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這是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的詩句。絲履,是中國古代男女在日常生活中,常穿著的一種鞋子。
圖中的這一雙彩色的錦鞋,是在一九六四年,從新疆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墓中出土的。它長225厘米,寬8厘米,高45厘米,是東晉十六國之一的前涼王朝的遺物。
這雙鞋的色彩保存得十分完好,上麵有大紅、土黃、草綠、灰黑、淺黃、普藍、白等顏色。在鞋的側麵,一共有四條彩色的橫向條紋。
條紋的最上麵,是大紅色的鞋口沿,然後分別是以普藍、土黃、藍綠作地色的三個顯花紋彩條,紋樣基本都是一樣的,但色彩卻不一致。
在普藍色的地彩條上,顯白色和大紅色的花;在土黃色的地彩條上,顯白色和灰黑色的花;花紋都為有四個花瓣的茱萸花。
在鞋的正麵,一共有九道橫向的彩色色條:最上邊,是紅地白花的彩色條紋;然後是一道以白色、灰黑色為主的過濾彩條;接下來,在白色的條紋上,分別用紅色、灰黑色、黃色等顏色,織出了“富且貴”、“宜侯王”、“天延命長”三行漢隸銘文,這是這一雙鞋最精彩的地方;接著,依次是紅地綠點花、白地藍色對獸紋、紅白相間的鋸齒紋,以及紅白色對鳥花四道彩條。
這雙鞋的圖案層次簡樸,其中的茱萸、對鳥、對獸與寓意吉祥的銘文,都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基本紋樣。
這雙鞋最獨到之處在於它的編織法。鞋麵是由兩組彩色絲線和一組與之垂直的絲線,互相絞繞,編織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