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珍愛碧水

1. 水水水 今天再敲警鍾

南亞國家的小難民被迫飲用不淨水。

6月17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反沙漠、反幹旱日,世界各國將在17日展開大規模的宣傳活動,提醒人們缺水的嚴峻事實。目前,在全球各地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河流幹涸,湖泊麵積不斷縮小,而今年的幹旱現象在鄰近我國的朝鮮半島以及我國部分地區尤其如此。人類將嚴重缺水,在今年的國際反沙漠、反幹旱日之際,這一警鍾無疑再一次向人們敲響。

地球上一半人用水無保證

根據聯合國剛剛公布的報告顯示,在全球大約一半左右的人基本飲用水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而生活用水更無法得到滿足。這些人集中在中東地區、東南亞、美國西南部以及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

不僅如此,世界缺水問題日益嚴重。在非洲,乍得湖是北非六個國家2000多萬人口的取水源。但是在過去的40年間,乍得湖的麵積竟然縮小了95%;今年,北美的重要河流美國與墨西哥的界河格拉特河發生斷流,從而成為又一條季節河。聯合國的報告認為,沙漠化和幹旱是世界氣溫不斷上升造成的。

在安哥拉等非洲國家,由於幹淨水源越來越少,每年大約有200多萬人因為缺乏幹淨衛生的飲用水,染上痢疾和霍亂而死亡,其中主要是兒童。

韓國供水限時限量

在世界反沙漠、反幹旱日到來之際,來自當地的氣象專家警告說,從朝鮮半島至蒙古出現的不尋常幹旱氣候的趨勢來分析,除了使大量農作物枯死外,還威脅著當地廣大地區的飲用水供應。

韓國氣象局官員樸鍾九擔憂地說:“根據這一趨勢來分析,我們認為,在未來三四年內,這種現象今後每年都會有一次。"目前,朝鮮半島麵臨著漫長的幹旱季節,而這是過去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而且有可能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在韓國的部分地區,許多城市的供水開始限時和限量;而在蒙古,大批牲畜因為缺少飲用水而開始死亡,因為缺水而受到影響的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人了。(晶林)2. 小魚立大功 “吃淨”密雲水庫

你知道嗎?北京人喝的水,其淨化任務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名不見經傳的池沼公魚。別看這種魚隻有一拃長,兩厘米寬,圓嘟嘟的身子泛著黃光,活像一截粗棍,密雲水庫的水幹淨得能直接喝,它們可立了大功。

池沼公魚1988年開始落戶密雲。它們從東北的渾江水庫、土門水庫及鄰國日本不遠千裏來到這裏,就是瞄準了密雲水庫的浮遊生物。亞冷水型的池沼公魚在密雲水庫生活得頗為自在,入住十幾年,已經反客為主,水庫裏原有的青、鰱、草、鱅等淡水魚卻成了少數魚類。

密雲水庫是首都的重要飲用水源。陽光射在水麵上,光合作用促使水庫裏的微生物、藻類和浮遊生物大量繁衍,導致水質富氧化,破壞水體質量。為了清除這一天然的汙染源,密雲縣水產局與市水產科研部門進行了科學實驗,優選“淨水魚種”,形成了以浮遊生物和水中垃圾為天然餌料的“淨水魚類生物鏈”結構,以日本引進的池沼公魚為主,青、草、鰱、鱅四大淡水魚為輔,構成了密雲水庫“魚類立體作業、生物鏈淨化水質”的生產模式。

密雲縣水產局盧自吟工程師介紹,每年春季水庫內投放10億粒池沼公魚受精卵,估計現在水庫內有3億尾池沼公魚在“服務”,此外專食水草、雜物和浮遊生物的青、草、鰱、鱅魚約有200萬尾,人工放養的俄羅斯鱘、美洲鱘、鱖、鯰、花鱸等名貴魚種有400萬尾。庫內“淨水魚種”已達23種之多。

據測算,淨水魚類每年能清除7000多噸浮遊生物和水中垃圾,年終又能生成5000噸綠色魚類產品。其中池沼公魚每公斤售價10元,大量出口日本,已成了密雲水庫的“小明星”。(王建兵)3. 黃河還能流多久

在20世紀的最後一年,黃河沒有斷流成了新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黃河的危機已經解除。黃河斷流的危機首先出現在下遊,始於黃河第一曲。

瑪曲,藏語,意為黃河。

黃河從青海進入甘肅,便沿著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瑪曲縣南、東、北繞了一圈,形成了“天下黃河第一曲”。在周圍高山、坡地上,曾經有23條一級支流、300多條二三級支流通過瑪曲的草原、濕地,一起彙入黃河,補充水量達到45%左右。瑪曲因此得一雅號———黃河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