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條黃泥路”(1 / 2)

冬日,寒風凜凜,天上可能出來了一個假太陽,陽光下的遊人們都捂的嚴嚴實實的。

函穀關,承載著無數的傳說。

仙丹救民,雞鳴狗盜,公孫白馬,終軍棄襦,玄宗改元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伊喜望氣台,紫氣東來,老子著書於太初宮。

傳說,有一日,函穀關關令伊喜望見有紫氣從東而來,浩浩蕩蕩,長達三萬餘裏,形如一條長龍。知有聖人從東而來,便虔心恭候。果然,兩日過後,一位白發老翁,紅顏大耳,雙眉垂鬢,胡須拂膝,身著素袍,道骨仙貌,非同凡人,騎在青牛上想要過關。伊喜看見,連忙上前接候,迎入太初宮。老子見伊喜向道之心誠懇,便收為入室弟子,著《道德經》五千於言贈於他,而後騎著青牛飄然而去,已然成仙。

當然這隻是神話傳說,老子出了函穀關到底去了哪裏已無人知曉,隻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傳說和猜測。

函關古道外,兩個青年蹲坐在一旁的石階上歇息,穿著黑色牛仔褲和黑色羽絨服的青年名叫江峰,今年二十一歲,一米八的大個,清秀而富有書生氣。穿著灰色休閑褲和黃色外套的青年名叫趙孟柱,身材瘦小,長著一臉猴相,活脫脫像一隻猴子,因此工友們都叫他“猴子”,趙孟柱今年二十歲。

兩人都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仔,一個地方的人,老家在深山裏,坐完車還要走二三個小時的路,為生活所迫,兩人出來打工,減輕家裏的生活負擔,也想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但是打工仔的日子並不好過,一年辛辛苦苦的幹下來才發現除了吃喝,根本就沒有剩下的,有時候想往家裏寄一點錢都沒有。江峰喜歡讀書,因為家裏困難而輟學,打工的廠裏有圖書館,江峰一有時間就泡在那裏,看了很多書。

剛過完年,才初四,兩人就迫不得已離開家鄉,匆匆的往廠裏趕去,路過函穀關。江峰讀過《道德經》,對老子極為推崇,雖說對仙神一說,江峰不怎麼相信,但還是想來看一看老子曾經傳道的地方,這個無數道教信徒心中的聖地,因此決定耽擱一天。兩人剛從太初宮出來,便直奔函關古道來了。

休息了一陣,兩人起身,向函關古道走去。

茫茫古道仿佛帶著歲月回朔的氣息,幹枯的樹葉鋪灑在地上,露出黃色的地麵,幹了的泥土變成泥灰,鋪在路上,也鋪在掉落在地上的快要腐爛的樹葉中。江峰感受著從腳下傳來的軟軟的感覺,以及古道的滄桑,好像回到了2000年前的函穀關。

江峰仿佛看到,一頭青牛載著一個仙風道骨的老者,慢悠悠的朝西走去,一位將軍在古道上飛馳,千軍萬馬在古道上行軍,隱隱傳來整齊的腳步聲。

江峰神馳遐想。慢慢將思緒收回,看向古道兩旁,光禿禿的樹木林立,枯草下垂。2000年過去了,曾經的函關古道不知和現在有沒有區別,但是走過這條古道的人確換了一代又一代。

順著古道行走,江峰享受著古道帶來的精神思感,猴子也不說話,欣賞著古道兩旁的光禿和蕭瑟。不多時,兩人順著古道進入了密林,腳下的黃泥路變得寸葉不沾,也無泥灰,三尺黃泥路,凝實而純淨,沒有一點雜色,黃得發亮,看起來有點與眾不同。道路兩旁是枯敗的落葉和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