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武之衍化開始(1 / 2)

吞金獸,古書上說的一種凶猛的瑞獸。南方稱“貔貅”,北方稱“辟邪”。

傳說“貔貅”也為四不像,是元始天尊的座騎。

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

作為聖人座騎,貔貅還有將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

不然元始天尊也不會把它賜給薑子牙了,騎在貔貅身上,薑子牙可是一次也沒死過,每次都逃得性命。

隻是再看這小青,實在是不像,先別說這好運,就是吃壞肚子,這在貔貅是絕對不可能的。

如果是在西方,還可以說她是巨龍。

隻是小青這財迷與一般的財迷不同,她不會死守著銀錢,一點兒都不用。而隻在於偷竊銀錢、寶物時,那份愉悅的心情。

偷,是蛇類天性。偷的本身並沒有快樂之感,使得她快樂的在於偷的東西,比如銀錢,比如寶物,比如內丹。

就像她對山賊時一樣,便沒有偷,而是明搶。

老實說,這搶比偷罪過可大多了。好在當時搶的隻是山賊,若是搶了官府,她們再換個樣子來人間吧!

隻是寧采臣是更不敢動她的銀錢了,以免她發飆,一發不可收拾。

那種錢財在骨子裏的喜愛,是騙不得人的。

小青當時搬銀入庫的目光,寧采臣前一世隻在自己女朋友眼裏見過。

她們這一類人,不是守財奴,更不是葛郎台。她們平日裏與常人無異,隻是在沒錢時,會千方百計地找錢花。

“東家,要不你再寫些書吧?”崔老板幫著出主意道。

寧采臣雙眼一瞪。一本《白蛇傳》,他都不好解釋了,再寫?

當白素貞暴露了妖類身份,便追問過他《白蛇傳》的事。妖也不是無所不知的,即使她可以掐指一算,否則她也不會求觀音菩薩。在內心深處,人也好,妖也好,都希望有人能指點自己走上正確的人生路。

這樣的指點,寧采臣敢給嗎?

不得不用:“本書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加以搪塞。

白素貞也不認為寧采臣是未卜先知。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不過是凡人的吹噓,她是真心不信的。她是希望寧采臣告訴她,這《白蛇傳》是呂祖或是菩薩告訴他的。

這話寧采臣敢說嗎?

在天上眾神紛紛來人間,為了大劫做準備的節骨眼上?

按呂祖的說法,這次大劫若能用妖魔鬼怪的內丹,再加一些法力香火渡過,已是幸運。若是有剩,便是賺了大便宜。

要不是無論是呂祖,還是觀音菩薩都看不上,白蛇青蛇這點內丹道行。寧采臣早勸她們逃了。

她們想入呂祖他們的眼,起碼得邁入上萬年才行。

前世今生加起來,這呂祖與觀音菩薩哪一個不都有幾萬、幾十萬年的道行。

沒有充分的收獲,他們沒人會以大欺小。

佛門還好,總歸是個伽藍護法,可道門得了內丹還要煉丹,煉了半天,花費許多法力精力,最終卻得不償失的事,誰會去做。

為了讓白素貞相信,寧采臣還指出書中的白素貞是於峨嵋金頂獨自修行,你是有師父的;小青也不同,一條水蛇,一條毒蛇,差別大了去了;還有書中許仙除了姐姐姐夫,再無親人,而父母也是死於瘟疫……

白素貞是信不信,寧采臣是不知道,就連白素貞指出書中她偷取佛丹,除她與當事者,幾乎無人知道,而法海唐朝時便老死了。

對此寧采臣答非所問,一切都歸入了蛇類偷竊的本性。為了證明,他還有意看了小青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