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名表(1)(2 / 2)

在名表的行列裏,3000美元以上的可以稱之為高檔表,但它的機芯還是機器製作的。真正的手工製作的機芯,價值都在8000美元以上。想一想吧,幾百個零件都被一點一點按到那個比硬幣大不了多少的小東西裏,其難度之大,難以想像。

複雜功能

在高級機械鍾表的製作當中,有一個專屬於鍾表大師的獨特領域,那就是“複雜功能”的製作。

下麵我們一一來詳細介紹:

計時碼表

一般的計時碼表上,最長的那根指針不是秒針,而是計時用的。而秒針則在它的一個小表盤上,和我們常見的計時表一樣,按下一個按鈕,計時開始,再按下,計時結束。將秒針計時的時間和另外兩個小表盤上的分針和小時的計時累加起來,便得到所計量的時間段。再按下按鈕,計時器回零。

除此之外,還有的計時碼表上有兩根秒針,平時兩根針一起運動,一旦開始計時,其中一根回歸零後開始計時功能,計時結束以後,再趕上原來的針一起運動。

計時碼表的內在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柱輪和計時杆的機械精度,他們啟動、停止和歸零時,都不能引起絲毫的搖晃和震動。

陀飛輪裝置

一直以來,陀飛輪代表著最高的製表技術,隻有少數廠家才具備生產它的技術和能力,而且每年的產量很少,因此陀飛輪腕表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和收藏性。

對於喜愛鍾表文化的人士,陀飛輪腕表有著難以言傳的魅力,透過透明的表盤和表底,機芯的每項細節和嚴謹的運行過程在眼前暴露無遺。其中的每一個精致零件都要花好幾個小時進行拋光,拋光過程全部由有10年以上製表經驗的製表工匠完成。

三問打簧功能

很多鍾表功能都帶有特定的曆史足跡。在人類曆史上還沒有電燈,也沒有熒光表盤出現的時候,三問打簧功能為人們在夜晚讀取時間發明了一個好辦法。這就是早期報時手表的起源。如今已經不斷演變為音樂旋律和機械精確度相融合的藝術精品。

三問打簧功能是鍾表工藝的一項極致之作,不僅要掌握機芯的聚音性、推動數隻敲錘,還需要掌握簧片的冶金技術。可以通過按壓報時杆,隨意啟動打簧功能。

數字顯示腕表

不要誤會,這裏的數字顯示可不是電子表的數字顯示,要是那樣的話,有什麼神奇可說的,這是真正通過機械工藝完成的數字轉換,它將12小時鐫刻到一個可以旋轉的圓盤上,一個小時結束以後,積累的能量推動圓盤跳向下1小時,並將數字顯示在弧形窗口中。這種裝置需要極為精確的設計和構造,以確保圓盤的跳躍穩定而瞬時,使偶爾看表的人察覺不到這一變化。這些看似平凡的細節,卻凝結了鍾表大師的人性化設計和精湛的製作工藝。

真遺憾,《U型轉彎》裏巴比戴的不是這樣一塊表。

世界時間腕表

1676年,查爾斯二世宣布格林尼治子午線為零度經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時間,從此有了差別。對於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的空中飛人們來說,不斷地倒換時差確實是個大問題。而世界時間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它由一個機芯同時驅動兩個指示器,可以直接從表盤上讀取兩個時間,一個是居住地時間,一個是當地時間,非常方便。

能量存儲顯示

每隻機械表的能量都來自於它的發條之中,當能量減弱時,手表就會走時不準。因此,及時知道手表的剩餘能量,應該是很重要的。能量顯示功能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它可以顯示發條目前為止剩餘的能量,指示機芯尚可自由運行的時間,提醒使用者及時給發條補充能量。

月相顯示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