樣,沒什麼好緊張的。

但如果是在陌生的場所,又不知道聽眾的身份的時候,就算是一流的名演說家,也會感到緊 張的。”

德川夢聲先生表示:

“演講雖說是我的職業,但是我卻不喜歡在眾人麵前高談闊論,總希望能盡量躲掉。我所喜 歡的是和談得來的朋友閑話聊天,因為我並非討厭說話這件事,而是討厭正正經經地說話。

剛剛提到的,在上台演講前的不安心情,我很不喜歡;而在演講中途的緊張情緒,也不是一 種好的感覺,下了台之後,那種揮之不去的餘悸,更令我受不了。

比方說,準備了幾個固定的笑話或小故事,隻在上台時把它們搬出來說一說,說完後也不會 有什麼餘悸。因為可以預料不會發生什麼嚴重的錯誤,所以並沒有什麼煩悶的心情。但是, 以我個人來說,常有機會在陌生場合作一次演講,那麼,失敗的比例也就會比較高了。

所以,老實說,在我要上台演講前,大多無法作好完整的事前準備,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說 得非常完美無缺,那除非是神了。”

德川先生最後認為:

“造成演講的失敗,有兩種可能原因:

第一,說話的方式和技巧的疏忽。

第二,個人的修養還不夠好。有時會留給聽眾一個無禮的壞印象,有時甚至被別人輕視,那 就真的失敗了。

這兩種情形都會帶來不好的餘味,但從我來看,後者應該更為深刻,更會讓自己感到難過。 然而,有什麼方法能夠讓自己不因失敗而痛苦呢?答案是:根本沒有。

因為,既然以演說為職業,那麼失敗後的傷感就是必須付出的稅,如果演講者想要以巧妙的 方式逃稅的話,真是太天真了。

在社會上,有些職業演說家,始終能夠保持很好的心情,對他們而言,餘味幾乎是百分之百 的好,所以他們是不用納稅的。也因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失敗,他們當然活得非常快樂。不 過這種人卻永遠不可能有某種進步。”

這一番話告訴我們:人人都有緊張、恐懼的說話心理,職業演說名家也不例外;人人都 會在說話時出現失敗,因為我們是人而不是神。同時,他又告誡我們:不管經過多少 次的失敗, 都沒有關係,都不要緊張,要緊的是應繼續勇敢地去重新開始。隻有這樣,才能一點一 滴地進步,達到上乘的境界。

總之,一個人有緊張、恐懼說話的不健康心理,並不奇怪,也並不可怕,我們應該正確對待 這種情況的出現。另外,我們應該花更大的精力和較大的功夫分析它,找到科學的解決辦法 。

■恐懼心理並非偶然

雖然人人都可能會有說話膽怯的心理,但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卻又可能是千差萬別的。比如 ,有的人可以跟親朋好友聊上一兩個小時;有的人打起電話來一聊就是老半天,主題源源不 斷,越說越起勁;有些人經常能說出一些讓人大笑或使人感興趣的事,可謂是相當會說話, 但是,真正到了正式場合,麵對一大群人或是廣播用的麥克風,他們就不知所措了。這是為 什麼呢?

有的學者通過長期觀察發現,造成這種緊張、恐懼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第一,不想獻醜。這些人的想法是,隻要我不在他人麵前暴露自己,別人也就不會知道我的 缺點。但是一旦在眾人麵前說話,自己的粗淺根底,拙劣看法都會暴露出來了,那麼從此以 後,哪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說話更穩妥。

其實,隻要你認真地發揮全力,誠誠懇懇地把話說出來,不必踮高足尖來充內行,相信必會 有不錯的表現。

第二,不知道該如何組織說話的內容,就像被硬拉到陌生的世界一樣,所以會感到驚惶。

其實,隻要我們看清造成自己緊張、恐懼心理的原因,科學地分析它,就會意外地發現根本 沒有什麼好怕的。

有的人怕自己才疏學淺被別人知道,於是就裝出一副什麼都懂的樣子,結果弄巧成拙,被人 貽笑,實在可憐可鄙,而且根本沒有必要。

試想,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和一個一流的演說家,同樣在人前發表意見時,誰的壓力比較大呢 ?對於一個不善言辭的人,社會上的人或聽眾並不會對他有多大的期待,想想這點,就不應 該緊張了,就可以安心了。然而,對於知識淵博、談吐自如的演說家,大家卻都寄厚望於他 ,會對他的演說作錄音、記筆記,這樣高度的關心和注意,理所當然會造成台上的人心中無 比的壓力。因此,那些被視為大人物者,在上台演講或致詞前,自己的心經常是非常緊張的 ,隻不過別人很難看得出而已。

如果一位知名人物,在承受巨大的壓力下,卻一點也不緊張的話,那隻能說他對這種壓力毫 不在乎,但是就一位說話技巧不夠嫻熟的人來說,恐怕還很難達到這種心境。他很可能在上 台之前想著:我一定要成功,不能出醜,不能失敗;有時候甚至祈禱:願上帝保佑我的說話 成功。然而,一流的演說家在上台前,唯一想的是:一定得上台,如果演講中出了什麼差錯 ,應該像以前那樣輕鬆自如、不知不覺地盡力挽救,切不可因出錯而不知所措、慌了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