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李恪(619-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隴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排行第三。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長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漢中郡王。
貞觀元年(627年),晉封漢王。貞觀二年(628年),改封蜀王,予益州大都督。
貞觀十一年(637年),封為吳王,改授安州都督。
永徽元年(650年),官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652年),加授太子太師。
永徽四年(654年),因牽扯進房遺愛謀反案中,李恪被長孫無忌誣陷致死。
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自盡,年約三十四歲。
神龍元年(705年),李恪平反昭雪,追贈司空、並重新以親王禮改葬。
大清乾隆十六年:
李恪自自盡而亡之後,魂魄不知為何不能魂歸地府。附在玉佩之上,看著大唐的滅亡,而他作為大唐的古董之一被人珍藏幾經轉手最終流落皇家。
李恪不知為何不能離開玉佩,直到有一日。李恪猛然感受到一陣吸引力,來到一名婦人的身旁,被其吸入腹中。
“娘娘…吸氣…呼氣…使勁兒…”
“用力,用力,頭出來了!”然後他便再一次呼吸到了空氣,有人拍了他一下,哇一聲哭了出來。
“娘娘,是位小阿哥。”李恪雖非天才,但也是當時才俊一聽便已明白,他已成為了一名嬰兒。沒想到兜兜轉轉又重回皇家,真是天理輪回呀。
為什麼,竟然又回到了皇家,正是可笑至極。皇室子弟自幼早熟,李恪死後反複回憶方才知曉,當年所謂的立他為太子隻不過是一場笑話罷了。父皇說他是愛子可事實又是如何呢。他隻不過是一顆棋子,一顆永無繼位之可能的棋子,一顆磨練太子的棋子。無論誰為太子他都是一隻攔路虎,隻因他身負兩朝血脈。隋朝忠臣希望他為帝,而那些跟隨大唐打天下的人卻拚命詆毀與他。
“把孩子抱出去,給皇上。”女子說完便暈了過去。嬤嬤聽她的話,將李恪抱了出去。
嬤嬤走到外麵跪下說道“太後娘娘大喜,皇上大喜,皇後大喜,娘娘生的是個小阿哥。”
“給我看看。”嬤嬤一聽便知這對小阿哥有好處,哪敢不從。李恪雖然已經轉世但這並非當年的太宗皇帝,也沒有多少討厭。畢竟他並沒有利用過他,也隨他看了。而且按照他們所說的事情的話,便可推測出他的母親是一名妃子,父親是皇上。皇帝總是多疑的,既然前世他的血統不允許他繼承皇位,這一世總不可能也這麼倒黴吧。
“嘿嘿嘿……”雖然說,不能怎麼樣,但是皇帝總是疼愛年紀比較小的那一個。年紀是弱勢也是優勢,畢竟如果在皇帝退位前十年內出生皇位怎麼也輪不到你,可如果皇上還有二十年的皇權可享那麼先出生的皇子怎麼多數會因為爭奪皇位而被厭棄。這樣反而是那些晚出生的好,可卻在皇上為立太子之前皇後嫡子和大皇子最有競爭力,而那些非嫡非長的爭奪皇位卻名不正言不順。一轉眼之間李恪便想到了許多。